孫津若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030
全域旅游背景是一種基于傳統背景下的旅游新背景,對于傳統的旅游公路以及旅游路線和相關方面的規劃設計來說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傳統的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方法以及難以滿足我國旅游業當前的發展狀態,因此需要予以旅游公路景觀一定的修正和改變。
國外旅游公路又被稱為公園大道、旅游線路、假日線路、主題線路、娛樂路線以及風景線路等。與國內風景道、遺產廊道、綠色道路具有相同點,均能夠說明旅游公路包括生態、娛樂以及文化和美學。旅游公路具有以下含義:(1)旅游公路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相同,能夠將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相互融合;(2)旅游公路空間結構主要為線性;(3)在多個層面上旅游公路和更大的景觀環境相互連接;(4)旅游公路通道具有特殊空間意義和獨特價值。國外認識旅游公路主要為交通范圍和旅游范圍,主要包括人員活動、視野、道路等范圍。具備普通道路特點和多種功能相結合的特點。在國內外學者對旅游公路定義分析發現,旅游公路定義更具有統一性;在對旅游公路功能研究方面,一般將旅游公路多功能特點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文化、美觀、交通等內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則是不可減少的,同時也并不是單純為迎合旅游需求的旅游道路;從旅游產品角度考慮,全域旅游系統內部的旅游公路并不相同,全域旅游旅游公路和旅游公路之間存在層次類別,還需要針對性進行區分和研究。
全域旅游理念發展和相關理論政策說明全域旅游主要含義為“全”,需要全面涵蓋各行各業。“域”則表示地區旅游綜合性發展。全域旅游主要理念為能夠改善旅游市場供需關系,旅游公路景觀規劃和設計能夠實現全域旅游理念,所以需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進行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以大眾和絕大多數人民群體的旅游景點為針對目標,將產業觀光旅游作為襯托點,從而來實現一定區域內旅游各個項目和領域的改善和轉變。在旅游項目之中,包含著旅游資源、法制法規、產業經營、獨有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對其進行優化和提升,以此來達到應有的目的。這也是傳統旅游產業做的不足之處,傳統旅游產業并未對旅游產業相關方面進行分析和完善,沒有實現旅游產業的資源結合、沒有獨立,專屬某一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沒有完善相關的素養道德規范,從而對旅游產業產生了較大程度上的影響。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大力發展旅游公路景觀,對地區經濟和社會資源進行結合,升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以旅游產業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在新形勢和新格局下,全域旅游歷史發展是必然的,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客觀需求。從景點旅游系統轉變為全域旅游系統,是發展理念創新、發展路徑改革以及發展品質的提升。全域旅游需要由點到面,由小到大,將各行各業進行有效融合。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對于旅游公路景觀也提出的規劃和設計,需要分析其獨有的背景和內涵,不論其背景和內涵是什么樣子的,都需要分析其獨有的成分。通過對內涵和設計的分析才能做出此背景下對于旅游公路景觀的規劃和設計。
我國公路在建設中已經取得了較明顯成績,道路系統不斷完善,推動了國家經濟發展,在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以往道路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過于重視道路自身。(2)創造能力較低,無法適應生態發展和人文景觀發展。在開發過程中,需要保護自然,尊重歷史,避免不合理資源開發。(3)施工方面較簡單。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對生態旅游需要逐漸增多,傳統形式道路建設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為適應社會對道路建設需求,則需要將公路建設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考慮。旅游公路開發即對環境破壞程度較小,符合人們需求,能夠尊重歷史和保護環境,能夠實現道路建設可持續發展。旅游公路建設對旅游產業還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有一句話叫做“想致富,先修路”,旅游公路對于旅游產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并為其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旅游公路能夠連接其旅游景點同旅游入口,并為其提供一條旅游線路。從最簡單的層面來說,旅游公路便利了旅游景點同旅游入口處的交通,為游客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旅游公路是全域旅游重要部分,而全域旅游則承擔主要活動作用。研究旅游活動和全域旅游之間關系,分析全域旅游活動變化,了解不同階段發揮的功能,能夠有效開展旅游公路建設。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主要功能有:(1)運輸功能,是旅游公路中常規功能,也是作為旅游公路開發、建設的關鍵點。將旅游公路重要景點和周邊旅游資源緊密聯系,景點旅游才能向區域目的旅游行業進行發展,全域旅游法制理念才能有效落實。(2)信息功能,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信息不僅包括交通信息,還包括旅游信息、營銷信息等。信息功能則是旅游公路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信息開發需要根據不同旅游條件進行,除外還需要建立旅游熱點,比如:依靠旅游進行傳播相關知識信息。(3)服務功能,服務功能在旅游設計中不可減少。旅游公路為新興旅游產品,其服務功能十分重要。需要根據游客實際需求和針對游客實際特點進行設計服務功能,這樣能夠有效滿足游客需求,吸引游客,從而規劃和設計具有豐富歷史特點的旅游公路。(4)安全功能,全域旅游背景下進行旅游道路規劃和建設需要考慮其安全性,保證游客旅游安全。在旅游公路景觀設計和規劃中需要體現安全功能。在設計中需要考慮以人為本理念,考慮乘務人員信息接收和處理能力等。(5)生態功能,傳統公路建設往往需要將周圍景觀和生態環境分開,導致景觀格局和生態格局受到破壞。而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進行旅游道路建設,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其理念為尊重歷史文化,保護環境資源,所以會將生態功能作為重點考慮內容,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保障產品生命周期。(6)民生功能,旅游公路為旅游產品,需要依靠當地特色建立具備吸引力的區域旅游目的地,多以在旅游公路規劃和設計中需要建設和服務便民實施共享,體現民生功能。
旅游公路類別定位需要對旅游公路進行分類,分類后根據思路對旅游公路定位進行評價。旅游公路需要具備旅游產品資源和足夠的市場吸引力。還需要具有自身獨立旅游產品,判斷旅游公路是否與景區共同形成旅游產品,判斷旅游公路是否為景區提供配套服務實施。分析旅游公路是否具有通達性,是否以延續景觀格局為主。
旅游公路資源豐富,在資源產品轉化過程中注意產品打造,保證旅游體驗多種形式。旅游公路線性空間內景觀需要進行重點規劃和設計。在旅游公路規劃格局上還需要注意呼應景觀特點和主題。在設計結構方面,需要站在游客角度看待問題,滿足游客需求,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功能,增加精細、品質類旅游服務項目。
總體原則確定:(1)區域資源有機整合原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和設計需要重視旅游公路線性空間中的資源整合,避免造成漏失優質潛力資源和行業。除外還需要避免重復設計導致資源浪費。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和設計中做到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從而推動旅游產業優化和合理分工合作。(2)多利益主體合作原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設計多方面綜合性規劃設計建設項目。因此需要保證各利益主體共同協商設計,避免產生設計空白區域和規劃糾紛。需要多方位、整體性建設符合游客期望的旅游公路。(3)體驗者為主原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對游客來說為愉快景觀空間,同時也是陌生環境。因此在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游客體驗感,不能單純從建設者或者規劃者角度進行,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設計內容與實際應用矛盾問題。(4)尊重自然和歷史原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和設計中需要重視周圍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氛圍,將其相互融合。在規劃過程中需要重視與歷史背景相符,同時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延續作用。
旅游公路結構規劃:(1)景觀空間結構:旅游公路在空間、跨度方面均較長,并且途中風景變化性較大。因此在進行旅游公路建設方面還需要綜合把握景觀空間結構,根據實際景觀風景變化和實際景觀類型進行分階段性設計和處理。(2)旅游情景規劃,情景規劃主要是將景抽象感知內容融入旅色開發中,兩者相互匹配,相互結合,轉化為直觀感知內容。旅游公路建設需要確定綜合主題,同時根據主題情況分離許多細小主題。分離主題需要具備較強邏輯性。將分離主題進行情景規劃,建立吸引力較強的旅游情況,從而發揮有效獨特旅游價值。綜上,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結構規劃中,主要針對沿線景觀類型進行分段處理,除外還需要構建旅游目的地故事化情景,吸引游客注意力。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對旅游產業影響較大,旅游結構變化促使綠色環保旅行觀念深入人心,對行業具有引領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作用,能夠有效推動旅游產業整體發展。傳統旅游公路建設對自然類和歷史遺產類旅游環境均存在一定破壞,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能夠根據生態環境、歷史遺產制定相應保護目標,不僅能夠推動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進程,還能從深度開發轉移為適度開發,促使旅游公路具備持續健康方式發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還可以讓當地居民參與,使居民成為旅游公路景觀建設者和服務者,從而增強居民歸屬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目前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效果和定位方面還未完全確定,還需要建立標準、完善的規劃制度,保證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規范性。除旅游公路建設具有復雜性和科學性,還需要更多專業人員和經驗豐富研究人員參與其中,從專業角度、科學角度對旅游公路景觀進行規劃設計。
綜上所述,全域旅游背景是一種基于傳統背景下的旅游新背景,對傳統的旅游公路以及旅游路線和相關方面的規劃設計來說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此需要重視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景觀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