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花 謝勇 易雙
新余北湖醫院心電圖室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目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以心理治療、經顱磁刺激等物理治療為輔,且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然而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會產生很多不良反應,包括內分泌異常、心血管反應等,嚴重影響療效,同時也間接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抗精神病藥對患者的不利影響已經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而心電圖成為監測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風險的重要手段[1-2]。本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相關因素,在降低精神分裂癥用藥治療風險上有著積極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擇新余北湖醫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接受24個月抗精神病治療的9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確?;颊唠[私未泄露給研究外人員,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首次發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年齡18~65歲;采用奧氮平、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單一治療,且治療周期≥24個月;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合并存在其它精神疾病者;伴有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惡性腫瘤者;免疫系統缺陷或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者;研究開展前心電圖檢查異常或心腦血管嚴重病變者。
采用ECG-1210 12導聯心電圖儀(深圳邦建生物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進行檢查,設置電壓1mV,紙速25 mm/s,增益10 mm/mv,觀察患者ST-T段改變,將發生心電圖ST-T段改變的作為發生組,未發生的作為未發生組,統計并比較兩組基礎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PANSS)、抗精神病藥類型、合并基礎疾?。ㄌ悄虿 ⒏哐獕海?、吸煙史、飲酒史、婚姻狀況、臨床分型、合并低血鉀癥、血紅蛋白(Hb)、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白蛋白(Alb)、C反應蛋白(CRP)。利用ROC曲線分析PLT、CRP預測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價值,將兩組有差異信息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明確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危險因素。
PANSS評分[4]:共計30個條目,每個條目0~7分,得分范圍30~210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實驗室檢查血鉀水平小于3.50 mmol/L即為低鉀血癥。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以XN-55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上海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檢測Hb、WBC、PLT水平,采用雙縮脲法測定Alb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CRP水平。
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采用Shapiro-Wilk正態分布檢驗計量資料的正態性,以()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ST-T改變的危險因素。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評價獨立危險因素對ST-T改變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心電圖檢查,9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期間共計出現43例心電圖ST-T改變,其中治療3、6、12、18、24個月分別出現2、3、6、10、22例。
發生組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低鉀血癥患者比例及PLT、CRP水平顯著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心電圖ST-T改變的單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低鉀血癥、PLT、CRP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心電圖ST-T改變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ROC分析,PLT、CRP預測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61、0.836,見表3。ROC曲線見圖1~2。
表3 PLT、CRP預測心電圖ST-T改變的ROC曲線分析
圖1 PLT預測心電圖ST-T改變的ROC分析
圖2 CRP預測心電圖ST-T改變的ROC分析
精神分裂癥為一類復雜的重性精神疾病,其猝死風險是普通人群的3倍,與患者長期應用抗精神病藥物致使心肌損傷有關。陳丹[5]研究顯示長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可影響心電圖,尤其是T波改變。而ST-T改變主要由心肌代謝和離子轉運變化引起,左室肥厚時心室除極時間變長,ST-T發生異常改變,R波振幅增高的導聯上,ST段壓低,T波雙向、倒置或低平,使得ST-T持續性改變[6]。本研究顯示經心電圖檢查,9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期間共計出現43例心電圖ST-T改變,其中治療3、6、12、18、24個月分別出現2、3、6、10、22例,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用藥治療會發生心電圖ST-T改變。臨床認為抗精神病藥物本身或代謝阻斷了鉀離子通道基因編碼的Ikr通道,造成外向鉀電流減弱,使得心室復極時間延長,導致QTc間期延長,繼而ST-T發生改變。吳敏等[7]研究證實長期服用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導致心電圖發生變化,與本研究存在類似之處。
經單因素分析,發生組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低鉀血癥患者比例及PLT、CRP水平顯著高于未發生組,表明以上因素會加大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發生風險。合并糖尿病糖脂代謝異常會導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脂肪變性,影響大腦組織細胞血供,導致神經細胞大量凋亡;合并高血壓會改變血管內皮功能和結構,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展,使得葡萄糖、氧等運輸受到障礙,引起神經細胞壞死及腦血管病的發生,均會造成心電圖ST-T改變[8]。吸煙是加劇血管損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香煙煙霧中包含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在進入人體后可引起機體缺氧、血管損傷、神經系統受損,進而增加心肌損傷發生幾率。長期飲酒會引起患者免疫機制下降,引起神經系統內炎性反應,增加神經細胞凋亡風險,引起心肌細胞萎縮和退化。鉀離子是細胞內液主要的陽離子,在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血鉀紊亂作為心肌損傷較為常見現象,患者在低鉀狀態下會使得體內細菌繁殖增加,機體免疫防御系統降低,從而引起炎癥反應,而高鉀狀態可影響患者心肌傳導和復極,引起機體炎癥。姜浩等[9]研究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血小板整合素顯著增加,所以其存在血小板早期活化、數量增多的現象。PLT 增高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增高的潛在因素之一。CRP為常見的炎癥指標,可激活星形細胞和小神經膠質細胞,反饋促進其它炎性因子的生成,這種級聯作用直接影響多巴胺、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激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10]。
本文采用ROC曲線探討PLT、CRP水平預測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價值,發現PLT、CRP水平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61、0.836,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風險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ROC曲線越凸越近左上表明其診斷價值越大,而曲線下面積則可診斷其準確性,曲線將靈敏度和特異性以圖示方法結合在一起,從而準確反映PLT、CRP特異性和敏感性的關系,且不固定分類界值,允許中間狀態存在,幫助使用者結合專業知識來對漏判及誤判可能性進行權衡。同時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中證實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低鉀血癥、PLT、CRP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在精神分裂癥用藥治療時應當密切關注PLT、CRP水平變化,以便于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發生率。
綜上,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低鉀血癥、PLT、CRP均會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心電圖ST-T改變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