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譚譯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省情調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通過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我國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對于準確判斷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從2017年正式開展,歷時兩年,普查對象涉及我國350余萬個污染源[1]。蘇州市二污普工作嚴格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的要求開展,2019年在全面獲取全市普查數據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二污普數據匯總階段質量核查評估工作。
工業污染源填按照國污普(2018)8號文中《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質量核查技術要點及標準》,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質量核查工作,對核查區域和入戶調查對象進行抽取,隨機抽樣數量確定方法見表1。

表1 質量核查隨機抽樣數量確定方法
核查區域覆蓋蘇州大市范圍,從10個縣(市、區)中,每個隨機抽取2個鄉鎮(街道),共抽查1439個污染源,占全市污染源普查總數(14234家)的10%。以吳中區為例,污染源抽查數匯總例表見表2。

表2 吳中區各污染源抽查數匯總表
1.工業源
主要采用核算的方式,除按照國家規定的質控要求對點源填報進行質控外,可采用地區總量與管理數據核對的方法,對發現的問題或需要進一步核實的指標,采取分行業、分重點源的方式逐一核對,以此來提高污普的數據質量。
2.生活源
分城鎮和農村二類及產生和削減二類,產生量城鎮核對S102數據與建設年鑒數據,核實后對估算的生活廢水產污量與管理數據進行核對,產生量農村核對S201數據,核實后對農村廢水產污量與城鎮生活出污量加和后與管理數據進行核對確定。削減量通過J101表核實(數量、處理水量、進出濃度差值),計算削減量與管理數據核實。針對農村大氣主要是核實面源數據。
3.農業源
分水和大氣二類及點源核算和面源估算二類,對于面源估算主要是核實N101等數據,采用方式是會同管理部門與年鑒核對,確定數據后進行估算。點源主要是核實N104表中的內容,采用的方式是核對家數,五類規模化養殖量及每家的處理方式。核實后核算與管理數據比對。
4.移動源
移動源有關的大氣排污指標參照上述源的要求完成質控工作。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對地區排污總量按因子在工業、農業和生活中的比例記性核實。經核查評估,蘇州全市核查的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遺漏率均為0,達到國污普(2018)8號文中《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質量核查評估標準》“優”的水平。
審核系統上傳的抽查對象填報表格時同步整理審核問題,整理問題如表3所示。

表3 抽查表格問題記錄表例表
對抽查的1400多家核查單位審核問題實行閉環操作,當日問題當日下班前反饋到地方環保部門,督促相關人員及時整改。抽查發現的共性問題總結如下:
1.工業污染源填報存在的問題
經核查,全市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大體良好,經整改均可滿足有關要求,在核查過程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有
(1)關鍵指標漏填或填報錯誤
關鍵指標漏填、錯填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主要產品、主要工藝、原輔料種類遺漏或者填報數據與環評報告、批復等相關文件不一致,能源數據漏填或出現數量級錯誤。②污染物治理設施漏報或填報錯誤:如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實際存在但未填報,污染治理設施數量、污染物治理方法填報與實際不符,污水處理設施類型選擇錯誤、污水處理方法選擇錯誤等。③風險物質識別不全:工業企業危險廢物有漏填情況,使用或產生的風險物質識別不全,風險物質存在量指標填報有誤。
(2)前后數據間無邏輯性
企業狀態為運行,但產值為0或過低,工業鍋爐類型與燃燒方式不一致,表格填報信息前后不一致,企業填報原始數據不統一,部分企業同一基準年申報的產品信息和原輔材料使用信息在環境統計和在二污普系統中有較大出入。
(3)表格漏填
漏填相關表格,如有工業廢水產生的企業漏填工業企業廢水治理與排放情況表格,有廢氣排放的企業漏填廢氣治理及排放情況表格。
(4)基礎信息未填寫完整
登記注冊類型未填,工業企業有機化學儲罐未填全,單位負責人、統計負責人、填表負責人等企業基礎信息填寫不完整。
(5)數據填報有誤
工業廢氣排放量、危廢產生量、年運行天數、用電量等填報有誤,污水納管排放企業G106-2表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出口濃度與區域污水處理廠排放濃度不一致。
(6)填報格式有誤
代碼選擇或者數值格式填寫不符合格式要求,如廢水排放口編號、數據保留小數點位數等不規范。
2.農業污染源填報存在的問題
根據抽樣核查期間對農業普查對象填報各類普查表數據復核可知,農業源普查數據主要是部分指標之間邏輯關系錯誤。例如,部分集中式畜禽養殖場的糞便處理利用方式及比例選擇了“農家肥,利用率100%”,但現有農田面積并不能消納所產生的糞便,利用率達不到100%。再比如,部分集中式畜禽養殖場的N101-1表指標14 “尿液廢水處理利用方式及比例-肥水利用100%”、指標17“糞便處理利用方式及比例”選擇了“農家肥,利用率100%”,但填報的尿液和糞便處理工藝設施并不支持其利用方式,利用率不可能達到100%。
3.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填報存在的問題
根據抽樣核查期間對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對象填報各類普查表數據復核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J101-1表和J101-2表,部分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對象的污水處理設施類型、污水處理方法選擇錯誤,污泥穩定化處理方法未選擇,干污泥處置量填寫不合理,年運行天數、用電量明顯有誤。
4.生活污染源填報存在的問題
根據抽樣核查期間對生活污染源中生活源鍋爐、入河(海)排污口的普查表數據復核發現填報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入河(海)排污口部分污染物豐水期濃度顯著高于枯水期,部分生活源鍋爐單位耗氣量與鍋爐運行時間及其蒸噸數不匹配。
1.對填報的表格間的數據邏輯性進行進一步復核整改,避免出現同一指標在不同表格間填寫的數據不一致或數據間的邏輯錯誤,涉及數據填寫單位時采用科學計數法,核實其數量級是否正確。
2.通過多種渠道確認調查對象實際生產工藝、原輔材料用量(特別關注含揮發性有機物料)及能量消耗量,廢水、廢氣、危廢等產排情況,在此基礎上核實表格中產生廢水、廢氣的工藝是否漏填,填報的生產工藝是否合理。針對生產工藝、原輔料名稱及用量、污染物處理工藝與前表不一致的情況,原輔材料使用典型的含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而未填G103-11表的情況,企業有除塵設施未填報G106-1表中顆粒物污染物去除效率等情況進行進一步復核整改。
3.規范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表格的填報,保留正確的小數位數,J101-1指標17和J101-2指標12前后統一,G106-2填報的企業廢水污染物出口監測濃度應與污水排放去向所對應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濃度一致,補充污水受納水體名稱,對入河(海)排污口污染物豐水期濃度顯著高于枯水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4.對G101表提及有其他生產廢氣卻未填報G103-13表的普查對象開展集中復核和整改,補充完善工業企業廢氣監測數據,核實工業企業廢氣監測數據及毒性氣體泄漏監控預警措施。
5.規范生活源鍋爐表格填報,數據按要求保留相應的小數位數。單位耗氣量存疑,需核實鍋爐運行時間及其蒸噸數是否正確。G103-1鍋爐運行時間需和G101-1生產時間比較,并根據鍋爐出力、運行時間核算燃料消耗量,且鍋爐長時間運行出力效率一般不低于30%[2]。對填寫天然氣消耗卻未填寫鍋爐或工業爐窯相關表格等問題的調查對象開展集中復核和整改。
6.對存在一般工業固廢的填報為0、未填寫工業固廢貯存量、固廢貯存處置場所地理坐標填報為0,對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輔材料品牌代碼填寫為PP99等問題的調查對象進行篩選,并進行集中復核和整改。核實是否有危廢產生,如有廢液、廢桶、廢有機清洗劑,應補充相關表格。
7.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廠的填報要注意指標數據之間的合理性,特別是危廢處置利用量和其他幾個量之間應滿足守恒關系。由于一般企業沒有危廢自行填埋、焚燒、綜合利用/處置能力,危廢自行填埋、焚燒、綜合利用/處理為空,危廢上年末貯存及產生量和送持證單位量及本年末貯存量應符合邏輯關系,當危廢傾倒丟棄量非0時需重點核實[2]。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作為重大的國情調查意義深遠,對普查工作的各類數據成果進行總結的同時,對于普查工作經驗教訓的分析同樣重要[1]。對于今后的普查,我們要吸取教訓、改進方法、提升水平,特別是要提高普查工作組人員的工作能力,加強培訓,將培訓工作貫穿至普查全過程,提高普查質量[2]。在不斷總結與完善的過程中使我們的環保和普查隊伍日益成熟,為日后持續開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