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董如菲
綠色供應鏈逐漸成為如今社會研究的熱點。早在20世紀中期,隨著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極為快速地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發現以犧牲環境及消耗資源來發展經濟的模式并不可取也不可行,對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一定影響。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率先意識到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來限制這種對環境保護不利的經濟活動。1994年,Webb率先提出綠色采購的概念,要求用環境準則約束企業采購生產制造過程,Vachon等(2013)指出綠色供應鏈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企業以客戶反饋等開放的形式評價供應商產品所呈現包含的綠色度; 第二,企業要參與到供應商的采購或生產活動中,并且共同研究環保方案。
平衡計分卡(BSC)的理論是在1996年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卡普蘭教授及畢馬威研究機構最高執行長大衛所提出的。當初BSC被稱作為一套“未來組織績效的測定方法”,主要是針對多家美國知名大企業的一個執行研究計劃案。它是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將企業組織策略目標轉換為有條理的績效衡量方法。換句話說,它突破了傳統的財務評價體系,將組織的戰略目標與實施過程聯系起來,也將企業當前的績效與未來的盈利能力聯系起來。通過該評價體系,企業的組織行為、個人行為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
然而,學者們逐漸發現平衡計分卡的重要績效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存在反饋不完全性和時滯性。不過,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系統動力學的思想很好地解 決。(Wolstenholme,1998;Schoeneborn,2001; 魏 玲 等2009)。
系統動力學可以充分探討相對復雜的系統性問題,并且它還能利用定量及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從系統內部出發,全面、綜合地對深層次的問題進行剖析,接著再進行建模,即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從而實現動態化的模擬和分析。同時Kaplan和Norton在他們的研究中也逐漸意識到了平衡計分卡在應用中的不足,即它在實施過程中只是表示了大致的輪廓,沒有確立因果關系的正確方法。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系統動力學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并闡明系統的復雜因果關系。由此,系統動力學和平衡計分卡的組合有助于建立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這種思想也有助于處理復雜的非線性因果循環的問題。(Norrtklit,2000;Akkermans,2002)
以“環保視角”為主要內容的BSC,是一個將BSC和綠色供應鏈的特征與之相結合所得到的嶄新的績效指標評價系統。這個經過改進的平衡計分卡,它更看重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的均衡,也更加全面地考慮短期利潤及長期利潤之間的平衡。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BSC由四個方面組成,即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學習和成長層面,同時會在供應鏈管理中將體現“環境管理”理念。
1.財務層面
財務指標的評價一直是企業業績評價的重點,在綠色供應鏈業績評價系統中,本文將財務指標體系作為比較重要的評價方面,但不是唯一的評價方面。
對于汽車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來說,其財務業績主要體現在核心企業的利潤能力上。企業的利益可以最直接地體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考慮系統動力學視角的同時,選擇核心企業的利潤作為財務維度的主要評價指標。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的企業利潤是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但是,從綠色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環境保護成本的投入也應該在經營成本的基礎上加以考慮。因此,本文選擇核心企業的經營利潤、核心企業的成本和環境成本作為財務維度的相關指標。
2.客戶層面
客戶層面又叫顧客層面,它與財務績效密切相關。客戶對核心企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企業利潤的直接來源。核心企業的前景取決于能否贏得客戶的青睞,以便逐步擴大自身企業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顧客成為各供應鏈間相互競爭的對象。企業為了取得長期的財務業績,必須創造出客戶所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客戶層面的業績評價主要是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度及忠誠程度,體現在指標上就是—“顧客滿意率”及“顧客維持率”。即獲得顧客青睞后進而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從而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成為自身企業的常客,即獲得更高的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因此,擴大市場份額即市場占有程度,反應在指標上就是“市場占有率”。鑒于綠色供應鏈,在“顧客滿意度”的基礎上還應考慮“綠色產品服務滿意度”。
3.學習與成長層面
學習與發展維度是其他維度的驅動因素,它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重視和培養,同時也體現了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及企業的發展潛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停滯不前的公司必然會被取代。因此,要重視人才,加強對員工的素質培訓和技能培訓,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用企業文化教育引導管理干部和員工,用企業文化促進品牌建設。
同時,供應鏈的正常發展以人為本,一個企業的發展可以有多因素指標來衡量,但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每一位員工在企業中運轉發揮的力量,人才人力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員工培訓”是強化公司文化建設、增強職工技能及素質的有效措施,是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員工滿意度則選取了“員工保持率”的指標,旨在通過指標的選取量化員工滿意度。
4.內部流程層面
企業的內部生產經營過程直接關系到核心企業的經營,也關系到供應鏈的整體運作。供應鏈只有在內部生產經營過程順利進行的情況下,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更高的客戶滿意度和市場份額,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首先,要提高顧客滿意度,企業必須要保證產品質量,高質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必備武器。本文限于篇幅,僅考慮核心企業員工技能這一關鍵指標,即研究它對產品合格率的影響程度。不光如此,內部流程層面還需考慮交貨及時率這一關鍵因素。
其次,及時交貨率也是反映內部流程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它反映了供應鏈響應客戶需求的速度,即在正確的時間將產品交付給客戶。
再次,為了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保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及時響應需要有一定的庫存,因此生產量和進貨量也是影響供應鏈庫存量的關鍵因素。
最后,加強售后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內部流程的管理效率。員工的滿意度影響著售后服務,而良好的售后服務又會積極影響著顧客的滿意度,因此,員工滿意度會間接地影響顧客滿意度。
綜上所述,本文從綠色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角度出發,基于供應鏈管理目標,選取了包括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和學習與發展層面等四個層面的共10個指標的和16個相關指標。具體設置如表1。

表1 改進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在本研究中,學習與成長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客戶層面還有財務層面,這四個方面有著相互影響的因果關系。
首先,在BSC理論中,客戶層面能夠直接影響到財務層面。而本文將通過客戶層面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從而來確定其因果邏輯關系。
因果鏈1:綠色產品服務滿意度/產品合格率/及時交貨率→(+)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訂單量→(+)出貨量→(+)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2:綠色產品服務滿意度/產品合格率/及時交貨率→(+)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訂單量→(+)出貨量→(-)供應鏈庫存量→(+)庫存管理費用→(+)核心企業營業成本→(-)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3:綠色產品服務滿意度/產品合格率/及時交貨率→(+)顧客滿足度→(+)市場占有率→(+)接受訂貨量→(+)出貨量→(-)供應鏈庫存量→(-)缺貨率→(-)及時交貨率→(+)顧客滿意度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供應鏈管理之核心其實是內部流程。這是由于內部流程的優與劣直接影響到客戶的感受的好與壞,而客戶的感知反饋又進一步對供應鏈的財務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內部流程層面是對顧客的影響進行分析,詳細的因果關系鏈如下:
因果鏈5:產品質量控制投入→(+)產品合格率→(+)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
因果鏈6:缺貨率→(-)適時交貨率→(+)顧客滿足度→(+)市場占有率
因果鏈7:出貨量/生產量→(-)/(+)供應鏈庫存量→(-)缺貨率→(-)及時交貨率→(+)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
因果鏈8:員工滿意度→(+)員工工作績效→(+)售后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市場占有率
再次,在技術及知識不斷更新的現在,企業要想在市場上保持一定的地位和規模,就應該時刻保持學習,即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給企業和員工有學習成長的機會。具體因果鏈如下:
因果鏈9:研發投入/環保資金投入→(+)核心企業成本增加→(+)核心企業營業成本→(-)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10:研發投入/環保資金投入→(+)新產品產量→(+)市場占有率→(+)訂單量→(+)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11:員工培訓支出→(+)核心企業成本增加→(+)核心企業營業成本→(-)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12:員工培訓支出→(+)員工技能增長→(+)產品合格率→(+)客戶滿意度→(+)市場占有率→(+)訂貨量→(+)出貨量→(+)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
因果鏈13:薪酬福利→(+)員工滿意度→(+)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訂貨量→(+)出貨量→(+)核心企業營業收入→ (+)核心企業得利潤
最后,財務業績的提高通過對內部流程和學習和發展方面的影響反饋給供應鏈管理整體。因此,財務維度指標主要從內部流程對業績、學習和發展業績的影響來確定其因果邏輯關系。詳細的因果鏈如下:
因果鏈14: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產品質量控制投入→(+)產品合格率
因果鏈15: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員工培養支出→(+)員工技能增長→(+)產品合格率
因果鏈16:核心企業營業收入→(+)核心企業的利潤→(+)環境保護資金投入/研發投入/→(+)新產品產量→(+)市場占有率
綜上,可以得到整體汽車綠色供應鏈反饋因果關系模型。(如圖1)

圖1 整體汽車綠色供應鏈反饋因果關系模型
綜上所述,本文借助系統動力學思想分析了平衡計分卡在汽車綠色供應鏈績效的應用,詳細分析了四個維度之間的因果關系,明確了性能目標實現過程中不同維度的相互作用。為系統動力學和平衡計分卡相結合的研究做出了進一步的思考。不足的是,本文僅局限于對因果關系的反饋回路進行了詳細分析,但未進行仿真模擬。例如,用計算機模擬數據展開該問題的定量分析。因此,希望未來的學者能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