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賢昌 甘肅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
建筑業是現代經濟發展中核心行業,也是和居民生產生活相接近的行業。隨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增快,建筑工程極為廣泛,但卻因自身復雜性、整體性等特點,安全事故頻發,不僅威脅人員生命財產安全,還會增加企業經濟損失,嚴重時還會導致項目停滯。因此,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緩。
1.1.1 安全管理和企業管理離散
建筑施工單位可能同時存在多個在建工程項目,而施工現場和企業地理位置一般相隔較遠,個別情況下還會在不同的省市,因此即使安全管理由項目部直接負責,卻易因項目臨時性、高盈利壓力等特點,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到根本。
1.1.2 層層分包
建筑工程呈現勞務分包、專業分包等狀況,特別是在各工種專業化和嚴格化的背景下,建筑項目存在總承包、各勞務分包、各專業分包等現象,不僅難以劃分各項目間職責任務,還會增加施工現場管理及協調難度,影響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施行。
1.1.3 高空作業、勞動強度大
整體而言,建筑項目結構較為復雜,除基本項目工期和投資限制外,由低至高的施工原則難以落實,多傾向于立體且交叉施工模式,致使多工種間協同作業,無疑會增加建筑安全管理難度。若交接不到位,輕則返工重修,重則引起人員傷亡。高層建筑項目中,稍不留意就會誘發安全事故,屬于典型的高風險性作業項目。此外,國內建筑行業仍未徹底達到工業化生產,仍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諸多工序仍傾向于手工作業,如混凝土澆搗、砌墻和抹灰等,由于勞動強度大、體力過度消耗等原因,會使施工人員呈現疲勞感,極易誘發安全事故[1]。
國家財產安全、個人生命安全均和安全生產密切相關,也是經濟部門與生產單位首要面臨的問題。建筑行業是高危行業、安全事故高發行業,以現有數據可知,高處墜落和坍塌事故是引起施工人員死亡的首要誘因,詳見表1。可見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在生產期間中預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及職業病,降低因安全事故帶來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表1 2019 年4 月全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施工人員死亡統計表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及質量得到飛速提高,這也對建筑質量、審美價值提出了嚴格要求。以建筑行業發展現狀而言,其中的水泥、陶瓷和鋼材、磚等建筑材料質量均會對建筑整體質量造成影響,若在施工中忽略建材質量問題,則在影響建筑總體質量的同時,還會埋下安全隱患。
隨著施工技術的持續革新,建筑機械設備也在逐步升級,這在某種程度上對施工人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整體而言,施工人員綜合水平仍有待提高,當前部分建筑企業符合施工要求的人員數量較少,部分施工單位為縮短項目工期,過多聘用綜合水平低、缺少施工經驗的人員入場,因欠缺專業性建筑知識,且對施工設備相對陌生,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以致于帶來安全隱患。在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下,高層建筑的數量日漸增多,日常施工中若存在高空作業項目,則人員安全防護意識薄弱極易帶來安全隱患[2]。
為保證建筑項目施工進度,相關單位盡量使用機械設備,確保各環節的順利施行。但在部分大型設備中,操作極為煩瑣,若忽略設備管理工作,極易在運行期間面臨故障,個別時還會引起安全故障。
建筑施工現場較為復雜,既存放諸多原材料和施工設備,還存在施工人員來回穿梭現象,若忽略現場環境管理,必將會引發安全隱患。同時,絕大部分施工現場均為露天環境,自然條件極易影響施工現場,如惡劣天氣等不僅會傾覆建筑材料和設備,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施工技術也是影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誘因。以宏觀層面而言,國內施工技術已和國際相接軌,且部分技術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但因施工人員水平不到位,在技術運用時多面臨安全問題。例如人員未徹底了解新技術,項目施工前未做好準備工作,致使安全事故發生等[3]。
在建筑施工中,應落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安全法規高效運行的原則,即在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期間,應逐步增強管理人員、一線施工人員對建筑行業法律的重視度,在落實法律法規培訓的前提下,增強相關人員的法律素養和安全意識,將安全生產落實到位。目前國內與建筑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等。
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國家法律法律為前提酌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僅可作為建筑施工臨時指導文件,還可對其各項行為作業予以約束。若要將此原則落實到根本,應全面歸納施工項目內各項因素,制定管理性、可控性強的相關措施,杜絕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項目具有周期長、可變因素多、安全隱患大等特點,各項目也千頭萬緒,若缺少科學性協調及統籌措施,會阻礙安全管理工作的施行。在此期間,應做好管理科學的深入調查,結合現代管理學理論,及時把控安全管理重難點部分,杜絕事故苗頭,確保企業高效且穩步發展[4]。
建筑項目施工管理期間,時刻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原則,切勿將其定義為口號,應將各勞動制度落到實處;時刻端正態度,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建筑項目具有一線人員多、流動性強、高處作業量大、工種多和交叉作業等特點,因此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高處墜落是建筑項目中高發事故,也是引起人員重傷或死亡的根本原因,常見腳手架墜落、高處懸空作業墜落、登高墜落和拆除施工墜落等。
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結構受到超過自身承載力作用導致的倒塌現象,雖然事故發生率低于高處墜落,但是一旦發生必然會造成群死群傷。調查發現,建筑坍塌的事故原因較為多樣,一般和以下3類因素有關:一是過度追求施工進度,惡意縮短項目工期;二是為降低項目成本,使用不合格的鋼筋、混凝土及老化扣件;三是施工現場整體布局不合理導致的連鎖性坍塌事故。
與工廠內的機械設備相比,建筑機械設備多暴露于露天環境,如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混凝土機械等,惡劣的作業環境和長期的風吹日曬極易影響機械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縮短使用壽命。此外,建筑機械作業對象多為砂石、土方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由于受力復雜易使其載荷明顯變化,從而出現腐蝕大、磨損嚴重等狀況,如鋼絲繩磨損/斷裂等。以起重機安全事故為例,吊物墜落占比33%,擠傷占比30%,觸電占比10%,墜落占比8%,機體傾翻占比5%[5]。
觸電事故主要集中在起重操作、檢修等環節,具有以下規律。一是季節性。觸電事故多發于第二、第三季度,但6—9 月較為集中,由于該時節天氣潮濕多雨,會影響電氣設備絕緣性,而人體多汗也會降低自身電阻,引起導電事件。二是低壓觸電高于高壓觸電。低壓設備和人接觸概率較高,且設備檢錄、管理不嚴,極易形成思想麻痹,如手持可移動電器觸電和殼體漏電有關[6]。
SCL 法是將待測系統劃分為若干子單元,再標明子單元面臨的危險因素,并依據單元標號制成表格,用以直觀展現現場檢查項目,評估其安全狀況。優勢:第一,簡單明了,能夠保證檢查工作的標準性、全面性及系統性;第二,便于操作人員和安全專家全方位參與表格編制工作,不僅能夠使危險因子具體化和全面化,還可以對其進行快速評價。劣勢:主觀性較強,僅可對現存對象進行評估,為定性評價結果。
LEC 法是專門評估危險環境下作業危險程度的半定量評價方式,其中L 表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 表示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率,C 表示事故損失程度。3 種自變量的乘積為D(危險性),D 值越高表明作業風險也高,相關等級劃分見表2。
表2 危險性D 值和等級劃分
事故樹分析法也稱為故障樹分析法,是以事故結果為前提,探明各事件的邏輯關系,再羅列事故的形成因素,并繪制“樹形圖”。該方法作為安全系統工程中核心的安全評價方法,可直觀展現各事件的因果關系、邏輯關系,縮短事故隱患找尋時間,再運用定性和定量評價方式得出各隱患對事故的影響程度。
建筑施工時,施工人員由于長期暴露于危險環境下,如平臺框架和腳手架等。為保證其生命安全,施工方除基本承載要求外,還應在建筑主體、外部結構等部位架設鋼絲繩,提高安全系數;為避免施工人員墜落風險,可利用保護繩將其和建筑主體相連,盡量保證人身安全。建筑施工項目作業多為戶外作業模式,對天氣條件有著極高要求,施工方應重視本地區天氣狀況,若面臨雷電、雨雪等惡劣天氣,立即暫停施工,做好現場保護,必要時可借助氣象設備的運用,保證項目安全。例如,吊裝作業時,可于塔吊上方布設風速測量儀,若風速>6 級應暫停吊裝,既要保證塔吊安全,還應做好剛性連接點加固工作,增強其穩定性;為預防特塔吊雷擊事故,可酌情設置避雷針、接地電纜[7]。
通過對建筑施工事故進行剖析發現,大部分事故是因安全管理機制不到位引起的,均和人為因素有著密切聯系,即在安全管理方案期間,應做好如下工作。施工方應制定健全的、科學的安全責任制度,對施工人員和作業人員實行全方位監管。例如:為保證人員安全,施工現場采取“安全卡”準入制度,即現場實行刷機出入,可避免閑雜人員出入;有利于人員明確自身任務范疇、施工區域及時間,不僅可避免作業混亂帶來的安全事故,還可提高施工效率,便于施工方直觀評估施工現場情況。另外,施工現場實行多元化安全策略,但安全事故難以避免,而這也會增加企業經濟損失。在此期間,企業可為一線人員購買意外傷害險,盡量減輕事故賠償損失;保險公司也應逐步讓利,提高企業投保率,以便可為施工人員提供安全保障[8]。
針對建筑施工行業而言,危險源是必然存在的,但可從源頭消除隱患,是做好安全隱患管理的關鍵。
第一,控制人危險源。管理人員作為企業發展、運營的監督者,素質水平對施工安全有著極大的影響,即管理人員數量應和工程規模相匹配,不能低于最低標準,定期做好崗位培訓,掌握最新法律章程;現場人員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具有素質低、安全意識差等狀況,出入施工現場時應佩戴安全帽,空中作業應配備安全帶、繩等防護設施,特殊作業人員也應持證上崗;監理人員是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最后關卡,應全程記錄監管記錄,針對高風險項目制定監理內容。
第二,控制物危險源。起重機械是建筑施工中的核心設備,安裝和拆除等作業應制定施工方案;腳手架鋼管的壁厚應符合強度標準,杜絕使用不合格或老化的鋼管、扣件;安全防護設施是避免安全事故、減輕事故損失的“法寶”,臨邊防護、電梯井口等部位均應設施安全防護裝置,配電箱應上鎖。
為了將施工人員安全管理落實到位,除培養施工人員的基本安全意識外,還應做好安全知識教育,使之在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認識到危險環境對自身安全的影響。第一,定期召開安全知識培訓,使施工人員掌握安全知識。定期向施工人員傳遞安全知識,預防高空墜物傷人事件及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等,將易燃易爆品置于固定區域,如乙炔、氧氣瓶等,并及時和施工人員說明。第二,為進一步落實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施工方可制定相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嚴格手段約束施工人員行為,避免因行為疏忽導致的事故。第三,定期開展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工作,對其安全管理工作質量予以評估,如安全帽佩戴狀況、保險繩連接狀況等,將其評估結果和薪酬予以整合,必要時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9]。
盡量使用安全電壓,即便出現觸電現象也不會引起人員傷害或死亡;起重機盡量為低壓安全操作,如36 V、42 V。保證各線路絕緣可靠,特別為起重機電氣系統,雖存在絕緣保護,但極易在環境溫濕度、化學腐蝕、機械損傷等因素下,降低絕緣材料電阻,還會因絕緣老化面臨漏電風險??啥ㄆ陂_展兆歐表測量、絕緣可靠性檢查等,必要時可借助零序電源型漏電保護裝置、電壓型漏電保護裝置、泄漏電流型漏電保護裝置等預防漏電[1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為保證各項工作穩步落實,可在做好監督管理及管理檢查等工作的前提下,準確識別各類危險源,再通過可行預案的設立,提高安全管理效果,避免其流水化、形式化發展趨勢。
建筑安全和國民經濟、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是企業和諧穩定發展的前提。為有效落實此目標,應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增強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及相關知識;企業更應重視整體安全,切勿因過度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施工現場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安全管理,方可在建筑市場長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