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孫富奇
2022年初,西安、河南、天津等地疫情再次成為社會和大眾關注的焦點,但依靠著國家和各地市政府的管控措施,所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習慣了后疫情時代生活、生產節奏的大眾和企業,在做好疫情防范的同時,也將目光瞄準2022及未來的歲月,力求用細分市場、精準發力,為自身發展帶來一波新的高峰。
物流設備制造業如今也正整裝待發,力求在2022年為深化“雙碳”目標進程、確保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做好保駕護航。本篇文章將主要從叉車、機器人和整體解決方案三大領域出發,以部分企業為例去探討2022及更遙遠的未來。
叉車作為物流行業中提升能效、緩解人力成本壓力、加速智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無論是外資企業如林德、豐田、永恒力,還是國產品牌合力、杭叉、中力、比亞迪等,都在不斷通過強化自身特色從而帶給市場更多驚喜,例如林德的新一代1202系列叉車、電動托盤搬運車MT15;豐田的新型鉸接式電動窄巷道叉車、PV系列充氣輪胎叉車、BTReflex前移式叉車等;永恒力的新款EFG大噸位電動平衡重叉車以及新款多功能引導車AGVEJCMA110a等。
而聚焦國產品牌,合力、杭叉、中力、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則在各自賽道,為未來行業發展向前,做出積極助力。其中,合力在專注叉車領域的同時,合力深入布局智能物流、智能AGV、智能軟件服務推動多行業覆蓋,近日,其首批5臺3噸氫燃料電池叉車順利交付使用,也標志其開啟氫能叉車商品化的新篇章,在助力“2060”雙碳目標進程的同時,加速向清潔能源“切換頻道”。
本章,以杭叉、中力、比亞迪為主要案例,去嘗試找尋如何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
未來全球新能源發展包含但不僅限于鋰電,太陽能、風能、氫能源等都會成為新能源大架構下的重要分支。氫能源作為當下能源市場中最火熱的未來能源發展方向,雖仍面臨基礎設施待完善、技術手段待成熟等問題,但伴隨著2021年10月8日北京燕山石化正式接收37臺國產氫燃料電池叉車并投入生產運營,氫能源進程被大大推進,而推動者正是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遙想2020年上海CeMATASIA,氫能源叉車還只是作為樣機出現在杭叉展臺,彰顯著杭叉作為國內叉車領軍企業之一的研發實力,可僅僅1年之隔,氫能源叉車便已實現批量化商業應用。這其中離不開政府引導及政策傾斜,更離不開杭叉的不懈努力。
2022年,不排除在雙碳目標和部分地區氫能源實施方案加持下,氫能源產品或成必然,但總體而言,物流行業對于搬運設備的選擇仍將會以鋰電類為主流。而杭叉氫能源叉車則向物流行業發出關鍵信號,未來能源結構會愈發多樣,氫能源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市場、企業在打造自身未來升級中,已可根據自身實際選擇更多布局賽道。
任何一個行業、企業乃至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積極創新的支持,創新不易、持續創新更難。本次年終盤點創新篇,則將目光聚焦于物流設備制造商領軍企業之一的中力。
2021年6·29搬馬機器人發布、2021年9·27皮卡鋰電叉交付,繼“油改電”為物流搬運設備市場帶來一次產品變革后,依靠著創新力的持續推動,中力持續向市場交付著具有創新特色的產品。
“結構精巧、續航持久、動力強勁、滿足強工況的作業需求”,是許多使用者賦予中力產品的評價;新款小金剛F4、樓層專用叉車、冷庫系列叉車、高端前移式叉車等產品,則是中力回饋用戶信任下的細分需求滿足。
“不斷創新、不斷突破”作為中力發展的堅定信念;“用戶為本”作為中力創研的堅定標準;“構建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倉儲解決方案”作為中力追求的堅定目標。這些深深刻入中力品牌中的DNA,讓中力在歷經10余年的發展中,中力電動倉儲叉車產銷連續9年排名全國第一,并成為國內叉車產銷三大重要支柱之一。
而2022年,中力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繼續全面推動產品結構升級,橫向縱向打造企業產品力,順應“油改電”趨勢,用鋰電系列產品改善能源結構;加強產品定制化服務,細分市場精準服務用戶需求;布局智能化搬運設備,智能機器人打造智慧工廠,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中力的每一步都堅守企業責任為叉車行業綠色變革貢獻力量,推動工業車輛行業高質量前行。
在鋰電逐漸成為產品動力載體的當下,如何利用和發揮好鋰電池技術對于旗下產品的加持,將會為企業發展帶來不可小覷力量。本次年終盤點鋰電篇,則將目光聚焦于物流設備制造民族品牌的比亞迪叉車。
其引以為傲的、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池技術工藝,不僅續航時間長,且耐嚴寒酷暑,-40℃至60℃,都可安心使用;其針對叉車打造的1小時快充,可真正做到隨充隨用,24小時連續作業不中斷,搭配BMS電源管理系統,在快速、長時使用的同時,進一步延長電池壽命。
在比亞迪叉車2021經銷商大會中,其公布了2022年重點產品規劃,其中全新一代平衡重式叉車、全新一代F/FE系列平衡重式叉車、全新一代前移式叉車,及全新一代可快速部署的AGV機器人或會為2022年的物流設備市場帶來更多選擇。同時,2022年其還將會在鋰電池質保時間上做出進一步延長,帶給市場與用戶更多實惠。
縱觀物流設備制造商,自有鋰電池技術,比亞迪叉車可謂獨一家,這份優勢讓其快速成長并受到市場和用戶的認可,相信在2022年,這份優勢將成為比亞迪叉車繼續強勢發展的重要基石,在鋰電大時代下,發揮出更強大的動能。
機器人作為物流行業近年發展中愈發火熱的產品和訴求,快倉、蘭劍、國自、海康威視、靈動科技等知名大廠紛紛入局,并不斷帶來驚喜。快倉的QuickPick機器人解決方案、蘭劍的陸空機器人組合方案等都讓市場和用戶眼前一亮。
本章,則以靈動科技為例,去嘗試找尋2022及未來機器人市場重心將如何傾斜。
智慧物流之下,如何運用好機器人類產品,并讓機器人類產品成為幫助用戶提升產能、提高效率的利器,是許多物流設備商思考的重點,這種趨勢在2022年相信會繼續深化。隨著中國物流行業AMR(AutonomousMobileRobot)快速落地應用,2022年或許將成為AMR中國物流元年。
以靈動科技為例,2021年靈動科技技術實力持續提升,產品家族不斷壯大,其旗下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已在百家行業龍頭企業實現大規模復制,復購率達100%。在國內首推的“Pick2Go”人機協作柔性揀選方案,更是通過“一人揀多車,一車對多人,人車相匯”大幅度提升揀選效率,2021年雙11期間,靈動科技“Pick2Go”助力某全球頭部電商企業在業務波峰期提速,倉庫產能最高提升400%。
同時還要關注,伴隨著中國生育率的持續走低、疫情常態化的延續,用機器補充勞動力從而解決用工難、用工荒,會逐漸成為企業思考的重點。針對這些需求,靈動科技打造利用第四代激光+視覺AMR補充勞動力的解決模式,操作系統簡單易學、易上手,揀選效率高、錯誤率低等特點,可有效解決部分人員因特殊原因無法到崗后企業的正常運營。在國內,靈動科技不斷打磨解決方案,已逐步形成了“靈動模式”。
了解,2022年靈動科技將進一步實現單體和群體智能雙升級,并通推廣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實現規模化復制。具體在單體智能方面,靈動科技將持續優化在定位導航方面的精準度,提高復雜場景下AMR的行駛效率、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在群體智能方面,與高校協作,參與國家重大專項研究,強化機器人集群在高度動態場景下的柔性調度能力。
整體解決方案的打造,往往對提供服務的企業有著更高的要求,且近年來發展中也呈現出更多通過自有產品組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趨勢。包括德馬泰克、中鼎集成、曠視科技、安吉智能、昆船等一眾知名企業,都在深化自身產品模塊化組合,提升AI、5G等技術在解決方案中的融合進程。
本篇文章,以曠視科技和安吉智能為例,去嘗試找尋市場、用戶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將在2022年及未來的變局。
如今從物流方案提供商到物流方案需求者,都在追求智慧物流、AI+、數字孿生等要素相結合的一站式整體解決、提升方案。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其進一步深化“AI+物流”的軟硬一體化產品體系,將AI與物流自動化技術深度結合,正式推出了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AS/RS+AMR+AI)。通過智慧物流軟件平臺曠視河圖整體調度,將傳統AS/RS自動化物流系統,與創新AMR柔性物流系統接口打通、有機集成;同時憑借曠視領先的底層AI技術,將視覺、調度和機電控制算法賦能倉儲物流,剛柔并濟,切實幫助客戶降本增效、簡化管理。
據悉,該套解決方案有效助力國控廣州物流中心整體效率提升25%;幫助國內某頭部電機制造企業,建成全流程自動化、24小時不停歇生產和運轉的“黑燈工廠”,實現生產運營成本降低33.5%,總體生產效率提升79%;確保贛鋒鋰業的萬噸鋰鹽工廠實現數智化升級,整體效率提升30%,空間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且每件貨物在系統上均有唯一編碼實現了供應鏈可追溯。
未來,曠視表示會在面向客戶最優ROI的目標和產品逐步迭代升級兩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在滿足行業、市場、用戶三方面需求的同時,通過“緩步向前”為最直接的用戶受眾緩解升級帶來的成本壓力。


從原材料搬運到產品出入庫再到運輸到購買者手中,運輸貫穿在物流行業的各個環節之中,未來智慧物流構成中,自動化、無人化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提升物流行業的運輸環節能效自然也需要向以上兩方面思考。
以港口物流為例,上海洋山港在積極探索無人港口+運輸創新模式過程中取得積極成果,這其中離不開安吉智能物聯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和技術支持。而在2021CeMATASIA中,安吉智能還推出戶外無人駕駛牽引車安途,將無人駕駛領域的成熟經驗和成果,覆蓋到物流的更多環節之中。
此外,安眸智能視覺管理系統3.0、AIoT物聯網智能化設備檢測和預測性維護平臺的進一步完善,讓用戶在享受無人化帶來的能效提升同時,更暢享數據可視化、智能分析化帶來的便捷,從而更加直觀掌控自身物流全環節。
未來物流行業,倉儲內與外的區分界限將會進一步模糊,兩者間的融合也會更加緊密,相信安吉智能會呈現出更多驚喜讓行業、市場和用戶看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