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多多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根據圖1最新數據《2020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分析:經過四十多年的經濟建設,1978-2019年我國全體居民的消費水平實現了質的跨越;進一步通過擬合曲線分析可知,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增長勢頭強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增長狀態。但日益擴大的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例如霧霾等大氣污染問題、交通能耗大等能源問題。根據最新數據《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02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59.9%。報告結果顯示仍有135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未達標,“藍天保衛戰”仍面臨著許多困難。

圖11978-2019年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發展現狀及趨勢
進一步分析大氣污染的原因,主要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將人為因素進行細化,可分為三大污染源,分別為工業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其中交通污染方面,特別是城市中汽車的尾氣排放量大且較為集中,是導致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尾氣排放中包含的污染物能夠直接的進入呼吸器官,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脅了人類健康。據公安部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汽車保有量達2.81億輛,而汽車駕駛人更高達4.18億人。快速增加的汽車擁有量,給人們出行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許多大城市都面臨著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根據《2020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見圖2)中全國百城交通擁堵榜單顯示,重慶的通勤高峰時的擁堵指數為2.26,實際速度為24.06km/h,連續兩年位列首位,其次為貴陽、北京。以往我國交通擁堵嚴重地區主要為一、二線、省會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但隨著私家車等購買量的上升,一些中小城市也出現了嚴重的交通堵塞的問題,不僅對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動造成不便,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更影響城市空間的能見度,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的飛速增加除造成交通堵塞問題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能源的消耗。人們在享受交通便利帶來的舒適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與能源、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能源消費數據顯示,能源消費總量為471925萬噸,其中交通行業能源消費總量為43717萬噸,占比約為10%。但進一步分析能源消費結構發現,2018年,汽油消費總量為13055.30萬噸,交通部門汽油消費總量為6067.62萬噸,占比約46.5%;柴油消費總量為16409.56萬噸,交通部門汽油消費總量為11166.92萬噸,占比約68.1%。交通行業是主要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耗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的能源緊張問題。然而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和電力的消費情況卻不容樂觀,天然氣消費總量為2817.09億立方米,交通部門汽油消費總量為286.19億立方米,占比約10.2%;電力消費總量為71508.20億千瓦小時,交通部門汽油消費總量為1608.5億千瓦小時,占比約22.5%。我國的能源結構需進一步優化,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威脅我國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圖2 2020年度全國百城交通擁堵排名TOP10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黨和政府給予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首次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并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正式確立“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十九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應有之義。為此,政府近幾年出臺了多項措施倡導和引導居民踐行綠色出行。例如,2021年4月27日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大力倡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2020年7月24日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通知,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的綠色化生活方式,積極引導公眾優先選擇綠色出行方式;2019年6月交通運輸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大力倡導建設綠色出行的友好環境,通過增加其吸引力,提高公眾綠色出行的意識。除此之外,近幾年各地政府及組織積極響應政策采取眾多措施,例如,新疆福海縣于2021年4月開啟“疆域藍天”計劃,試點投放共享單車;海東市于2020年11月投放千輛共享單車開啟“智慧出行、綠色低碳出行”模式;北京市于2020年11月聯合高德等公司推行“碳普惠”措施;2021年5月東莞市舉辦“文明旅游、綠色出行”攝影比賽;2021年5月廣州公交集團舉辦“低碳綠色出行、暢享惠民折扣”等惠民活動;2018年7月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圍繞“構建更美好的出行”成功召開;2018年8月西江市舉行“綠色出行”騎行活動。
在國家政策和社會組織的大力倡導下,我國居民對于綠色化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關注。截止2021年7月,從百度指數搜索數據可知,“綠色出行”日平均資訊關注度達到8098次/日,甚至在2019年7月22日-28日期間,日資訊關注度高達235837次,再一次表明了公眾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因此,積極響應民眾需求,大力發展綠色化生活方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舉措。生態環境的好轉及綠色化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每一位公民的親身參與,綠色出行作為公民的日常生活行為,是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