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秀
財經新聞主要報道的是與財政、金融、經濟相關的事件與資訊,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以后,社會金融與經濟動態信息量與日俱增。為了滿足財經愛好者以及業內人士的主觀需求,各個地方廣播電視臺、報紙等相繼開設了財經新聞欄目,并在一段時間內受到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和青睞。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財經信息的渠道逐步拓寬,觀看財經新聞的平臺數量越來越多,這就引發了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的財經新聞受眾分流。為擺脫這一困境,傳統媒體人應當不斷推陳出新,利用新穎獨特的方式,使財經新聞傳播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下占得一席之地。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媒介,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手機移動端媒體等,與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廣泛與深厚的群眾基礎,尤其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公眾每天都在使用新媒體、接觸新媒體。比如微博、微信、短視頻、視頻分享網站等非常受歡迎,利用這些新型的傳播載體,人們獲取各種社會動態信息變得更加便捷。因此,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每一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已經成為新媒體的受益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如果財經新聞借助于新媒體傳播,那么受眾數量也將大幅提升。
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譽為除廣播、電視、報刊、戶外四大傳統媒體以外的“第五媒體”。這種新型的媒體傳播形式以其交互性、即時性、海量性及共享性的特點,成為當今社會各類信息傳播的主陣地。新媒體融合了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等先進的高新技術,隨著這些技術的日漸成熟,新媒體研發技術水平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一背景之下,各種新型傳播載體應運而生,這就給財經新聞傳播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應用平臺。借助于這一平臺,財經新聞內容快速傳播至四面八方,社會各領域的人們都可以通過這些傳播載體,欣賞到最新的財經新聞資訊。因此,新媒體環境下,財經新聞的傳播速度較過去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財經新聞的渠道只有廣播、電視、報刊等載體,但是,由于財經新聞具有時效性方面的較高要求,每個類型的財經新聞資訊都有傳播時間節點,一旦過了這個節點,新聞內容也將失去時效性。比如以股票、期貨資訊為例,有效區間往往只有24個小時,如果超過24小時,股票及期貨的交易價格也將發生變動。如果利用傳統媒體來獲取這些信息,一旦錯過了觀看時間,受眾將無法獲取最為精準的股票與期貨信息。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端媒體來觀看各類財經新聞資訊,如果錯過了直播時段,這些傳播載體還具有回放功能,這就給人們獲取財經信息提供了便利。
財經新聞的受眾主要是30歲以上的財經愛好者以及業內人士,可以看出,財經新聞本身的受眾群就極為有限。而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各種新聞資訊的傳播逐步向數字化、網絡化、共享化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人們更喜歡利用一些簡單便捷的傳播載體來欣賞和觀看各種新聞資訊,比如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這就使傳統媒體財經新聞的受眾出現了分化現象,尤其對于30歲至50歲之間的人群來說,這些人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新型媒體傳播工具的使用技巧與方法,以至于對傳統媒體不再產生依賴性,一旦脫離了傳統媒體的土壤,財經新聞的受眾數量將大幅減少,這就給財經新聞的觸達率造成了嚴重影響。比如在傳統媒體時代,財經新聞中的外幣匯率資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新媒體出現之前,人們多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來獲取最新的外幣匯率信息。但是,當各種新媒體平臺相繼出現以后,人們也將關注焦點逐步轉移到各種新型媒體上,人們通過手機客戶端便可以直觀、清晰地了解到外幣匯率信息,并且多樣化的傳播平臺也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當這種情況出現以后,傳統媒體的財經新聞慢慢受到冷落,甚至于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財經新聞要想擺脫生存困境,必須創新改革。
財經新聞已經和傳統媒體緊密融合到一起,如果想在制作、傳播技術上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這將給各地的傳統媒體增加更多的經濟負擔。如果在傳播渠道上創新,那么就需要受眾群體有一個接受緩沖期,其間如果受眾群體選擇的新媒體傳播渠道與財經新聞的播放渠道相悖,那么財經新聞的創新意義也將喪失。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財經新聞傳播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比如,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播報相關財經信息時,只能照稿讀,這種固化的新聞播報形式極易使人產生一種審美疲勞。而新媒體在傳播財經信息時,常常以滾屏、視頻、文字互動、語音互動等形式進行,這種新型的傳播模式更易于受眾接受和認可,因此,這就對財經新聞的播報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傳統媒體財經新聞要想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需要在新聞播報形式的創新上大做文章。
財經新聞在依托傳統媒體進行傳播時,其傳播的時間、內容都受到限制。以電視臺為例,節目往往都有一個固定的播出時間,如果觀眾錯過了這一時間段,也將錯過獲得最新新聞資訊的時機。電視臺雖然可以通過重播來彌補這一不足,但是,新聞的時效性也受到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觀眾也將大量流失。尤其在新媒體環境下,財經新聞想依托傳統媒體去獲取更多的觀眾,可謂難上加難。以“當前房地產經濟形勢分析”的財經新聞內容為例,傳統媒體往往邀請專業人士對當前的房地產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和解讀,明明這類節目的受眾關注度會很高,但是,由于固定的播出時間段與觀眾觀看的時間發生沖突,以至于節目收視率不夠理想。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觀眾會通過新媒體平臺去搜索更多的關于房地產經濟形勢的資訊及信息。因此,傳播時間的錯位造成了大量受眾的流失,財經新聞的覆蓋范圍也將變得越來越窄。
以電視節目為例,任何新聞節目如果失去了受眾支持,那么這檔節目的開辦意義與價值也將大打折扣,而贏得受眾群體青睞的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與受眾之間建立空間互動,即新聞節目播放過程中,可以與場外觀眾進行實時互動,聽取觀眾對某一領域新聞的看法及觀點。電視財經新聞節目也不例外,如果缺少這一互動,觀眾的熱忱度與關注度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在新媒體沖擊之下,絕大多數觀眾的關注焦點轉移到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電視財經新聞節目如果依然沿用老路子、老法子,則觀眾數量將大幅減少。比如在財經新聞播放過程中,一旦遇到一些較為流行的熱點話題或者事件,對財經信息感興趣的場外觀眾往往急于將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分享出來,或者將自己的質疑表達出來,但是,受到傳統媒體傳播形式的影響,形成一個良性的場內外互動格局不僅實施難度大,而且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由此可以看出,電視財經新聞如果依然采取傳統的傳播形式,觀眾的關注熱度也將大幅降溫。
財經新聞要想走出當前的生存困境,獲取更高的關注度,需要對內容進行創新,不能僅僅局限于一些傳統的內容,如股票、期貨、基金、保險、信托等,傳統媒體人應當在原有新聞板塊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進行擴充和創新,以獲取更多受眾眼球的關注。比如在報道“財政補貼”政策的新聞時,應當明確補貼的范疇、惠及的人群以及具體的補貼標準,然后通過列舉實例的方法,對這一政策進行詳細解讀。可以增加電話互動、新聞客戶端互動或者二維碼掃碼互動,對互動時間進行有效把控,以保證傳播時效性。
財經新聞吸引眼球的一個關鍵在于是否為熱點新聞事件或者社會熱點話題,為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媒體人在制作財經新聞時,應當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過深入基層以及調查走訪的方式,來了解民眾較為關心的財經話題,然后經過后期加工,使新聞與當前熱點相契合,制作出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這樣,能夠得到更高的受眾支持率。比如近期一個熱點新聞是石油價格暴漲,電視媒體可以圍繞這一話題,專門制作一個5—10分鐘的專題新聞,解密石油價格暴漲背后的深層原因。由于這一熱點事件關乎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因此,該節目的播出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
財經新聞報道應該注重開放、雙向、互動。開放,就是要摒棄自我封閉,不能單從主觀出發傳遞信息,而是以時代問題和受眾需求為導向,提供新聞事實。我們的宣傳必須為受眾所需并接受,不能自說自話、自我欣賞。雙向,就是要把導向與民意打通,把黨的主張與群眾心聲接通,把政府財經政策與群眾利益聯通,從受眾中來,到受眾中去。互動,就是在與受眾的交流中形成共識,在加強信息服務中開展引導。與受眾交流需要平臺、需要議題、需要對話,提供信息服務需要數量、需要貼近、需要選擇。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上各種財經信息鋪天蓋地。傳統媒體財經新聞記者編輯需要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資源,但是,由于網絡屬于一個開放式的環境,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傳播財經信息,這就給信息真偽辨別增加了難度。如果傳統媒體人在利用網絡信息時,采取照搬照抄的方法,一旦這些信息有誤,不僅會誤導受眾,自身媒體的聲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基于對這一點的考慮,傳統媒體在收集和運用網絡財經信息時,應當成立一個專家審核小組,必要時可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經濟專家,對網絡信息的真偽進行辨別。在辨別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信息屬于虛假信息,那么,應當及時將該信息從資料庫中剔除。
另外,傳統媒體人在借鑒網絡財經信息時,應當盡量選擇人們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精準分類,快速確定這些信息的真實性。需要注意的是,網絡平臺經常出現“標題黨”現象,網絡新媒體編輯常常在標題中使用一些吸引大眾眼球的詞來提高點擊率,但是,一旦點擊開鏈接,其內容與標題完全不符。為此,傳統媒體人在通過網絡選取熱點財經事件與新聞內容時,應當對具體新聞內容進行反復閱讀與核實,以避免鬧出文題不符的笑話。
財經新聞內容如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那么該新聞受眾關注度肯定不高,因此,對傳統媒體人來說,在實踐工作中,應當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為廣大群眾提供實用、接地氣的財經新聞。基于這一考慮,各地傳統媒體應當建立收集民意的互動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等,記者編輯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來拉近與基層群眾間的距離。基層群眾關注公眾號以后,可以將自己對財經新聞的訴求或者將自己身邊的事分享出來,媒體人應當對收集的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制作成財經新聞,這種新聞能夠真實地反映基層群眾的心聲,有關部門和機構通過財經新聞獲取群眾的訴求以后,能夠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比如對政策進行解讀,提供便民服務。
拉近與受眾之間距離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舉辦互動活動,尤其對于地方媒體來說,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地域優勢,定期舉辦一些財經類活動來突顯財經新聞板塊或節目的品牌效應。比如電視臺財經新聞節目與某銀行聯合舉辦現場點鈔大賽、股票投資講解、地方財經人物年度評選等活動,吸引更多的基層群眾關注,并且擴大自身節目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另外,地方媒體也可以和同行合作,積極借鑒同行的先進經驗與成功案例,對財經新聞內容或者傳播形式進行創新和改進,進而在提高新聞質量的同時,獲取更高的社會關注度。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財經新聞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要想擺脫眼下的生存困境,傳統媒體人應當對財經新聞予以創新,并在保留傳統媒體傳播優勢的前提下,牢牢把握住新媒體時代給財經新聞傳播帶來的發展機遇,為財經新聞受眾數量的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