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單
家中客廳最中央掛著一幅畫,不是什么大師的作品,可我卻始終不愿把它換下,不是因為這幅畫對我有著多么重大的意義,而是因為,無法忘記當初畫這幅畫的那個人。畫的內(nèi)容很簡單,只是一幅很普通的寫生作品,勾勒的是層次分明的松林被段段落雪所覆蓋的場景。記得十年前我曾對她說,遠景虛化不夠,會影響到整體畫面的美感。可現(xiàn)在,我卻覺得,遠景還是再清晰一些吧,該虛化的,應該是我的記憶。
十年后,才得知這幅畫是她在伊吾縣二字溝的寫生作品,也終于明白,記憶是虛化不了的,只會如雜草瘋長越來越清晰。那時她才剛剛參加工作。作為一個美術教師,需要不斷去提高自己的專業(yè)修為,東天山之北適合寫生的地方太多,可她選來選去,還是去了二字溝。直到現(xiàn)在,我都不知她為何選擇了二字溝。
之前從未去過二字溝,她走后,除了這幅畫,什么都沒有留下,我試圖去尋找這幅畫當時的寫生角度,于是開始注意這個地方,才知道二字溝原來也在前山鄉(xiāng),與一字溝隔空對望,似情侶般眉目傳情。它們名字不同,卻有著同樣的婉約,同樣的恬靜,同樣的蔓草橫生,也有著同樣的萬木蔥蘢。
尋常意義上的草原可能是一馬平川,但來到二字溝,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能直接突破想象。站在山下仰望,會看到一片騰空飄浮的草原,這不是海市蜃樓,也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幻象,這樣的景致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緊迫感,好像若不加快腳步,草原就會被猝不及防的風突然吹得失了蹤跡,想抓住,除非你的腳步快到能追得上風。
去尋找一幅畫的角度太難,如同在茫茫戈壁荒漠去找尋一只被人丟棄的石子,就算是走遍二字溝的每一個角落,也未必找得到。但我感覺自己一定能夠做到,無論跋山涉水,無論風霜雪雨。想站在她的角度去體會她當時寫生的心情,想看著她喜歡的風景去回味我們曾經(jīng)的生活。從她畫筆開始的第一根松枝,到釋然落筆的最后一片雪,那個畫面我早已熟記,并深深銘刻在了腦中,如果我恰好走到了那里,相信一定不會錯過。不是風景隨心就是愉悅,而是心追隨了一幅畫面,一段記憶,哪怕桑田滄海,也會執(zhí)著,也會喜歡,也會懷念。
從此,每年的每一個季節(jié)我都會去二字溝,就連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的羊倌都會詫異地問我,你很喜歡二字溝嗎?我說,是的。他追問,你喜歡這里的什么?我告訴他,這里的草原,這里的山林,這里的牛羊,還有這里的飄雪。只是我不會告訴他,其實我只是喜歡一幅畫,和這幅畫背后的點點滴滴。
二字溝是一個能夠?qū)⒆约好允У牡胤健K^迷失,不是說真的就迷失在了某一個不能自拔的回憶橋段中,或許會有些許關系,但這種迷失是簡單純粹的,不摻任何雜念,僅僅是在一段景致中的陶醉和忘我,就足以讓心迷失在腳步的一深一淺中。每走過一道山梁,每經(jīng)過幾個氈房,每繞過一個草甸,包括每一次回望,都會在眼中隨意出一份純美。
二字溝的初春是可以嗅到的,空氣中的草香彌漫在乍寒的細風中,深吸一口氣,說不定還能品出山巔冰川的微甜味道。入夏,是山花盛開的季節(jié),色彩已將二字溝裝扮得如新娘般美麗,那些能叫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叢叢野花失去了春日的矜持,高調(diào)綻放在每一處目光所及的角落,引得滿坡飄香,望得滿目斑斕,惹得滿心歡喜。深秋的二字溝是別致的,草場與松林變幻出的金黃就像正在步入中年卻依然嫵媚的女子,看不出有隨歲月老去的痕跡,相反,更顯風韻迷人,更加沉穩(wěn)妖嬈。冬雪飄至,二字溝重返自然輪回的沉寂,青青草原瞬時化作了茫茫雪原,只有山梁上的松樹還在挺拔著身姿,山下散漫的牛羊試圖拱破積雪去尋找深埋的枯草,空中的山鷹也在用敏銳的雙眼追逐著雪中那個奔跑的黑點。四季中的二字溝,美得令人窒息,至于鐘情于哪個季節(jié)的色彩,不是由你決定,而是取決于你想陪著誰一起來二字溝。
對我來說,應該還是喜歡二字溝的冬雪,就像那幅畫中表現(xiàn)出的層次感和雪后難得的寧靜。我相信對美術作品與文學作品的評判有相通之處,再華麗的語言和再艷麗的色調(diào)都只是表象,內(nèi)涵才是一件作品的靈魂,失去內(nèi)涵的東西是虛無空洞的。我也不止一次專注凝視過這幅畫,想它的內(nèi)涵到底在哪里,想要表達出一種怎樣的意境和思想?只是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參透。或許只是隨手畫出,根本沒有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或許是與二字溝美景產(chǎn)生了共鳴,只想勾勒出這片山林草原的輪廓。可能是我想得太過復雜,它僅僅是一幅寫實的國畫而已,當時她只是恰好站在了這樣一個唯美的角度,于是支起畫架,拿起畫筆,最后成就了這幅山水。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所以會用數(shù)年時間去尋找那個落筆的角度。執(zhí)著這詞兒換種方式講就是傻的意思,背負著這種傻氣,只不過是想去完成一個愿望,傻只要不變成呆,也都無所謂了。
我無數(shù)次將拍在手機里的那幅畫讓每一個牧羊人分辨,得到的信息卻永遠都是搖頭,之后只能望著牧羊人和羊群的慢慢遠去獨自失落。我不相信二字溝的牧羊人沒有見過手機中拍攝的畫面,因為他們騎著馬趕著羊群在二字溝年復一年地走過,也走遍了山里的每一寸地方。你找不到野蘑菇,他們卻能在下山時采到一大筐;你找不到遠古的巖畫,他們卻能在陡峭的巖壁發(fā)現(xiàn)多處遺存的痕跡;你找不到自家走失的牛羊,他們卻能很快幫你找回。在二字溝,牧羊人是經(jīng)驗最豐富,也最了解這片草原的人,所以我不相信他們沒有見過這幅畫所處的視角。但若這畫面真的不存在,那么只有一種可能,她從未來過二字溝,而這幅畫,根本就是一個臆想。
不想再求證畫面的真實性,也不想再去苦苦尋找那個縹緲的角度,以后再來二字溝,我想我會忘記這幅畫。沒有壓力,自然也就放開了束縛,應該去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欣賞角度,去看山間層疊的松峰,去看草原上的野花綻放,去看白云下靜靜吃草的牛羊,然后一頭鉆進氈房,大聲對著哈薩克族朋友說:來一瓶白酒,再做一個石板烤肉,今晚不醉不歸!
一場雪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襲來,再抬頭看草原時,已不見了蔥蔥綠野,在草綠與純白的色彩轉(zhuǎn)換間,剛才還在靜靜吃草的羊群似是突然淡出了視線,如不仔細看,恐怕會真的以為這些白色的羊兒們都陷進了柔軟的雪中。
這不是飄雪的季節(jié),但雪花還是在七月不期而至了,大自然對東天山的草原格外寵愛,所以才會在炎炎夏季的驕陽下送來冰花的飛舞。七月雪一直是在詩人抒情的筆下跳動著的,可真的遇到了七月飛雪時,卻發(fā)現(xiàn)那意境早已超出了詩句語言所能表達的極致,徜徉在這樣的雪中,沒有人會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詩人。
對于草原人來說,經(jīng)歷七月雪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兒,因為這里的夏日經(jīng)常會有雪的眷顧,牧民們也不怕草原被積雪壓住而妨礙羊兒的啃食,過不了多久,草原仍舊會是草原,在雪融之后,甚至絲毫都找不到那場雪留下的痕跡。
記得幾年前,也是一個流火的七月,有個外地朋友專程來這里看草原。我們坐車出市區(qū)時,天空飄著淅瀝的小雨,進了山,雨水已密集到無法看清車窗外的松木小屋,接踵而來的漫天飛雪更是讓朋友分不清自己所處的季節(jié)了。到達草原后,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朋友遺憾地說,來得真不巧,看不到美麗的大草原了。我說,為什么不換種心境去看呢?綠色的草原無論何時都能看到,但這夏日被雪覆蓋的草原卻是城里人一輩子都很難遇到的啊。聽后他若有所悟,便下了車與我一起品味這草原上的奇異景觀。雖說沒有看到青青草原,但我相信他不會有一絲遺憾,這次的經(jīng)歷應該會讓他終生難忘。
果然,在朋友回去的一年后,我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說自己又去了幾個別處的草原,景致基本都是相似的,只有那次七月飛雪的草原之行留給他的印象太深了。我說,你應該記住那場七月雪,在你走后的這一年里,我再也沒有看到過夏日草原上的漫雪。聽后,他在電話那頭得意地笑了起來,說同事們聽了他這次經(jīng)歷后,都驚奇得想來看看這里夏日飄雪的景觀呢。我告訴朋友,草原還是一成不變地永遠在天山腳下,但想再看到七月飛雪是不容易的,遇見盛夏的雪也是要看緣分的。
距離草原這么近,我也只看到過兩次這樣的雪,其實對我來說已經(jīng)很滿足了。雖然雪每年夏季都在下,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時我會專門挑下雨天去草原等雪,結(jié)果總是失望而歸,有幾次剛剛返回住處,就聽說草原上下雪了,可能真的是緣分未到吧。總會有遺憾,也就是這遺憾反而更增加了它對我的吸引力,不可思議的雪就這樣一直牽著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夏季。當冬雪來臨,我卻在想著夏天的雪,畢竟這兩種雪有著太多的不同——在我心里,一種是四季輪回中本該飄下的雪,而另一種則是渴望中出乎意料的雪,又怎能相提并論呢?
從悶熱的市區(qū)跑到草原上觀雪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兒,這會是一種感覺上的強烈反差——在逃離酷暑后,直接進入了寒冬的氛圍,是猛然間跳躍著進行的,跨越秋季,沒有任何的過渡,短袖襯衣外罩著羊皮大衣站在雪蒙蒙的草原,該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穿越季節(jié)隧道嗎?但這可是真實存在的啊,無須幻想便可以做到,仿佛山南山北是兩個不同的時空,只不過是被一座天山相隔,而我能如此輕松地穿越兩個季節(jié),又怎會不流連再流連呢?
這已不是一道簡單的風景了,因為你不知道雪何時會出現(xiàn),被懸念刺激的大腦會對思維注入一種興奮,這符合我瞬時產(chǎn)生的好奇狀態(tài)。一成不變的景色很容易產(chǎn)生感官上的疲勞,就像去看草原,在游玩了多次之后可能就會倦了,就算再有朋友相約去草原,最多也只是避暑,而非去看景了。
夏日的雪很自然地能讓我浮躁的心平靜下來,有時竟能體味出一絲浪漫。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躺在床上,窗外星月的光芒照射進房間,我會想,如果能與所愛的人一起去草原觀夏雪,那么在清爽飄搖的雪花中不僅僅是愛情在升華,一定還有心靈剎那間的凈化。不是我非要將七月雪與愛情生拉硬扯在一起,而是在看雪時,我是真真切切感覺到了飄飄灑灑的雪花對我愛情觀的沖擊。對于七月雪的渴望有時近乎癡迷,就像是期待著一場真正的愛情如同一片雪花般飄降在我的睫毛之上。
我有過對愛情的向往,并且經(jīng)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悲觀曾一度在我的生活中游蕩著,很長一段時間驅(qū)之不散。第一次婚姻的解體證明了那場所謂愛情的不堪一擊,于是,我用寫作來驅(qū)散陰霾,并用它來彌補愛情的缺失。當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女孩,并被她所具有的氣質(zhì)深深打動時,我以為那場七月雪般的愛情就此降臨了,然而,在距離的相隔間守望著一段愛情,對于兩個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事情。但這次,沒有了悲觀的情緒,相反卻有一份期待在支撐著我的信念,堅守在這樣一段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之下,或許是身在凡塵對愛情的期許吧。愛情就是這樣捉弄人,就如我夏日驅(qū)車去草原等雪,癡癡地望著天空,卻望不到飄雪的蹤跡,可我剛一離開,雪花就洋洋灑灑地飄落了。是和雪無緣,還是和愛情無緣?只是我和她還有一個約定沒有實現(xiàn),就是一起去看一場七月的飄雪。
現(xiàn)在,每當想起七月的雪,很自然地會想起這個女孩,也會想起我們那段彼此守候的愛情。在真正靜下心的時候,才覺得愛情與七月雪之間是有共性的,都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同時又都是在渴望中守候著的。每個人都想得到七月雪般的愛情,但這雪又如短暫怒放的曇花,很快就會被夏季的烈日融化成水。矛盾的思維左右著我們的愛情觀:忽左,這愛情來之不易,短暫即是永恒;忽右,一朵飄落在掌心的雪花又能有多強的生命力?僅僅是一點點體溫就能使它丟掉美麗的外表,現(xiàn)出原形。但無論是左還是右,我們還是在等待。七月雪是偶經(jīng)夏季的過客,拋開漸遠的雜念,用賞景的心去看吧,只要能留住片點記憶,誰又能說這雪、這愛情不是期待中的美好呢?
等待是一個過程,很少有人會熱衷于等待,畢竟這是一件既耗費時間又考驗耐心的事情。但等待中的安靜狀態(tài)又具有太大的誘惑,似垂釣中的修身養(yǎng)性。在草原上等雪,或坐,或站,或躺,抬頭望著在天空飄移的每一片云朵,周邊只有牛羊咀嚼青草發(fā)出的聲音,若要在等雪的過程中悟得意境,那么這難得的心靜就是意境的引子了。但如果只有意境,而沒有了期盼中的存在,也會有遺憾,因為我們所期待的是一次邂逅,見不到,又豈能甘心?過程和結(jié)果一樣重要,有時渲染過程只是因為無法得到結(jié)果,聊以自慰罷了。
我們會在一場茫茫的冬雪中失去方向感,但不會在夏日的雪中迷失,更多的時候,在這樣的景中竟有一種渴望迷失的沖動。迷失在某種時候并不是消極的,就像白色幕帳猛然覆蓋住綠野的一瞬間,我是真真切切地迷失在了這巨大的視覺反差中,一時間,恍惚得不能自語了。
有人認為夏天的雪代表著悲劇,我想這和元代關漢卿的作品《竇娥冤》有關吧。小時候看這本書時,竇娥刑場赴死的情節(jié)怎么也忘不掉,可憐的竇娥在刑場上悲憤地說:“這官司眼見得不明不暗,那贓官害得我負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后靈應不顯,怎見得此時我怨氣沖天;我不要半星紅血紅塵濺,將鮮血俱灑在白練之間;四下里望旗桿人人得見,還要你六月里雪滿階前;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時節(jié)才知我身負奇冤!”當書中的六月大雪飄下時,有一種憤慨一直在胸中回蕩,無論關漢卿是想用這場雪來說明竇娥的善良與反抗,還是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都是現(xiàn)實主義的表述,而那場雪其實是頗具浪漫主義風格的,從竇娥的悲劇中能看到唯美浪漫的六月雪,也算是一種獨特的欣賞角度吧。沒有六月的雪,就無法將情節(jié)推向高潮,沒有六月的雪,也無法成就關漢卿的這部代表作。
竇娥的故事畢竟是發(fā)生在遙遠的年代,如今,很少有人再用現(xiàn)實主義的眼光去看待了。悲劇中的六月雪與草原上的七月雪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調(diào)子,人們更愿意賦予七月雪以浪漫情調(diào),尤其是對于詩人來說,盡管動情的詩句無法詮釋這雪的全部,也總比用紛亂的心去比擬好得多,與其將七月雪等同于愛情,不如將它當作是一場純粹的雪在飄下,是否就能減少一些雜亂的心思呢?
七月雪與愛情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著六月雪與竇娥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注定了夏日雪存在的矛盾。現(xiàn)實主義大都是一種假定的模式,有它的哲學蘊意,而浪漫主義歌頌的是人的情感與激情。所以在文人和畫家的筆下,都很難實現(xiàn)二者的完美結(jié)合。夏日雪從自然的角度看,似乎有些非理性的成分,但現(xiàn)實主義者從這場雪中看到了現(xiàn)實,浪漫主義者也從中品到了浪漫,別以為這偶然落下的七月雪是輕飄的,每一片雪花都承載了我們思想中大部分的矛盾與對立。
無論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都是遠離我們生活本身的東西,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去看待一場七月的雪吧,盡管它的行蹤飄忽,但值得期待。
已是冬天了,在這個冬季又想起了夏日的雪,盡管窗外已是雪花飄飄了。打開窗,透過雪霧中的灰蒙,望著遠處積雪的山峰,我在想,明年的夏季,明年的七月,山那邊的七月雪還會來嗎?
常去草原玩,卻不識一種花,這花名倒是早就聽說過,只是不知它一直就開放在我的白色氈房旁。如果那淡藍色的花瓣能醒目于別的野花,那么定會引起我的注意,然而這小小的花兒就這樣常年隨性地開放,絲毫沒有讓我把它與其他野草區(qū)分開來。當一個朋友告訴我這花兒叫作“勿忘我”時,我瞪大了雙眼,這就是“勿忘我”嗎?一個名字足以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花兒竟是這般普通,并且一直在我的視線中綻放,我卻視而不見它的美麗,不免有些神傷。
打那以后,我開始刻意去驅(qū)趕那些喜食勿忘我花瓣的牛群。從前從未如此在乎過一叢野花的命運,還專門采摘過大把的勿忘我花束去喂食草原上的牛羊,可現(xiàn)在,卻突然不忍了。僅僅是因為它的名字叫作勿忘我嗎?我不知道。但聽人講,凡間有三種生物是不能褻瀆的,一種是如仙鶴般仙風道骨的,一種是像孔雀類超凡美麗的,還有一種是有著很好聽名字的。好像這幾種看似有靈性的生物就應該被寵著、呵護著,否則就會有一種負罪感壓在心頭。植物與動物無異,同屬造物主對大自然的恩賜,我想,勿忘我就應該屬于最后一種吧。再次騎著馬飛奔過草原時,我甚至擔心會有馬蹄摧花的遺憾。不知道這勿忘我的花名是何人所起,聽后總會令人生出幾分喜歡,可能在當時,起名之人正對某事心存感慨,于是花名順應了心境,便流傳開來。
草原上開滿了勿忘我,這點點藍色映襯下的草原是動人的,俯下身去嗅那星點的花瓣,竟未聞到一絲花香。一朵朵無香的勿忘我在野花叢生的草原上顯得是那么安靜出俗,就在與花對視的一剎那,我想起了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哈薩克族女孩。女孩名叫阿依努爾,翻譯成漢語是“月光”的意思,她的家就在草坡下的一塊平地上。記得第一次去她家的氈房是三年前的事。那時只是走累了去討一碗水喝,沒想到進門后,好客的主人端來了熱氣騰騰的奶茶,草原上的溫暖,令人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哈薩克風格的小家,周圍裝飾著很多美麗的手工刺繡掛毯,與別的哈薩克族人家不同的是,氈房內(nèi)插滿了藍色的花枝,顯得溫馨別致。女主人告訴我這些花都是她女兒阿依努爾采回來的,正說著,一個美麗的姑娘手持馬鞭就進來了,身后跟有一個英俊的哈薩克族小伙。不用說,她就是阿依努爾了。我問她,草原上那么多的花,為什么會用這種花來裝飾家里?她回答說,因為自己喜歡淡藍的色彩,并且這小小的花能讓心情舒暢起來。當時我并不知道這就是勿忘我,便向阿依努爾詢問,誰知她也不知道這花叫什么名字。一枝不知名的花會讓這個哈薩克族姑娘如此垂青,也算是草原上的一種緣分吧。也就是離開阿依努爾家之后,我才開始慢慢留意起草原上的這種花兒,記住了這個插滿鮮花的哈薩克族人家,也記住了這個愛花的姑娘阿依努爾。
后來,當我知道了這花叫作勿忘我時,很想立刻跑過去告訴阿依努爾,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再去草原。其間,我偶然聽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對戀人經(jīng)常在一條美麗的河邊散步,女孩手中拿著一大束男孩在山上為她采的藍色花枝,突然一陣大風吹來,花被風吹散到了河中央,男孩見狀立即跳下河去打撈,他知道自己的戀人是多么喜歡這些花。沒想到一個浪打來將男孩卷進了漩渦,他掙扎著對女孩說了一句話,之后就被河水吞沒了,悲痛的女孩一直在重復著男孩最后說的那句話:勿忘我。后來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為了紀念男孩對女孩的愛,就將這藍色的花兒起名為勿忘我了。
故事只是故事,有時,太過悲情的傳說只能增加賞花時的煩惱,并且這關于勿忘我的故事也略顯牽強,反而加重了這素藍色小花的滄桑感,顯得已不似表面上看到的簡單了。這花果然是與愛情相關的嗎?我卻在這故事中看到了愛情自私的一面。男孩在被河水卷走的瞬間說的那句“勿忘我”,是要在女孩心中留下深刻印痕的,與其讓所愛的人為己落淚到老,不如在最后的時刻說一聲忘了我。愛她就應該讓她幸福,何苦在這個時候增加女孩今后的心理負擔呢?就算不去說勿忘我,女孩又如何忘得了這一幕?這不經(jīng)意的自私最后還是強加給了那隨水漂去的花束,只是它薄薄的花瓣沒能托得起這份重來。
而對于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勿忘我花兒的寓意在這時是貼切的。離開家鄉(xiāng)準備遠行前,愛人采摘了勿忘我,是無聲的囑托和承諾,它告訴將要離家的游子,無論將來成功還是失敗,在家等候的愛人不會忘記他,仍會用溫暖的關懷來接納他,這是何等溫馨啊。喜歡將這花視為愛情代表的戀人們,只需記住它的素雅和平凡就夠了,因為不實的愛情總會有華麗的表象,純潔愛情的樣子就應該是勿忘我花瓣平和的姿態(tài),如果隨意用它的名字去表明愛情的長久,那將會是枉然。將死離別的勿忘我不可取,但經(jīng)歷短暫分離的夫妻們,一句勿忘我卻已是深情真摯的掛念了。
人們總喜歡去借物抒情,如月亮的思鄉(xiāng)情,茱萸的思親情,玫瑰般的愛情,百合花的純情,勿忘我雖也是用來代表愛情的,但很少有人會送這種花給戀人,可能是因為它的渺小,可能是因為它的無香,也可能是因為這花會讓戀人們嘗到離別的悲苦,所以清香華貴的玫瑰便成為首選。可如今的愛情就像玫瑰般嬌嫩,所謂山盟海誓大多成了不假思索的隨口之言,甚至連一點責任都不想承擔,更別說相互去說一句勿忘我了。一個人的勿忘我是苦痛的離別,但兩個人真誠表白的勿忘我相信會是幸福的。
這片草原上常年開放著勿忘我,這草原食物鏈最底層的植物是牛羊們佐餐的美食,可如今竟被賦予了愛情的色彩,實在是不可思議。可能是人類的情感過于豐富,或者是對愛情的向往,使得這株草有了與人類交流的靈性,一個故事便能成就一個美麗的花名,一個美麗的花名又能催生出一個感人的故事。
我曾試圖用很長的時間去感知一朵勿忘我,想在一朵勿忘我中悟得一種超然的心境。佛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于一朵花來說,它不只是一株有著美麗色彩的植物,它存在的形態(tài)也不僅僅是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在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緣和合而成。從初結(jié)花蕾到含苞欲放,從盡情開放再到凋謝枯萎,這是一個過程,一個與人類社會環(huán)境構成相通的過程,所以說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在佛的眼里,無論花的大小美丑,它所包含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勿忘我與一朵美麗的雪蓮花無異,如果非要去強調(diào)二者的不同,就是認知的狹隘,關鍵要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審視它了。可以說感知了勿忘我就是感知了整個世界嗎?應該是這樣,至少我已被勿忘我觸動了思考。勿忘我,真的就不會忘記嗎?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卻不知要怎樣的心境才能達到。
城市中是看不到勿忘我的,因為沒有人會去養(yǎng)一盆既不名貴也不嬌艷的野花來裝點居室。城市人已在淡忘這種花了,唯一能提醒花兒存在的只有電視和雜志的描述,除非你來到這片草原,否則這勿忘我會在記憶中永久地消失掉。可嘆的是,就算來到了草原,有時也會無視它的平淡,忽略它的存在。
就在這座山的雪線之上還開有大朵的雪蓮花。兩種不同的花兒在對望,一個怒放在冰雪中,一個綻開在草原上,當附近的牧民用雪蓮花向愛人表白的時候,卻無人用這星點的小花訴說衷腸,可能是由于不識花名,當然它也就不會出現(xiàn)在草原的浪漫愛情中。但我相信,草原上一定會有與勿忘我心靈相通的人,至少阿依努爾就是。如果阿依努爾知道了藍色小花的名字,會不會更加珍愛這些花兒?掐指算來,她也快做新娘了吧。
這個夏日,山下草原的勿忘我又恬靜地在開放了,終于有機會再去草原了,此行我只想見到那個美麗的哈薩克族姑娘,去告訴她這滿坡開放的小花就叫勿忘我。我不知道,手持馬鞭的阿依努爾是否還在那間插滿勿忘我的氈房,與那個英俊的哈薩克族小伙一起騎著駿馬在草原上奔跑,然后采摘勿忘我花束來裝飾自己的新房。
在我即將走到熟悉的氈房前時,看到了一群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哈薩克族人正載歌載舞地慶祝著什么,快步走去,才知是在舉行婚禮。是阿依努爾的婚禮嗎?我不敢確定,但旁邊的新郎就是那天與阿依努爾在一起的小伙子啊,他們在歡樂中唱著舞著,新娘的臉上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憑直覺,她就是阿依努爾。在這里,沒有人會認識我,我只是一個曾經(jīng)來討水喝的路人,包括面紗下的阿依努爾可能也早已忘記了我,我該冒昧地走上前去和新娘說話嗎?一番思量后,我決定離開。
就在我走出幾步回頭觀望時,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一群孩子雀躍著在新人頭頂拋撒著一朵朵野花,花兒的藍色顯得是那樣醒目,這漫天的花雨不就是勿忘我嗎?看著這對新人在飄落的藍色花瓣中幸福地挽著手,我的心里也洋溢出了些許喜悅,我用眼神來祝福他們的婚禮,祝福阿依努爾的幸福。此刻,這花兒叫什么名字已不再重要了,勿忘我所包含的寓意也顯得蒼白了許多,因為我想,在阿依努爾的心里,頭頂落下的藍色花瓣已在代表著他們純潔的愛情了。
身在其格魯,卻不想去看氈房外的草原,因為太過安靜,所以想把自己完全放空,哪怕去思考些什么,或是去寫些什么。生活中很久沒有過這么靜的夜了,耳邊的嘈雜不見了,鼎沸的人群不見了,掛滿防護欄的樓房也不見了,只剩下我,和盛夏中噼啪作響的爐火。在這樣的夜,甚至連酒也不想喝,沒有感到孤獨,相反,還有了獨處草原的閑趣。
其格魯?shù)囊癸L是凜冽的,竟絲毫沒有感覺到盛夏早已來臨,就算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也會突然迎來一場猝不及防的大雪,將草原換色,將我的腳踝掩埋。有時我寧愿去期待一場暴雪,讓雪花淹沒膝蓋、胸口,一直到?jīng)]過頭頂,這樣,是否就能遠離凡塵的襲擾?這種奇怪的想法只是偶然冒出,誰都會有一些怪誕的思想,我不會離開如此美麗的草原,和這個還沒有完全理解透的世界,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也有理想要活到百歲,當然,只要自己還沒到老年癡呆連累兒女的地步。
記得我曾對女兒說過,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不要傷心,因為人總會死去,也不要給我買墓穴豎墓碑,連骨灰盒也不要。不是因為墓地的價格過于昂貴和那小小木盒太過暴利,而是在死去的十幾年后,墓園還要向后人收取墓地的續(xù)費。兒女活著的時候會去墓前祭掃父親的亡靈,但他們也會老,也會離世,等到了孫子那一輩兒基本就會慢慢忘記你,到那時,墓穴會因無人付費而被挖開,至于那個薄薄的骨灰盒最后被扔到了何處,誰也不會知道。
還好,趁現(xiàn)在還活著,我還有對身后事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我想請求女兒,在我死后將骨灰放進一個透明干凈的玻璃瓶中,然后來到其格魯,找一棵最粗的松樹,在樹下挖個小坑將骨灰倒進去掩埋,再找一塊草皮覆在上面,一絲痕跡都不要留。以后每年的祭日也別總是惦記著我,但如果哪一天工作累了,想來其格魯草原放松心情,可以來看看我,不要香燭紙錢,不要貢品元寶,只要從草原上摘一束野花就好。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哭泣,因為我在九泉之下只有感知到快樂的笑聲,才知道有人來看我了。
我不是一個脆弱的人,但有一個弱點就是感性,經(jīng)常去可憐一些根本不值得可憐的人,去同情一些根本不值得同情的事兒,還會在電影院被劇情感動而偷偷落淚。尤其是在寂靜的夜,會去反思自己已經(jīng)過去的這幾十年,想起父母艱難拉扯大我們兩兄妹,想起那曾經(jīng)對不起的某個人,想起那場幼稚的初戀,也會想起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的那個日子。
自小父母親對我的教育就非常嚴厲,好像在我十幾歲時就已看到了我現(xiàn)在的一事無成。挨打是因為欠打,或者說是不爭氣。但我一直對父母曾經(jīng)的教育方式有著異議,一味地嚴管與激將只會造成逆反。那時的我渴望被夸贊,希望被認可,雖然自己確實也沒做過什么值得父母賞識的事兒。上初一時,一個同學畫了一幅花鳥工筆,我拿回家說是自己畫的,父親說你再畫一幅給我看看,結(jié)果自然是因為說謊而被重重訓斥。天才是與生俱來的,可我不是,那個畫工筆的同學后來上了清華,而我去了部隊深造。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發(fā)過誓,一指頭都不會去動她,要夸獎她做好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結(jié)果,我的耐心還是出了問題,從我第一次因為學習成績打了孩子一巴掌后,就一直懊悔到了現(xiàn)在。無論學習好與壞,那都是你的孩子,不要為了所謂孩子的前途去強加上自己的思想,這樣下去,孩子會活不出自我。我們不需要擔心孩子以后會是什么樣,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父母只需做好一點就已足夠,就是教孩子怎樣去做一個好人,引導孩子怎樣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來其格魯沒有路,只有被踏出深溝的曲折羊道,所以才有了曲徑通幽的形容,最好的風景都在腳步不可及之處,也只有經(jīng)歷過艱難跋涉之后的風景才會是值得珍惜的風景。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想要到達一個高度,沒有平坦大道,需要一份努力,還需要一份堅持。話說起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不是沒有營養(yǎng)的心靈雞湯,而是經(jīng)歷太多后的感觸,也不是單指事業(yè),還有父母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下的大愛。
就在昨天,母親還在微信上心有愧疚地說那時生活條件不好,才讓我當時長得那么瘦小,等她回來了一定好好給我做飯吃。母親說這些話時,正在烏魯木齊照顧妹妹剛出生的孩子。聽完后,我的眼眶突然濕潤了,究竟還要為孩子們操勞多久才算是還完了所有的“債”?我們早已長大成人,而父母漸已年邁,就在他們應該安度晚年的時候,心里依然想著如何為孩子們再多做些什么,我不免感到心里一陣難過。天下所有的父母均是如此,他們可以過不好,但不能看到孩子受委屈,他們可以受盡委屈,也要拼死維護孩子的利益和尊嚴,在各種刻骨銘心的愛當中,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大愛,不求絲毫回報。
無論怎樣開導父母,讓二老靜下心去旅游或是不再為孩子們過于操勞,他們都會找出無數(shù)理由來拒絕。我是一個懂事較晚的人,上學時就逆反到從不顧他們的感受,結(jié)婚后也沒少讓他們操心,卻很少想著去為他們做些什么,實屬不孝。應該歉疚的是我們這些大孩子,從出生開始到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父母付出了太多辛勞。去善待父母吧,不要在他們離開人世時再去哭泣,那無濟于事,盡孝要趁早,現(xiàn)在開始還來得及。
其格魯?shù)囊股€是那么沉靜,氈房內(nèi)的爐火依舊正旺,在這片草原的夜里寫下這些不連貫的文字,是想讓自己清醒起來,不再讓工作的繁忙成為未盡孝道的借口,也不會再讓朋友成為不陪伴父母的理由。有父母的家才是真正的家,父母的安康才是兒女最大的幸福。當然,也要善待和身教那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因為他們也會為人父母,你現(xiàn)在所做的,無論是孝與不孝,都會成為他們潛移默化的效仿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