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黨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安排,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針對全國而言的,不是要求各地都搞省內、市內、縣內的自我小循環。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2022年9月1日,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
要設立“紅綠燈”,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導向,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要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提升市場準入清單的科學性和精準性。要完善資本行為制度規則。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依法打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誠信文化,教育引導資本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信用信義、重社會責任,走人間正道。
——2022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理順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使權責配置更為合理,收入劃分更加規范,財力分布相對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促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2年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1年12月1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2021年8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
——2021年5月14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才能完善現代產權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21年2月1日,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要著眼于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于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民生服務供給體制、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9月9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要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消除歧視性、隱蔽性的區域市場壁壘,打破行政性壟斷,堅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除中央已有明確政策規定之外,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礙勞動力流動的不合理壁壘,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要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環保、產業等方面的合作。
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對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企業間公平競爭和勞動力自由流動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2月16日,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2019年8月26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創新資源,積極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要立足于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交通一體化。要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促進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的講話
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2018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而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對一些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要科學論證,比較選優。對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負面清單。
——2016年1月5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