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琳
(民權縣花園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 河南 民權 476800)
根據當地冬季氣溫,一般在春節前后建棚。大棚建在土質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塊,做到早育秧、早整地、早定植、早扣棚。棚寬5~10 m,長度根據薯苗而定。選擇晴天無風的天氣安裝棚膜,棚膜覆好后兩邊加防風簾0.3~0.5 m。大棚建好后要及時噴灑藥劑清除害蟲及病菌。苗床規格:一般畦寬1~1.3 m,排水溝寬25~30 cm,畦間距30~35 cm。
2.1 澆水施肥。為保障土壤墑情適宜,埋薯前10~15 d澆水造墑,整地施肥,最好施有機肥,做到既滿足紅薯對養分的需求又改良土壤。
2.2 苗床施肥。育苗時薯苗生長所需的養分由種薯自身提供,隨著采苗次數的增加,種薯自身養分逐漸減少,這時需要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促進種薯生長。雞糞、炕土也是最佳追肥,可撒施或兌水澆施。追肥一般在采苗前5 d停止,采苗后2 d進行。
2.3 苗床施藥。①防治線蟲病:一般用1 000倍三唑磷潑灑苗床,或者用30%~40%甲基異柳磷0.5 kg兌水1 000~1 300 kg,種植時每穴澆藥液0.5 kg后再栽苗、覆土。②防治黑斑病:建議育苗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新高脂膜800~1 000倍液浸種薯5~10 min。對于移栽前的幼苗可用50%乙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浸苗10 min,進一步殺菌。
3.1 埋薯時間。埋薯時間一般在2~4月,10 cm深地溫保證在15℃以上,以用苗前40~50 d育苗較為適宜。首先選用優質脫毒種薯,其次根據薯苗特性確定間距。對于出苗率低的品種,間距一般2~4指,對于出苗率高的品種,間距一般是3~5指,總而言之,大薯要密植,小薯要稀植。
3.2 覆土澆水。排種后蓋土前要澆1次透水,埋薯后為提高地溫要把薯塊全部澆上水,澆到與底墑水相接為宜,有些薯塊在澆水后覆土流失,露出表皮,此時要做到及時補土覆蓋。
3.3 多膜覆蓋。埋薯要求壟面平坦細碎,完成埋薯之后要蓋上一層細土,然后澆水踩實。隨后扣地膜,拉緊、鋪平、蓋嚴,使地膜緊貼地面,提高地溫。根據出苗情況可搭小拱棚覆蓋二膜、三膜或者四膜等等。3.4噴除草劑。為防止秧苗受損,一般是在覆膜前噴灑除草劑,形成藥膜層。當苗床出苗后,仍有雜草生長,此時人工除草非常難,我們要掀開地膜,走苗床間的路,用滲透性弱、殘留量少的除草劑噴灑,噴完后第2 d根據苗床濕度進行1次少量補水,不再蓋地膜,繼續搭上小拱棚。
4.1 高溫催芽。出苗前棚溫在25℃~30℃時容易出芽。我們應隨時觀察出苗情況,確定是否撤膜、灑水保濕和噴灑除草劑。
4.2 放風。根據棚內溫度濕度,判斷是否該放風,一般生長溫度以30℃~35℃為宜,當溫度過高時,為防止小苗灼傷,打開氣眼進行放風;如果外界溫度低于20℃,放風時不能全部揭膜,防止凍壞。一般在晴天上午沒有風的情況下緩慢打開通風口,根據棚溫隨時調節風量。如果棚內溫度過高,內外溫差又大,上午沒有來的及放風時,我們可以通過棚內噴管進行噴霧降溫,調節棚內溫濕度,保障成活率和產量。
4.3 煉苗。紅薯幼苗達到17~20 cm時及時在晴天上午無風的時候揭開地膜通風煉苗,或者在晚上無風的情況下揭膜煉苗,第2 d早上蓋上,保障幼苗栽植后能抵御低溫大風氣候,迅速適應外界環境。
5.1 剪苗。剪苗時要用消毒剪刀,防止將病菌帶到薯苗上,要從根部1~2節開始剪掉帶有須根的部分,剪下來的苗不低于7節,長度以15~25 cm為宜。
5.2 澆水。剪完苗后最好用多菌靈給薯苗消毒。為防止天熱把苗曬萎蔫,選擇在陰天種植。種植時要對窩澆1次定根水,保持根部濕潤,第2 d對窩再澆1次水,然后用周圍干土覆蓋濕土,俗語也是封窩,這樣能促使根系快速生長,幼苗得以存活,提高成活率。
5.3 追肥。對透氣性不好,保水強、肥效又不易流失的地塊,減少施用有機肥,增施速效肥。在分枝結薯期,薯塊膨大,薯葉面積也增大,此時為了提高光合效率,壯株催薯,要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可用硫酸鉀10~15 kg。紅薯在栽培50 d左右地上部分甩蔓下壟,此時要用鉀肥做催薯肥,促進薯塊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