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雙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蔬菜園藝特產服務中心)
經濟全球化發展,互聯網已經家喻戶曉,滲透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互聯網推動各行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互聯網也給農業檔案帶來了新的管理方式。農業檔案管理工作者致力于推動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實現農業檔案的科學、合理、有效的保存使用以及交流。文章深入分析了信息化農業檔案管理的概念、新時代信息技術在農業檔案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建設信息化農業檔案管理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解決策略。
信息化農業檔案管理是每一位農業檔案管理工作者職責所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背景下,推動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實現農業檔案科學、合理、有效地保存、使用及交流,是農業科技研發、推廣與使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農業檔案信息化管理必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些年代久遠的珍貴紙質檔案會逐漸破損,伴隨著信息化發展,歷史悠久的珍貴檔案可以通過機器掃描獲得掃描件,改變了傳統存儲方式,從而減少紙質資料被翻閱破損情況發生。通過電子版農業檔案查閱資料,減少文檔丟失、損壞的可能。
通過計算機將各類文檔分開儲存,并自動進行分類與整理,避免人為分類產生誤差,有效降低檔案管理人員工作量,能有效保障存放準確度,對是否丟失檔案有及時反饋,能高質量推動組織管理工作。
傳統的農業檔案管理就是對紙質文件進行管理的過程,而紙張很容易受到外界溫濕度的影響而造成受潮,霉變甚至破損。日積月累,紙張字跡越來越模糊,紙質檔案資料不能達到永久保存的目的。隨著時間的累積,紙質檔案信息不斷增加,所占空間面積也在不斷增大,只有采取刪舊留新辦法才能有選擇地留存下來。
信息化管理很好地解決了上述難題。一是用硬盤進行儲存,甚至實現了檔案信息的云儲存,減少了紙質檔案對于存儲空間的需求,二是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檔案儲存,規避了外界環境的影響,三是實現了紙質信息向數字信息的轉換,方便了信息的復制,傳遞和保管,檔案資料可以永久保存。
信息化農業檔案管理,使人們可通過計算機系統查閱到相關農業檔案資料,并在電子版本上查閱、復制,有效解決了農業查找檔案困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業檔案的有效利用率。
實際看,傳統農業檔案管理方式需要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編輯等,這些步驟復雜繁瑣。信息化管理則將傳統程序簡化,不僅提升資料整理便利度,降低檔案查詢時間,提升查詢效率。除此之外,傳統檔案管理人工操作,過程效率低,資料管理準確率不高,管理過程更易出現紕漏,檔案管理質量無法保證。而信息化管理則不同,信息技術和智能化工作方式沒有人工管理的疲勞問題,提高農業檔案管理質量。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實現了農業檔案管理的真正高效率和高質量。
現階段,強化農業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和農業技術和模式的智能化緊密聯系的。農業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推動了智能化農業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檔案信息化具有顯著優勢,首先能夠節約人力物力資源,減少人工工作量,縮短工作時長,其次在信息化管理期間管理人員能夠對各種不同的檔案進行統一管理,運用信息手段進行高效加工,通過人機合作等方式提高檔案管理效率,最后在農業技術推廣和運用時,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夠做到檔案信息隨取隨用,能夠提高檔案信息的取用效率、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技術的運用效能。
在農業檔案管理的過程中,部分科研人員對自己的科研成果、調查數據等不愿公開,設置為保密等級,檔案出現無法持續更新的狀態。受傳統檔案管理理念的影響,部分管理人員依然存在"重管理、重安全、輕開發、輕利用"的工作現象,對檔案信息只做簡單的收集工作,便于存取,工作的技術含量低,對應用信息技術處理農業檔案管理工作的態度表現出不反對也不支持。除此以外,少數管理人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無法將精力放在處理檔案工作中。這些問題對提升農業檔案管理工作產生了阻礙。
因為信息化平臺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資源在傳遞與開發過程中,無法保持同步更新和存在重復研究的情況,導致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科研項目建立時,部分國家、省級農業單位主要采用在線申報、審核、進度匯報、提交成果的程序,而信息同步傳遞具有較大的滯后性,電子文檔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對資源進行整理,導致檔案資源開發無法實現最大化。
農業檔案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管理工作中,檔案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隨意性,沒有嚴格實施具體的檔案管理制度,經常出現檔案歸檔不及時,檔案信息完整性不夠,農業檔案出現丟失的問題。除此以外,部分領導在制定管理制度時不愿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思考,以“一刀切”的方式做檔案管理工作,給檔案的查閱、使用以及維護帶來許多困難,降低了檔案管理的效率,阻礙了檔案管理朝著信息化方向的發展。
目前,我國管理部門信息化建設較為薄弱,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不完善,對知識產權、機密信息保護建設有待提高。隨互聯網發展,年輕人在互聯網中尋找相關農業信息,對農業檔案管理期望值不高,興趣不強。這是因為當前檔案管理信息硬件水平和軟件水平提升速度慢,許多地方需要完善。
新時代,推動信息技術在農業檔案管理中應用,要求管理人員必須能夠熟練處理數據,對相關信息查詢了如指掌。
當前檔案管理人員總體數量普遍不足,質量不高,缺乏計算機設備運用能力,檔案管理工作質量提升慢,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對推進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約。
信息技術推動現代化工業變革持續多年,現階段效果看,面向現代農業檔案管理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信息化平臺構建。
第一:改變檔案管理理念,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進程中應用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優勢。在實踐中,農業單位首先應明確其檔案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與關鍵需求,并對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運用重點進行分析。加強信息化設備和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并有針對性地做好相應的工作。
第二:強化農業檔案管理的基本軟硬件設施,增加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當前來看,首先要確保基礎軟硬件設施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高效運用,其次要引進較為先進的設備來支撐信息化建設。
第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繼續推進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利用先進的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管理一體化業務發展。
農業檔案管理將各類零散信息統一收集、整理。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信息化系統。
首先是針對農業管理單位而言,檔案管理涵蓋了技術推廣,農產品檢測,水產品抽檢,農機安全管理,病蟲害防治,獸藥殘留檢測和農業服務等諸多內容,并通過農業科學技術的落地推廣與引導將其歸檔,從而為未來現代農業工作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是針對農村以及農業經濟組織而言的,檔案管理涵蓋了農村集體資產,農業產業結構,新農村建設以及鄉村綠化等等方面的內容,信息化檔案管理系統對于激活農村經濟的進程起到了重要的輔助性作用。
再次是多以農業經營者、農戶為服務對象,檔案管理涵蓋農產品種植、繁育等多個環節,結合信息化檔案管理系統和農產品數字商貿平臺,集種產銷兩業管理和服務于一體,加速農業產業和涉農人員的資源整合,推動農業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檔案部門要完善日常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直接追究到個人。
在農業檔案管理信息技術應用中,相關管理部門要在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下,建立詳細規章制度,明確自身管理職責、管理任務分布、監督責任,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適應性強的獎懲制度,提高檔案管理效率。
人才的培養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創新型技術則是推動現代農業進步的核心動力。優化現代農業人才隊伍首先必須改善管理人員的工作環境、引進人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增添農業檔案信息化建設隊伍的活力。加強對在職人員的新技術培訓工作,應從農業專業知識及檔案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增強信息技術層面的專業性,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從而為我國農業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提供人才后盾。
從技術創新看,主要體現在農業檔案管理中信息化技術創新。第一,有效隔離局域網與外網;第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有保障工作行為管理規范;第三,采用技術性措施防范網絡安全,并通過防火墻、身份認證等多重措施進行信息保護。
實現檔案信息共享。管理文件的資料要求持續改進并共享資料。建立計算機化的農業信息記錄檔案時,應進一步提高農業記錄信息的交換。要加大對計算機化建設的扶持,配置分配充足的經費,以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提高農業文獻計算機化程度,為其提供技術先進的基礎設施設備;加強相關計算機技能的傳授,管理人員既要掌握較強的信息管理應用專門知識與文件管理技能,又要充分理解相關信息技術并能夠勝任相關資料的運用。
加強網絡技術運用,搭建用來交換檔案信息的平臺,提高檔案信息交換的效率,保障檔案信息的科學、合理管理與可用性。
檔案管理人員要樹立積極的檔案推廣服務觀念,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建立檔案信息反饋機制,與用戶有效互動。檔案管理人員要根據檔案對于農業檔案數據庫需求,對檔案及時做出更新,不斷豐富農業檔案內容,優化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務水平。
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項長期工作。新時期互聯網技術對人們影響越來越大,促使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要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廣大農業檔案管理工作者應該不斷適應時代潮流,提高對農業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檔案管理中應用,通過深度加工電子檔案,加強檔案信息化的平臺建設、加強信息網絡風險安全防護,提高農業檔案管理服務水平等策略,致力信息技術在農業檔案管理,推動農業檔案管理改革工作高質量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