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酉陽,在山里;被如夢似幻的“桃花源”圍繞的酉陽,在夢里;回蕩土家木葉山歌、苗家歡快擺手舞的酉陽,在每一個酉陽人的心里。
鄧廷福就是這樣一個酉陽人。不一樣的是,除了對家鄉的情懷,作為校長,他心里還住著另一個地方——酉陽民族小學(以下簡稱民族小學),那是他耕耘二十多年,看著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學校。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眼前的民族小學,鄧廷福陪伴它走過了很長的路,他為學校提煉出“為師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師生的快樂人格培養和幸福感的獲得,最終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
幸福教育路上,又多了一個步履鏗鏘的“追夢人”。
以父母之心辦教育
鄧廷福作為酉陽民族小學建校的“元老”,從學校的德育主任、副校長到兩年前走上校長崗位,他熟悉學校的一草一木,對一磚一瓦都充滿感情,也參與了學校每一步的發展。其中,感觸最深的是:辦教育,一定要堅守。
從農村走出來,鄧廷福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對農村孩子、農村家庭的意義。當初他決定報考師范時,也下決心要為更多農村孩子提供知識的營養,為他們走出農村、改變農村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經,一位不在學校招生范圍內、有聽力先天障礙的孩子母親找到鄧廷福,請求學校給孩子一個正常入學的機會。面對孩子母親三番五次的請求,鄧廷福接受了孩子入學,但他也有些擔心。這時,一位班主任主動表示愿意帶這個學生。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讓鄧廷福欣慰的是,這個孩子在學校很快樂,也很陽光,跟同學、老師都能正常交流,還經常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給予機會、創造環境,讓一位“特殊”孩子能夠在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是鄧廷福對自己“以父母之心辦教育”最生動的實踐。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只要沒有公務外出,每天早上鄧廷福都會在學校門口迎接師生。曾經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學生不愿意進校,跟護送上學的爺爺奶奶在門口哭鬧。鄧廷福上前了解,原來,這位學生因為做不好作業,怕被老師批評,不想上學。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讓鄧廷福警醒:我們的教育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學生每天到學校又能獲得什么?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總結,他為學校提煉出“為師生終身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其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
他解釋:“師生是我校教學活動的主體,師生的生命成長和終身幸福是我們辦學治校的核心。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務于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發展,致力于師生的快樂人格培養和幸福感的獲得,最終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
循著“幸福”的指引,鄧廷福的治校之路越發清晰。
在信任中“輸出”幸福
鄧廷福深知,“為師生終身的發展和幸福奠基”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點點滴滴的積累。在他心中,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作為校長,他希望自己能夠讓學校的每一個老師都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
“信任是一切的基礎。”鄧廷福說。他將自己的管理方式概括為“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學校的大事小事從不對老師們隱瞞,福利發放、職稱評定等關系老師切身利益的事更需要做到公開透明。根據課時安排,學校對老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鄧廷福規定,如果下午老師家里有事,比如照顧老人、接送小孩,在沒有正課和課后服務的前提下都可以提前離開。
一個關于上下班時間的小小規定,既能讓老師干好工作,又能照顧好家里,這反過來促進了老師們干工作的激情。但鄧廷福為這個規定制定了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調課,必須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
既然敢于如此做,鄧廷福一定是相信老師們的:相信他們不會松懈。作為全縣最大的公辦小學,酉陽民族小學有100多個班級,每學期期末總結大會,學校都會專門用1個多小時來“曬成績”,為了讓這份“成績”不至于太難看,老師們會自我加壓,毫不放松。
要讓這份“成績”好看,鄧廷福還為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他提出,以學校學科帶頭人為核心,成立名師工作室。目前,學校有2個語文名師工作室,1個數學名師工作室和1個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面向全校相關學科教師開放,采用老師自主申報加推薦的方式,招募成員10到12人不等。
由學校的骨干班主任卿茂銀老師主持的“卿卿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3月。成立之初,鄧廷福就對工作室老師們提出希望:“要做一名會研究的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帶動更多班主任做好工作。”
專業發展關乎教師的職業幸福,更關系學校的長遠發展,因此,鄧廷福對學校的名師工作室非常重視,不僅為幾個工作室專門騰出教研活動辦公室,還劃撥經費,助力工作室研究。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各個工作室成效顯著,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師在專業上都獲得了極大的進步,隨時能夠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上好公開課。為鼓勵更多老師加入進來,學校的評優評先都向工作室成員傾斜,每一次成員的公開課、講座等學校都給予證書,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
幾個名師工作室的成立,標志著學校在內涵發展上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些事情都指向教師的幸福。在鄧廷福看來,讓老師們感到幸福并沒有那么復雜,“幸福就是心態,心里舒服了,專業成長了,這方校園就會成為幸福的‘輸出地。”
做好“五件事”,爭當“七種人”
讓老師幸福在于信任、在于促進其專業成長,是當下的“進行時”;而學生小學六年畢業之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必須考慮到他們的“未來時”。根據小學年齡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鄧廷福決定從精細化管理入手,抓好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切口越小,效果越好。把校園里最小、最簡單的事情辦好,往往能帶動全局。鄧廷福在學校提出了做好“五件事”,爭當“七種人”的倡議。“五件事”包括:遇見老師、來賓主動問好;上下樓梯靠右行;集體活動“快、靜、齊”;不亂扔亂甩;節約水電。“七種人”即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多讀書、讀好書——做讀書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亂涂亂畫——做衛生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做健康人;違規食品不去吃、上下樓梯不擁擠、管制刀具不去摸——做安全人;公共設施不破壞、花草樹木不去毀、父母長輩要尊敬——做愛心人;讀經典、講故事、練書法、跳擺手舞——做精神人。
雖然提出了要求,但如何讓學生都做到、做好,還得動腦筋。尤其是在學生集會快、靜、齊這個要求上,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紀律意識正在形成的過程中,要么能做到其中一兩個要求,要么連一個要求都做不到。如何破局?
鄧廷福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校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接到任務后,對其進行分解,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一步,課堂上讀書的時候,先讓學生一個一個讀,再一組一組讀、全班齊讀,最后大家隨意讀,老師則把這些聲音分別錄下來,放給大家聽,看哪一個最好聽、哪一個聽著最難受;第二步,老師又錄下學生食堂吃飯、操場做操等環境下的聲音,放給學生聽。工作室老師表示:“在這些真實的聲音面前,經過對比,不用老師多說,學生們就知道應該怎樣做了。”
同樣,針對有些學生總是管不住自己,亂扔垃圾的現象,原來是怎么講都不管用,現在結合德育評價考核,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讓這一部分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制作PPT,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垃圾分類,從垃圾來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到最后怎樣進行分類處理,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講解,以此規范學生行為。
在一步步的精細化管理中,鄧廷福看到了學生一點點的變化。校園里秩序規范了,垃圾少了,課間操場上鍛煉的學生多了,郎朗書聲外還有陣陣笑聲……一切正在朝著他心目中“幸福”的樣子一點點靠近。
校長對話
本刊記者:學校位于渝東南少數民族聚居區,校名中也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那么,學校的民族特色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鄧廷福:建校以來,酉陽民族小學借全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東風,通過挖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相融合、與學校內涵發展相適應,編排鼓操、擺手操,傳唱土家山歌,吹奏土家木葉,積極開展土家苗族文化進校園。通過組建一個團隊,走進民族文化發祥地;編印一套教材,走進特色校本課程;成立一個藝術團,走進民族文化宣傳;確定一個主題,走進校園特色文化;建設一個中心,走進科教研究;建立一套機制,走進教師考核評價;用民族文化滋潤“祖國的花朵”。學校先后榮獲國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重慶市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校、重慶首批市民族教育特色學校、第二批義務教育階段藝術特色學校(土家民歌)等榮譽。
本刊記者:除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學校還通過哪些途徑打造校園特色?
鄧廷福:除了積極挖掘地方的民族特色,我們還在科技、葫蘆絲、武術、足球等方面為學生搭建平臺。每年,酉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選送活動都在我校召開;為保證學生科學課程、科技活動的開展,我校還建有青少年科技中心,成立了“多裁多藝”(服裝設計)工作室,獲評全國“最具特色工作室”,學生在國家級、省級、縣級各類科技大賽上獲獎無數,學校也被評為了“重慶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學校以葫蘆絲為載體,在全校普及普惠,由我校創排的節目《桃花源》,把葫蘆絲與舞蹈有機結合,融入土家擺手舞和木葉吹奏,創意夢幻桃園,參加國家大劇院“炫麗童年夢”活動,獲得國家級金獎。該節目還走出國門,應邀參加韓國光州廣城市政府主辦的“感動韓國”第十二屆中韓青少年文藝交流盛典活動,學校也成為中韓藝術教育友好單位,2019年,學校還獲評為“重慶市葫蘆絲特色學校”稱號。
2018年秋期,我校正式啟動學習武術健身操、太極拳、太極劍、長拳等武術特色教育課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把武術教學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編寫科學實用的《武術(太極拳)教育課本教材》,2020年榮獲“重慶市武術特色學校”稱號。同時,學校還以建設“全國校園足球示范學校”為目標,通過“三進兩賽”(足球進校園、進班級、進課堂,定期舉行班級聯賽、年級挑戰賽,實現“兩提高”(提高學生足球素養,提高學校足球普及水平),推進校園足球更好更快發展,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多次拿下冠亞軍,在2017年榮獲第一批“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