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掀起新一輪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熱潮。自此,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發生明顯的話語轉向,主要表現為批判內容的雜糅化、批判話題的偏離化、批判主體的擴大化、批判方式的誘導化和批判視角的多元化。可以說,這是新形勢下社會思潮相互碰撞、意識形態激烈斗爭和經濟權力緊張博弈共同作用的結果。轉向后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以極強的隱蔽性、迷惑性和針對性,嚴重干擾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動搖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甚至直接沖擊國家的安全防線。為此,必須實事求是、立場堅定,及時有效地采取應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科學舉措。
關鍵詞: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2)03-0112-06
基金項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民粹主義的濫用及其嚴重危害研究”(2021YJSB030)。
作者簡介:劉雨(1993-),女,呼和浩特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民粹主義思潮主要指19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俄國平民知識分子中蔓延的、希望依靠農業和農民,利用農村公社而不要經過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工人運動就可以實現社會主義的一種空想社會主義思潮。隨著民粹主義思潮自身階級局限的展露以及馬克思主義對其錯誤理論全面深刻的批判,民粹主義思潮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卻掀起新一輪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熱潮,并發生明顯的話語轉向,致使民粹主義思潮成為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工具性概念。這給我們黨貫徹執行的發展理念和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帶來極大威脅與挑戰。習近平明確強調,要“及時掌握意識形態形勢和動態,對各種政治性、原則性、導向性問題要敢抓敢管,對各種錯誤思想必須敢于亮劍,幫助人們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1]。鑒于此,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立場堅定,科學有效地采取應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科學舉措。
一、基本樣態: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主要表征
近年來,西方國家爆發的示威游行和工人運動,如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法國黃馬甲運動和“黑夜站立”活動、英國倫敦工人大罷工、西班牙“憤怒者”抗議活動等都被視為民粹主義思潮而招致嚴厲斥責。在國內,一些學者也展開了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及其相關問題的激烈爭論。自此,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在內容、話題、主體、方式和視角方面產生了與以往話語邏輯所不同的新樣態。
(一)批判內容的雜糅化
批判內容滲嵌多種話語敘事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體系日趨龐雜。一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和不同時空場域相攀附。從縱向時期看,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內容自19世紀俄國民粹派運動和隨后發端于美國的人民黨運動,逐步轉向對20世紀30至60年代拉美以及20世紀80至90年代東亞、東南亞民粹主義思潮的批判。從橫向區域看,形成以英國、美國、印度、瑞典等為軸心的涉及眾多國家、地區黨派團體的批判模式。二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與各種社會思潮相耦合。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常裹挾不同思想出場:憑借技術賦權推行的網絡民粹主義思潮、體現狹隘民族性和盲目愛國性的民族民粹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崛起強化右翼政治的威權民粹主義思潮、建構極端二分法和否定式區隔的分離民粹主義思潮,平民群眾與超凡領袖彼此崇拜的克里斯馬式民粹主義思潮等,均呈現出以民粹主義思潮為話語底色的其他思潮批判之勢。三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和不同利益訴求相交織。經濟上對社會所有制道路的論戰、政治上就政府主導權限的相持、文化上對泛娛樂現象的糾治,以及福利、司法、環境、數字等領域無不泛化成為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靶向。四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與各種政治傾向相聯結。西方政治光譜根據群眾斗爭方式、“人民”代表性界定與訴求內容不同,清晰地構建和固化了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左翼、右翼思維,并編織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分析框架。
(二)批判話題的偏離化
批判話題解構重組細碎話語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內核日漸偏移。一是淡化核心內容的探討,側重對具體現象的批判。抽離民粹主義思潮的核心要義,把民粹主義思潮為實現社會愿景采取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策略手段等特殊形式置換成民粹主義思潮的思想內核,將民粹主義思潮含義簡單化和標簽化為反精英、反權威、反建制等的同義語。從對民粹主義思潮代表性思想的批判轉向對其非關鍵表象的批判。二是疏于對基本理論的挖掘,聚焦對邊緣話語的批判。將民粹主義思潮界定成“中心稀薄”[2]544的概念,隱匿民粹主義思潮的理論基礎,試圖通過部分話語的批判否定民粹主義思潮整個理論存在的必然性。三是回避歷史脈絡的考究,局限對既有觀點的批判。以人們對民粹主義思潮的刻板認知作為解釋標尺,代替對史實和人物的歷史主義分析。如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轉向提到的對精英人物社會價值的消除。殊不知,民粹主義思潮思想家不僅從未抹殺少數英雄人物的社會地位,反而夸大精英人物的社會作用是“少數人的理想比人民的理想更加開闊,更加革命”[3]。這種無法科學認識少數英雄和廣大人民群眾地位及其關系的看法,正是馬克思主義批判民粹主義思潮“主觀社會學”的重要范疇。四是罔顧整個體系的分析,強調對個別主張的批判。割裂民粹主義思潮的派系演化,用碎片化論斷肢解并涵蓋整個體系,忽視話題批判的全局性把控。
(三)批判主體的擴大化
批判主體連結不同話語組織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身份日益增多。一是由廣大無產者的批判拓展到資產階級對其的批判。民粹主義思潮批判既涉及無產階級對它空想成分的揭露,還充當了資本壟斷精英集團對抗平民群眾思想建構嘗試的工具。如西方把處于經濟利益分配、政治代表權享有和群體安全感獲得中弱勢群體的訴求、發聲視為“民主的敵人”[4],當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首要指向。二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延展到其他學科對其的批判。起初,民粹主義思潮批判主要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野,隨著多學科的交叉分析,逐步泛化為政治學、歷史學、文學以及新聞學等學科的批判對象。三是以專業身份的批判發展到非專業身份對其的批判。不止有專業研究者身份的使用,還開始以普通民眾等非專業的話語組織煽動他人情緒,引發不同群體的情感共鳴,凸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勢態的必要與迫切。四是從學界的批判擴展到政治界和新聞界對其的批判。超越學術層面的討論,打著批判民粹主義思潮局限性的幌子,轉向成利益團體博弈并攻訐對手的籌碼。通過媒體價值傳播的渲染和輿論的鼓噪,加劇人們對民粹主義思潮本來面貌的誤解,又按照需要注入新的釋義。如在存有政治分野的唐納德·特朗普和弗拉基米爾·普京均被說成是民粹主義思潮者的情況下,批判主體自然會卷入更多的話語身份。
(四)批判方式的誘導化
批判方式引誘導控話語設置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傾向日趨顯現。一是民粹主義思潮從階級性批判走向普世性批判。遮蔽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階級立場,繞過話語設置的意識形態及其生成背景,甚至把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跨越時空地溯源到“古羅馬時代”[5]。二是民粹主義思潮從語境性批判走向廣義性批判。減少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語境剖析,將其一般化為描述性概念。如吉安弗蘭科·帕斯基諾認為,“在所有民主政權中,都存在著民粹主義思潮的傾向”[6]。借助西式民主架構的歷史終結思維,誘導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合法化與永恒化。三是民粹主義思潮從學理性批判走向情感性批判。拋開對其思想理論的客觀研究,攜帶濃厚的主觀色彩,視民粹主義思潮為公民參與政治所致的集體聲音對主流民主政治高度消極的表達[7]。再如,美國早期民粹主義思潮研究者愛德華·席爾斯認為,“哪里有普遍的怨恨情緒,哪里就有民粹主義思潮”[8]。夸大民粹主義思潮的情緒導向,奠定批判的感情基調。四是民粹主義思潮從辯證性批判走向極端性批判。列寧曾就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多次作出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分析,認為歷史學家應當有責任和耐心去剝離出民粹派烏托邦中的理論糟粕和寶貴內核[9]。但當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將民粹主義思潮的積極成分連同其理論局限一概視為洪水猛獸,這種極端化的批判方式,不可避免地擾亂著人們的歷史認知。
(五)批判視角的多元化
批判視角采用多元話語審視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維度日漸豐富。一是從對觀點主張的批判轉向對方法技術的批判。弱化理論敘事思維,依托創新話語視角,以國外民意測驗為例,認為編碼分析、問卷調查、程度量表和模型評估等研究技術手段的缺位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關鍵所在。二是從對歷史事件的批判轉向對抽象概念的批判。將目光聚焦抽象概念的思辨,掩蓋對歷史事件及其實質的考察。如西方學者往往深陷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究竟是一種政治策略批判還是社會思潮批判的邏輯困境,全然不顧民粹主義思潮批判事件本身的整體性研究及其深遠影響。三是從對特定議題的批判轉向對日常瑣碎的批判。無視民粹主義思潮的本來含義,以“發展”之名否定對民粹主義思潮固有議題的批判,轉而將矛頭對準涉及平民群眾的日?,嵤?,特別是針對底層民眾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及其對剝削、腐敗等現象的痛恨。把本不屬于民粹主義思潮的話語內容作為民粹主義思潮的批判重點。四是從對現實情景的批判轉向對網絡存在的批判。借助互聯網數據平臺賦予平民群眾“信息制造者”的新身份,發揮“線上線下”聯動作用,以“網絡空間”表達相對及時性和虛擬性的特質,乘機歪曲、炒作和發酵民意,通過博眼球、帶節奏等方式混淆受眾視聽,進而把網絡平臺說成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主陣地。
二、生成原因: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多維緣由
在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復雜形勢下,不同性質意識形態間的斗爭愈發激烈,依據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其背后無不反映出經濟權力的緊張博弈,而也正是以上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促使當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發生了根本轉向。
(一)直接原因:社會思潮碰撞的復雜情形
社會思潮碰撞的復雜情形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直接原因。其一,充當與社會主義思想交鋒的話語身份。一方面,理論界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和西方憲政主義等社會思潮的批判并未使其話語身份就此銷聲匿跡,它們尋求并寄予新的話語宿主繼續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行斗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局限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性,敵對勢力露骨直陳地對抗社會主義必然招致反對聲音。于是,借用馬克思主義曾經批判過的民粹主義思潮作為話語身份,更具隱蔽性,也更易使人接受。其二,價值共同體拒斥異己觀點的思維范式。為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捍衛自身的價值體系,不顧歷史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利用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說辭,貶低與自身相左的觀點認識,造成了對民粹主義思潮的嚴重濫用,進而致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脫離原本的敘事邏輯。此外,在資本利益和流量經濟的驅動下,個別傳播平臺缺乏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政治立場的專業鑒別,忽視對其直觀表象的理性思考和本質追問,在所謂后真相時代的媒介景觀固化認知模式的作用下,同樣推動了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
(二)重要原因:意識形態斗爭的激烈態勢
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斗爭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受到資本邏輯的浸染,跟風西方批判的議題設置。民粹主義思潮的使用及批判曾引起西方左翼人士的強烈反對,但這并未改變霍夫斯塔特等人在國際學術界對民粹主義思潮的蔑視和貶斥。1967年,霍夫斯塔特推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召開的著名會議上將民粹主義思潮等同于納粹主義[10]。而后,西方對民粹主義思潮的批判便成了資本價值輸出的話語載體。在此情況下,盲目追隨西方批判民粹主義思潮的熱潮,以西方思維邏輯套用和解析不同性質國家的具體問題,致使民粹主義思潮批判順勢發生轉向。另一方面,斗爭形式波譎云詭,攻奪輿論高地的現實需要。美國學者詹姆斯·佩特拉斯分析認為,在西方,民粹主義思潮概念源于被壓迫的工人群眾運動。因此,帝國的意識形態將民粹主義思潮扭曲成了霸道的理論和倒退的政權,并最終把一切與人民民主運動相關的事物都宣傳成反動[10]。西方國家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調整改良爭取時機,往往把社會的各種矛盾轉嫁給平民群眾。所以不得不搶先采用各種斗爭形式,包括用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導向占據輿論優勢。
(三)根本原因:經濟權力博弈的緊張局面
經濟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是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根本原因。在西方學者看來,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源于“多數人的利益與各種精英的利益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民主赤字和經濟不平等在公共話語中日益明顯[11]。特別是對“我們的生活方式”[2]547的沖擊以隱性方式造成對工薪階層事實上的剝削,使平民群眾產生對國家認同的焦慮和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于是壟斷資本精英為掩蓋資本主義制度難以彌合全社會的利益分配鴻溝,遮蔽西式民主化解社會危機的惶無措,將平民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言行斥為“不合理要求”[12]的共產主義幽靈,并冠以民粹主義思潮之名極力抹黑。以西班牙為例,被視為民粹主義思潮政黨的“我們能”黨崛起的原因正是普通民眾對經濟安全的渴望。“我們能”黨領袖伊格萊西斯宣稱:“我們公開承認不反對通過某條道路轉型為社會主義,但我們更溫和,采取的是新凱恩斯主義,正如呼吁擴大投資規模、提升社會福利保障、加強社會再分配的其他歐洲左翼一樣?!盵13]由此看來,經濟權力及其分配在私人化和社會化間的博弈,加之資產階級為此所作的抗爭,是構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根本癥結。
三、嚴重危害: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消極影響
與其他消極社會思潮相比,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更具危害性,輻射面也更大,它不僅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新的嚴峻挑戰,企圖動搖黨的發展理念,甚至還給國家的總體安全帶來根本性沖擊。
(一)擾亂意識形態建設,加大防治糾治難度
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隱蔽性、魅惑性和針對性,給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為我們澄清一些混亂認識增加了阻礙。第一,模糊思想認識,增加辨識難度。模糊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內容的本來含義,使其既涉及嚴肅的學術議題,又包括日常的生活話題,并以多種話語形態無痕滲透到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不同領域,這加大了對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本真含義的辨識難度。第二,誤讀理論觀點,增加糾治難度。缺乏對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深層的、扎實的文本研究,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和鑒別能力;片面地、抽象地解讀表面語義,為我所用地、盲目跟風地歪曲民粹主義思潮及其經典作家的思想主張,無形中提高了對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濫用的糾治難度。第三,動搖理想信念,增加防治難度。回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民粹主義思潮的辯證分析,不談意識形態和國家性質根本差異下敘事邏輯的不同。假借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的話語體系,攻擊和瓦解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混淆民粹主義思潮和社會主義的聯系與本質區別,無疑加大了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防治難度。
(二)制造階層疏離分化,企圖動搖黨的發展理念
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在一定程度上梗阻社會不同群體的團結凝聚,撼動黨的發展理念。第一,引發黨群間的誤解,顛覆黨歷來堅持的群眾史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征程表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引領革命、建設和改革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然而,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卻通過建構分歧、制造誤解,引發黨同人民群眾間的不信任感,這必然違背了我們黨歷來堅持的群眾史觀。第二,造成社會精英與普通群眾間的隔閡,威脅黨一以貫之的工作路線。割裂社會精英與普通群眾的血肉聯系,甚至將二者對立起來,以此鉗制黨的群眾路線。事實上,我國社會各界的精英人物正是源于而又反哺于普通群眾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試圖切斷我們社會精英的“群眾基因”,這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黨的群眾路線在實踐中的推進。第三,激化人民大眾內部各主體間的矛盾,背離黨始終強調的歷史目標。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消解了無產階級領導下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擴大和升級人民大眾的內部矛盾,這不符合我們黨始終強調并努力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要求。同時,也對共產主義這一偉大歷史目標的實現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三)阻礙價值體系認同,沖擊國家安全防線
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不僅阻礙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認同,還沖擊著國家安全防線。第一,虛無社會經濟發展的宗旨,破壞國家的經濟防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前提下作出的符合歷史條件的重大舉措,計劃經濟同樣是黨和政府在現階段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傷及人民群眾務必堅持的根本方略,二者不能相互否定。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回避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意欲實現個別人的富裕而鼓吹無底線的資本輸入和完全市場化,虛無黨和政府在調節平衡經濟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努力,這無疑會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第二,遮蔽社會政治治理的目標,損壞國家的政治防線。話語轉向后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視西方的多元文明為我國社會治理的發展盡頭,遮蔽我國社會政治治理為人民服務的終極目標,用西式少數人的自由民主歪曲我國無產階級專政下多數人的人民民主,威脅到我國的政治安全。第三,否定社會歷史演進的方向,毀壞國家的思想防線。唱衰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以共產主義實現的長期性否定其實現的必然性,通過貶低我們黨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來否定黨的歷史地位的合法性,這對我國思想領域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四、消解路徑: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應對策略
我們決不反對對民粹主義思潮的錯誤理論進行嚴厲批判,但也決不同意打著批判民粹主義思潮的旗號否定社會主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功績。為此,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及時有效采取應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科學舉措。
(一)考究歷史緣起,廓清話語泛化
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首要應對是從歷史和理論上闡明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的泛化。這要求:
其一,增強學術研究的耐性,端正求知態度。民粹主義思潮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其相關問題引發馬克思、恩格斯及列寧的高度關注。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50卷中,有18卷或多或少涉及民粹主義思潮的內容。在《列寧全集》第二版60卷中,涉及民粹主義思潮的內容有50卷之多??梢哉f,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及列寧早年很多的著作、理論觀點都是在和民粹主義思潮的碰撞中得以淬煉生成的。為此,只有潛心研究民粹主義思潮緣起及其與馬克思主義相關聯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在學理上廓清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
其二,提升學術思考的能力,杜絕學風浮躁。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之所以更具迷惑性和破壞性,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急于求成產出成果。大量跟風的重復研究代替著對歷史真相的深度追問。如起初作為民粹主義者的普列漢諾夫為何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西方所謂的民粹主義思潮與馬克思視域下的民粹主義思潮有何異同?民粹主義思潮能否跨越國別、超越時期,或以其某些特征評判今天的一些社會問題,這都需要具有較高的學術思考能力去堅定、客觀、嚴謹地反復琢磨。這就要求在實踐中杜絕學風浮躁,秉承甘于坐冷板凳、挖掘經典著作的問題意識和科研精神。
其三,注重學術資料的甄別,沖破思維桎梏。我們從不排斥要去了解西方對民粹主義思潮研究的進展與動向,從不拒絕在學術上與西方交流對話,但決不能以西方的理論邏輯去思考,以當前的觀點認知解構馬克思對民粹主義思潮的歷史主義分析。特別是在意識形態激烈斗爭的新形勢下,更要高度警惕“學術和平演變”的嚴重危害。為此,有必要在研判學術創新的同時明確研究理路,在推進學術研究的同時鑒別所用資料,在深化學術探討的同時堅定思想立場。
(二)堅持階級分析,剖析話語實質
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意識形態防線的攻破??梢?,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維護階級統治的尖矛利盾。然而,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話語轉向很大程度上干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建設。為此,必須堅持階級分析方法,認真剖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轉向的話語實質。
其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闡明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性質。以唯物史觀為總體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的內容進行詳細考證辨析,思考其背后反映的觀點立場,揭露話語轉向的利益驅動,精準擊破話語轉向對現階段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多重危害,加強馬克思主義分析的話語邏輯,打造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優勢。
其二,在維護無產階級群眾根本利益前提下,剖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本質。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馬克思……的理論最實質的一條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叫人民民主專政?!盵14]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把無產階級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遵循,而話語轉向后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直指平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對此,亟須從廣度和深度上識別并澄清話語轉向的本質,切實筑牢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其三,在捍衛中國共產黨偉大領導的前提下,揭露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實質。西方國家為維護壟斷資本精英的統治,把廣大人民群眾的言行斥為民粹主義思潮進行批判。然而,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自己的發展理念與實踐依歸。在這樣的鮮明對比下,更要時刻謹防跌入西方借批判民粹主義思潮抹黑工人運動的陷阱,警惕掉進西方借民粹主義思潮批判攻擊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圈套。為此,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揭露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實質是刻不容緩的。
(三)匡正局限觀點,構建話語體系
認識總是在反復實踐中得以深化與提升的。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認識和防范同樣不是一蹴而就,要在實踐中不斷匡正局限觀點,逐步構建成熟的話語體系。
一方面,要勇于糾治局限認識,及時更正錯誤觀點。具體而言,一是在堅持邏輯與歷史的辯證統一中消除錯誤認識。把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批判置于特定語境中,以歷史分析和階級分析作為評判民粹主義思潮的主要方法。不斷完善民粹主義思潮等相關議題的研究思考,逐步修正自身的局限認識。二是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中紓解錯誤觀點。在學理上揭批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同時,更要注重在實踐中精準捕捉和有效化解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濫用的輿論導向,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三是在堅持繼承與發展的辯證統一中防止錯誤思想的出現。實事求是評析民粹主義思潮的歷史地位,廓清當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與其本來議題相比之下繼承和演化的部分,剔除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轉向后雜糅的有害思潮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擠壓和吞噬。另一方面,要積極整合話語體系,增強話語解釋力。在搜集和分析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案例的基礎上,注重從理論邏輯方面整合話語體系,加強糾治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轉向的話語解釋力。其一,在話語內容上,探索學理性和政治性的深度融合。講明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反映的政治意圖,從理論源頭上防御其有害思想的生成蔓延。其二,在話語載體上,構建傳統性和現代性的內在關聯。透視不同話語載體掩蓋下民粹主義思潮批判話語轉向的表征,并“在實踐層面對其所鼓吹的錯誤行為方式予以糾正和治理”[15],常態化監測和評估錯誤論調的發展動向,以民粹主義思潮本來的話語體系澄清其轉向后的敘事邏輯。其三,在話語機制上,推動開放性和原則性的相互協調。在開放性學術探討過程中,牢記意識形態研判的原則底線,堅持對民粹主義思潮批判進行馬克思主義分析的立場原則。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3.
[2]CAS M.The Populist Zeitgeist[J].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2004(4).
[3]俄國民粹派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10.
[4]BENJAMíN Arditi.Populism as a Spectre of Democracy: A Response to Canovan[J].Political Studies,2004(1):143.
[5]程春華,張艷嬌,王蘭蘭.當前西方民粹主義研究述評:概念、類型與特征[J].國外理論動態,2020(1):96.
[6]PASQUINO G.Populists vs.Democrats?[J]. 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17(2):322.
[7]CHARLOTTE Galpin,Hans-Jrg Trenz.Participatory Populism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 on Mainstream News Sites During the 2014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J]. Journalism Procpice, 2019(7):781.
[8]EDWARD S.The Torment of Secrecy: The Background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Security Policies[M]. Glencoe, IL:The Free Press,1956:100-101.
[9]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1.
[10]邢彩麗.“西方之亂”:民粹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危機[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1(1):89.
[11]ASLANIDIS.Populism as a Collective Action Master Frame for Transnational Mobilization[J].Sociol Forum,2018(2):459.
[12]楊光斌.濫用“民粹主義”已成西方掩飾政治真相的手段[N].北京日報,2016-12-12(14).
[13]約翰·朱迪斯.民粹主義大爆炸[M].馬霖,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45-146.
[1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5.
[15]王哲,邱雪.錯誤思潮的感性滲透與應對建議[J].思想教育研究,2021(4):99.
【責任編輯:張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