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徐世長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對新形勢下的深港全面合作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意義重大。
過去40年來,廣東的成功與對港澳的開放密不可分,新時代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核心是要解決好“制度型開放”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區域制度型開放作了重要指示,特別是在前海這類開放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要能快速形成一批制度型開放的改革成果,要為港澳產業鏈延伸到內地提供更好的產業承載和更優質的營商環境。
《前海方案》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區域性對外合作的最高水平,從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實施以來的情況可知,圍繞制度對接與要素流動問題還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前海的改革力度與落地進度,將成為國家制度型開放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和評估依據。
從區域跨境合作的理論機制看,推動區域高水平合作的核心,是發揮雙方的比較優勢,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肚昂7桨浮肥窃凇耙粐鴥芍啤钡目蚣芟滤纬傻目缇澈献髦贫劝才?,它為港澳地區的持續繁榮穩定提供了全新動力體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產業空間與市場腹地。香港與澳門都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空間以及市場腹地缺乏的現實問題。站在港澳的角度看,《前海方案》為港澳提供了120平方公里的腹地空間,港澳的技術與規則優勢,將與內地的產業體系實現更加深度的融合,港澳地區的產業鏈與價值鏈能級將得到極大提升。

站在內地的角度看,內地制造業的升級以及新經濟形態的發展壯大,需要與國際規則體系相對接,而《前海方案》的精神內核便是實現“港澳服務+內地產業”的高效融合,一方面能夠對內地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給予國際化的規制引導;另一方面,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企業出?!钡臉藴噬鷳B建設,降低制度重構成本。
第二,支撐要素與服務優勢。香港的優勢在于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以及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毫無疑問,未來需要更好地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沿陣地優勢,讓更多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和金融資源,特別是文化、海洋、綠色等領域的特色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香港進入內地,不斷提升內地企業的國際金融市場融資能力以及機會。
而內地企業“走出去”也需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化服務供給高地的平臺功能,通過創新合作機制,打造前海成為國際化服務全球樞紐。
第三,青年發展與國家自豪。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戰略空間就在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在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佛山等珠江口城市群?!肚昂7桨浮穼Ω郯那嗄陙韮鹊貏撔聞摌I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從根本上說,能突破更多跨境合作的制度障礙。特別是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等提供便利。
當前,深圳已經在醫療保障層面,加速實施與港澳地區醫療市場的一體化進程,如對港澳人才跨境執業實行稅收補貼,以及準許港澳地區醫療藥品先行先試等。
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就業、定居,是解決港澳產業結構矛盾、拓展港澳青年勞動力服務空間的重要機制。讓廣大港澳青年積極融入內地社會與市場環境,更加真實、系統地理解內地,不斷提升他們的國家榮譽感、責任心與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