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敏



摘 ?要:教材圖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蘊含著著豐富教學內容。然而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插圖的價值并沒有被完全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根據圖片來獲取信息等要求,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于教材圖片資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的研究,探究圖片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材圖片;圖片功能;有效運用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可見圖片作為教材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它有很大的資源性價值。圖片資源已經不再只是輔助學習的手段,而是學習的重要材料和方式,是和語言發揮同等重要作用的符號資源. 它能夠對教材的文字內容作形象的說明,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和書刊板式的活潑性。與文字相比,圖片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圖文并茂, 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給人很好的視覺和心理享受;2.圖片作為文本部分的補充,把復雜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比文字效果要好得多; 3.圖片能夠幫助學生拓展內容和視野,并促進學生遷移能力、審美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高。
譯林版教材中的圖片色彩鮮明、形象直觀,新穎有趣,幾乎每一個單元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系的插圖,有的是凸顯主題,有的提示難點,有的是印證教材觀點,有的補充教材內容。因此我們應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圖片資源的內在信息,進行適時有效的教學。
本文將聚焦圖片資源的功能,以譯林版教材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圖片,以達到圖文互助的教學效果。
一、吸注功能:利用圖片,激發興趣,導入主題,預測文本
《課標》要求學生根據文章標題、圖片、圖表和關鍵詞等信息,預測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為開展后續的閱讀活動做好鋪墊。教材圖片往往形象直觀,可以作為閱讀教學的突破點,幫助導入文本主題,預測文章內容。教師在讀前環節,可以首先呈現文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描述圖片內容,或結合文章標題提出問題,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
八下unit6 Reading主要講述的是2007年上海特奧會上劉明做志愿者的經歷和感受。在讀前環節,若只用文章標題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很難準確地預測文章內容,因此教師在讀前首先讓學生來看插圖,描述圖片并自主提問:Q1: what’s the logo like? Q2: what does the logo mean?
學生思考第一個問題上海特奧會會標外形為一只眼睛,眼中的圖形既是兩個躍起的運動員的造型,極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預測這個logo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對特奧會的興趣,從而達到想要深入探究的目的;然后再結合文章標題,學生就能基本準確地預測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巧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圖片導入,能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燃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獲得所學課文的相關信息,實現新舊內容的自然過渡,為新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助解功能:分析圖片,獲取深層信息,加深主題理解
學生獲取語篇信息是閱讀教學中的首要環節,是深層閱讀的基礎。教材中有些圖片內容蘊含著語篇信息,八下unit4 reading中的插圖能生動形象的展現出Gulliver 在Lilliput的遭遇,幫助學生理解it moved up over my stomach and neck until it was standing near my face.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圖,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環環相扣,與文本情節發展相一致;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了解Gulliver的遭遇,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自然了解了文本內容。
《課標》指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因此,在讀后環節,教師要在主題意義、探究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升華文章主題,開展更深層次的思維活動。為了學生更有效地輸出,教師可以通過聽、讀、看等多種感官學習手段,幫助學生內化所學內容,加深對語篇主題的理解,提升思維發展水平。
例如在Gulliver in Lilliput文本閱讀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在讀后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在插圖的加持下回憶和復述文本內容,從而達到對文本內容和語言的內化;接著可以對文章主題進行提問: what will happen to Gulliver next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lesson? 通過讀圖,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主人公在小人國受到的磨難,通過文本能看到主人公在遭遇困境時努力謀生行動和意志,在這一環節,教師還可以適當補充相關圖片,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們根據有限的畫面,有很多的遐想,吸引學生繼續讀完格利弗游記整個故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拓展功能:利用圖片,拓展視野,提升技能
教材圖片不僅是呈現新語言的一種手段,更是對文本內容的補充。它能幫助學生拓展內容和視野,并促進各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
八下unit7 reading一文 主要通過采訪的方式介紹了慈善機構ORBIS的工作以及它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文章涉及到了人文、地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讀圖,了解其含義及相關背景信息,而后在讀后環節,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遷移,了解更多的慈善機構,如UNICEF, WWF等,通過演講、采訪等形式向大家介紹這些慈善機構。
圖片可以訓練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然后將所學的詞匯與句型結合起來,通過實際的語言操練,既打下了扎實的語言功底,在此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創新能力,促進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意識,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獨立的人格和個性。
總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圖片資源,善于利用教材圖片,挖掘圖片語言,實現文本再構。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學生一起看圖、讀圖、識圖,讓教材圖片真正成為文本再構的重要資源,實現課堂教學中的語用輸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雪紅. 創造性使用英語教材插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教師,2019(6):67-68.
[3] 王 欣.教材插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七年級《英語》教材為例[M]現代交際,2020 (20 ):P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