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光宇
為人父母后,我們的肩頭便多了一份責任,對孩子也多了一份期許。尤其對于新手爸媽們來說,寶寶們一點的風吹草動,都會被他們細心捕捉到,生怕孩子在人生起跑線上就開始踩坑吃虧。就比如,很多爸媽都曾為孩子腿不直這件事深感焦慮。

看著自己幾個月大的寶寶,從出生開始,腿就不直,甚至有點O型腿,這正常嗎?很多家長內心非常擔憂,這種O型腿會不會一直延續到寶寶成年?而自己什么也沒做,會不會導致寶寶錯過了改善的最佳時機?其實,寶爸寶媽不必為此焦慮。
發育中的小朋友,腿不直才是常態
寶寶的腿不直,未必是真的不直。
作為兒童正常生長發育中的一個過程,寶寶在7歲以內腿型發育有一個動態變化。它的表現通常包含“生理性膝內翻”俗稱O型腿,和“生理性膝外翻”又稱X型腿。
很多人都會發現,剛出生的嬰兒腿不直。一些老人看到以后著急,甚至采用“捆腿”的辦法使其變直。事實上,“生理性膝內翻”和“生理性膝外翻”是很多嬰兒都會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并非病癥,因此即使你不捆腿,它自己也會慢慢變直。
而相反,“捆腿”卻是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危險因素。
過度的腿部束縛,不但不能改善寶寶的腿形,反而會由于外力長期作用,導致寶寶的髖關節發育受到影響,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健康隱患極大!
還有這些壞習慣,也會影響寶寶腿型
除了“捆腿”這樣錯誤的糾正方式以外,還有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壞習慣,真的會給寶寶的腿形帶來嚴重的影響。
乖萌的“W”形坐姿害處不淺
寶寶的“W”形坐姿看上去十分乖巧可愛。尤其是學步期的寶寶,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就表現出這種坐姿。長此以往,這對孩子髖關節和髖部肌肉的肌肉的發育都影響很大。
一般來說,寶寶剛出生時,髖關節是外旋的,1歲以后持續的“W”形坐姿,會阻礙孩子的髖關節內收。并且,“W”形坐姿還會讓發育中的骨盆外形受影響,導致不同程度的骨盆外翻,因此可能會導致疼痛甚至出現畸形發育。
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不容小覷。嚴重時,甚至可能會造成髖關節磨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股骨頭變形、股骨頭上移、髖關節脫位、骨盆傾斜、下肢不等長等嚴重后果。從而引起寶寶終生行走的步態異常、跛行等。
“趴著睡”也會影響腿型
對于一整天有一半以上時間處于睡眠狀態的小寶寶而言,睡覺姿勢也會對腿型產生些微不良影響。而這,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寶寶趴著睡覺時,若長期腳心朝內,容易造成O型腿,反之則容易造成X型腿。這是由于長期的膝關節內外翻應力作用下,很容易讓尚未發育成熟的骨關節,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畸形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