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丹
對于家有便秘的娃,很多爸媽應該都試過補充膳食纖維這一招,但有一些孩子,即使補充了膳食纖維還是便秘,著實讓爸媽著急,這到底是為什么?有什么方法能解決嗎?

膳食纖維指植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的糖類物質,其主要成分為非淀粉多糖,來自植物的細胞壁,進入人體后,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生能量。
膳食纖維可分為不溶性和可溶性兩類。不溶性纖維主要來自全麥食品和蔬菜,吸水后膨脹變軟,可以顯著增加糞便體積、軟化大便,促進腸蠕動;可溶性纖維主要存在于豆制品、燕麥片和水果中,可溶解于水,吸水性強,也可以適當增加糞便體積,加速小腸蠕動。由此可見,足量攝入膳食纖維,是預防和緩解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兒童便秘的原因之一,但便秘也與其他因素相關。這些因素包括:飲水量、排便習慣、不恰當的如廁訓練、環境變化、不好的排便經歷、心理壓力、腸道功能異常、藥物、疾病等。
排便習慣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光顧著玩,明明有便意也會憋著、推遲上廁所,然后糞便變硬、變大,長此以往可能導致便秘。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規律如廁的習慣,讓孩子知道每天都要排便、不能憋便,幫助孩子逐漸養成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
不恰當的如廁訓練。如廁訓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過程,不恰當的如廁訓練(比如過早開始、如廁訓練時久蹲、久坐或強行努力等)可能導致排便頻率減少、大便變硬和排便疼痛,還可能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和抵觸感。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父母和照料者應避免強迫兒童進行排便訓練,應等孩子準備就緒后再進行。
不好的排便經歷。有的孩子可能因為便秘出現糞塊巨大、排便費力,在排便時感到疼痛,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忍住(不愿排便)以避免更多的疼痛。還有的孩子便秘可能出現肛裂,肛裂引起的疼痛也會導致孩子不愿甚至害怕排便,而憋便會讓糞便變得更硬,下一次排便會更疼,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環境變化。寒暑假結束返回學校,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不熟悉新的環境,不喜歡公共廁所或條件簡陋而不愿意在學校排便。還有的孩子會因為入學后作息時間改變或沒有足夠的時間上廁所,常常忍住不排便、憋便,從而出現便秘。
也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搬家、主要照顧者或居住環境改變(比如孩子之前和父母住,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去爺爺奶奶家住一段時間),對新環境不適應或者心理情緒方面不習慣而出現便秘。
心理壓力。精神心理因素對兒童便秘的發生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孩子便秘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如果父母對此過于焦慮,或孩子經常在未排便或不適當排便后受到責備或訓斥,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長此以往導致便秘。
疾病或藥物性因素。不足5%的兒童便秘是由疾病、藥物或毒素引起,疾病可能是出生時就有,也可能是在后期的發育過程中出現。其中常見疾病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直腸發育畸形、鉛中毒、維生素D中毒、低鉀血癥等,但是這些疾病通常都有其他有提示意義的臨床表現(比如腹痛、明顯腹脹或嘔吐等)。此外,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某些鈣劑或鐵劑等)也可能導致便秘。
對于便秘的孩子,除了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食物中膳食纖維的攝入外,還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行為調整
調整排便姿勢。孩子應采取適當的排便姿勢,便盆高度合適,雙膝水平略高于臀部,雙腳著地,可以選擇小朋友喜歡的,比如小動物形象的坐便盆。如果使用成人馬桶,建議給孩子配一個兒童馬桶圈和踏腳凳,因為成人的馬桶普遍較高,孩子上下都需要家長協助,如廁時雙腳懸空也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和缺乏安全感。
恰當的如廁訓練。如廁訓練不宜過早,需要在孩子各方面準備好之后開始。開始如廁訓練的時間并沒有明確規定,很多孩子在18—24月齡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但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到3歲才準備好,不同的孩子接受程度不同,有時間差異。如果過早進行如廁訓練,可能會使訓練的時間延長,而且會導致便秘。
規律上廁所的時間。家長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規律的上廁所的時間,每天可以固定幾個時段,比如早餐后或晚餐后半小時左右,鼓勵孩子坐馬桶5-10分鐘,每天1-2次。
父母的態度。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急躁、催促,更不要打罵孩子,只要孩子準時上廁所,并且正確使用馬桶,不管有沒有成功排便都應該給予表揚或關注,可以給孩子小獎勵(比如小貼紙、星星、蓋個可愛的印章圖案等)。即使孩子忘記上廁所,也不要責備、懲罰孩子,你可以說“這次你忘了,下次可以早點去洗手間”。
藥物治療
對于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如經飲食干預后仍持續或反復便秘,建議使用滲透性瀉藥,如不含電解質的聚乙二醇、乳果糖治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都屬于非處方輕瀉劑,幾乎不被腸道吸收,嬰幼兒及兒童使用安全性較高,長期使用沒有依賴性,但用藥前建議咨詢醫生。藥物治療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療程,如果家長不遵醫囑,用藥時間過短,療效沒能鞏固,結果可能不會很理想。
如果孩子幾天沒有排大便,可能是大便阻塞直腸,這時候需要開塞露“緊急救援”。開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高濃度甘油能讓更多的水分進入腸道,這樣可以起到軟化大便的作用。在這過程中,腸道受到機械性刺激,加強蠕動,引起排便反射。再加上開塞露有潤滑作用,能讓大便更容易從腸道里出來,就達到了促進排便的效果。
很多家長擔心長期使用開塞露會產生依賴,其實長期使用開塞露最大的問題在于“治標不治本”——只能緩解大便嵌塞,無法幫助腸道恢復正常的排便功能。因此,如果是長期便秘,最好面診醫生,排查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