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夢,楊麗娜
壺腹周圍癌(VPC)生長在十二指腸乳頭、乏特壺腹、胰管開口、膽總管的下端以及十二指腸的內側壁癌總稱,在癌腫比較小的時候,能夠引起膽總管、主胰管發生梗阻,出現黃疸,該病的發病年齡在40~70 歲,男性較多;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黃疸、上腹痛、發熱、體重減輕、膽囊腫大等[1]。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應用較完善的腹腔鏡技術,完成胰十二指腸的切除術,是腹腔手術中最復雜的,也是能夠有效治療VPC 的方法[2]。近幾年,該技術在我國得到迅速開展,許多醫院也計劃開展LPD,以明確開展LPD 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但存在解剖胰腺位置特殊、手術復雜,學習LPD 曲線時間長等問題,國內開展LPD 存在規范性的不足,延緩患者術后的康復,誘發術后并發癥[3]。紐曼理論護理模式是新型的護理模式,在國內外已廣泛用于臨床護理和康復的治療中,紐曼護理最大程度減少護理對象的壓力以及刺激,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處于穩定、安全的狀態[4]。本研究將紐曼護理模式應用于80 例實施LPD 手術的壺腹周圍癌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收入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80 例壺腹周圍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護理模式分為2 組,其中觀察組40 例,年齡(48.1±3.0)歲,范圍26~80 歲,病程為(1.4±0.2)年,男性21 例,女性19 例,高分化28 例、中分化9 例、低分化3 例,體重指數(BMI)為23.5±3.3;對照組40 例,年齡(48.1±2.5)歲,范圍26~81 歲,病程(1.3±0.7)年,男性20 例,女性20 例,高分化27 例、中分化8 例、低分化5 例,BMI 為23.3±3.5。2 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40218),全部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壺腹周圍癌的診斷標準;(2)均準備實施LPD 手術;(3)患者有腹痛、黃疸、發熱或寒戰等情況;(4)病歷等資料較完整;(5)患者在護理后,精神意識較好,能獨立完成評分量表。
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比較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2)腦外傷、意識不清的患者;(3)其他的惡性腫瘤;(4)不愿意接受試驗。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護理照護。詳細記錄患者藥物過敏史;術后24 h 密切監測,每30 min 測量脈搏、血壓1 次,平穩1~2 h 后監測。如血壓出現下降,應加快輸液的速度,糾正血容量的不足,觀察患者的傷口有無滲血,考慮是否有內出血,并及時通知到醫生。
觀察組由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基于紐曼理論的護理模式。(1)培訓組員。由護士長召開會議,成員包含主管護士1 名、護士3 名。護士長詳細介紹紐曼護理的流程:首先,評估及分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從中剖析出具體的應激性壓力。通過上述的基礎構建干預措施,提出三級護理方案。(2)評估與壓力相關的因素。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溝通,通過患者客觀的生化指標與口述,剖析出患者壓力來源,進行正確指導。其壓力來源包括:自身的內源性壓力;缺乏對相關手術知識的認識;擔心自身病情惡化產生失望情緒;人際交流的壓力;經濟層面上的壓力。(3)一級護理:盡量的減少、避免發生人體接觸,強化其機體的防御能力。在術前,護士應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囑以常規的準備。手術室的護士于術前對患者開展訪視護理,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及與麻醉相關事件,從而減弱患者的思想負擔。(4)二級護理:是紐曼系統中最核心的措施,強化患者對外界刺激的能力,減弱壓力性的事件給予人體的刺激。指導患者調整情緒、心態。(5)三級護理:保證患者的身體各個系統的穩定,加快術后的康復,其中術前向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的知識和手術方式,耐心為患者解答相關問題,減輕其對手術的恐懼;并積極疏導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為其介紹過往的成功手術病例提高其治療信心;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具體的身體情況和手術需要的麻醉手段,嚴格進行無菌操作;術后告知患者手術的具體情況,24 h 內進行營養液輸注治療,保持營養液在39℃左右,將滴速調節在合適范圍,防止患者發生惡心、腹瀉不良反應。并實施胃腸減壓,實時關注患者的身體情況,若發現異常立刻告知醫生;定期給患者擦汗、翻身及按摩等,保障手術區域的皮膚干燥,定期換藥;采用硬膜外鎮痛等多模式鎮痛技術,進行充分鎮痛,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每2 h 翻身1次;在手術1 d 后拔出胃腸的解壓管,進食全流質的食物,協助患者坐于床邊;情況較好的患者可在術后第1 天拔除尿管走動,第2天下床活動,第3 天下床行走10 min,隨后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增加鍛煉強度;檢查無膽汁漏的患者可以拔除引流管;等到患者無發熱,能夠進食半流質的食物,無腹脹,能夠自由活動,再出院。
1.3 觀察指標
1.3.1 胃腸功能 在患者術后,觀察2 組患者下床的活動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拔除引流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30 d 死亡率。
1.3.2 心理情況 在干預前,2 組患者均第8 周接受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測評,該量表用于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進行評估,采取5 級法進行評分,分值高,焦慮程度明顯,HAMD 和HAMA 量表總分為100 分;患者的情感狀況越差,得分越高。
1.3.3 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LQ)[5]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環境、生理、社會關系、獨立性五個方面,滿分15 分,分數高則質量高。
1.3.4 并發癥 觀察2 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出血、胰液漏、腹腔感染、膽汁漏、胃排空障礙)。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資料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恢復指標較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s)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40 40術后下床活動時間2.0±0.4 1.5±0.5 4.939<0.01肛門排氣時間3.7±0.5 2.4±0.6 10.527<0.01拔出引流管時間6.1±1.7 4.1±1.2 6.079<0.01下床時間8.1±1.6 5.3±1.5 8.074<0.01
2.2 心理情況和生活質量
進行護理后,2 組患者HAMD 評分下降,WHOQLQ 評分明顯上升(P<0.05),且觀察組評分改變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HAMD 和WHOQLQ評分比較(分,± s)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HAMD 和WHOQLQ評分比較(分,± s)
注:HAMD 為漢密爾頓抑郁量表,WHOQLQ 為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
HAMD WHOQOL 評分組別例數護理前60.3±8.5 60.5±7.8 0.110 0.913 P 值0.002<0.01護理后55.3±5.5 49.6±5.1 4.806<0.01 t 值3.123 7.397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40 40護理前7.89±2.14 7.94±2.12 0.105 0.917護理后9.34±2.21 14.34±2.53 9.413<0.01 t 值2.981 12.263 P 值0.004<0.01
2.3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各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手術治療是治療壺腹周圍癌的主要手段,首選的是切除胰十二指腸術。LPD 比較復雜、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術后病情復雜。紐曼護理模式是開放式的護理模式,由患者個體、壓力源及對壓力的反應組成,患者在受到本身、人際之間、壓力源的刺激后,樹立防御機制,產生生理、精神上的壓力,表現出失落、焦慮、抑郁,而紐曼護理系統有助于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6]。
術后恢復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恢復指標較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紐曼護理理論能顯著改善患者胃腸道癥狀,促進病情恢復。術后的關鍵是下床、鎮痛、拔除引流管。良好的鎮痛可以保證康復,主張硬膜外的鎮痛、自控鎮痛泵等方式,效果良好;此外,良好的鎮痛使患者下床活動,促進患者恢復胃腸功能,防止肺部發生感染,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而腹腔引流管術術后早期有并發癥,如出血等,應同時引流腹腔積液,以降低腹腔感染;但有研究證實腹腔引流管會導致逆行感染,增加腹腔感染機會;同時,放置腹腔引流管使體內的蛋白質隨著腹腔積液流出,導致低蛋白血癥加重,影響術后的活動,住院的時間也延長。切除胰十二指腸術后發生胰液漏、膽汁漏等的機率較高[7-8]。
在患者進行護理后,2 組患者的HAMD 評分下降,WHOQLQ 評分明顯上升(P<0.05),且觀察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提示該種護理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促進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1)減輕患者的壓力,平衡患者的心態;(2)減輕患者的疼痛;(3)改善患者的治療環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9]。
首先,護士以循證為導向,評估壓力源事件,明確相關的壓力性因素,開展針對性的干預,達到護理服務,使患者的生理和精神層面有好的體驗。其次,紐曼的三級護理系統:護士從患者用藥、飲食等角度,向患者介紹系統的知識體系,有效減輕負擔,達到緩解壓力源的目的[10]。紐曼護理系統的主要內容在于二級護理,其護理關鍵點在于提高個體對外界應激的反應,讓患者盡快適應外源性應激事件,緩解壓力源之類的因素;由于手術以及腹腔鏡相關并發癥的連續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指導患者自覺調控自己的情緒及心理狀態,配合手術治療,塑造自信心和認同感;最后,在二級護理的基礎上,三級護理進一鞏固患者對應激事件的心態,能夠自主地調整患者的心理功能,保證患者的心態穩定,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在該階段,充分調動患者家屬積極參與,以優良的心態面對[11-12]。紐曼系統作為一個獨立開放的系統伴隨著模式的更新,使患者的心理狀態趨于平穩化,以積極、樂觀、從容的心態面對治療,改善患者精神,使患者產生舒適感[13]。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紐曼理論的護理模式能顯著改善患者術后機體恢復情況,改善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值得推廣和應用的有效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