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晴
201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開始采用語法填空題型代替單項選擇,對英語語法的考查從單句層面上升到語篇層面。2019年,高考英語北京卷繼全國卷之后,也將單項填空調整為語法填空,在語篇層面上考查語法知識及應用能力。試題考查學生對英語詞法、句法以及語篇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時態”“非謂語”“形容詞”“介詞”“名詞”“從句”等內容。試題體現了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考生在解題過程中需要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體會語法學習的實際應用意義。考題引導英語教師加強對學生精細閱讀能力和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英語語法知識包括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詞法關注詞的形態變化,如名詞的書、格,動詞的時、態(體)等;句法關注句子結構,如句子的成分、語序、種類等。詞法和句法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在語言使用中,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與語音、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緊密相連,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1]
根據新課標理念,語法參與傳遞語篇的基本意義,語法形式的選擇取決于其所表達的語用意義。語法教學的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語言形式、意義和使用。“形式”是指語言的結構及其特征;“意義”包括語法形式的語法意義和內容意義;“使用”是指語言在一定語境中的表意功能。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層面,要幫助學生創設具體的生活語境,嘗試在語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2]
根據2017年版課標,高中學生在學習語法時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可以意識到語言使用中的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語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在語境中有效運用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其次,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的基本意義和深層意義,恰當地描述真實和虛擬世界中的人和物、情境和事件,表達觀點、意圖和情感態度,進行人際交流。
因此,教師在高三語法教學中,應重視語法學習的過程性與參與性。采用總結—練習—運用的模式來設計語法教學活動。此外,還應重視語法結構的表意功能,充分利用語篇來開展語法教學,培養學生有效運用語法知識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以高三語法復習課中的時態復習為例,進行語法復習時教師應該訓練學生從意義上理解語篇,明確考點,按照不同考點的思路和解題策略填寫答案,并以作業形式總結易錯題型。在實際練習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不同時態的形式和意義的掌握和理解如果不到位,就談不上準確地運用。因此,在后續的復習課中,筆者追加了對時態形式、意義的定期追蹤檢測,幫助學生鞏固不同時態的形式、理解不同時態所表達的意義(見表1)。比如,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完成時態形式的復習后,根據自己總結的表格,采用填空、問答等各種形式來檢測學生對時態意義的理解。而對于意義的理解,教師首先需要提供數量足夠且最為典型的例句以突出語言特征,進而采用語篇的形式呈現語法結構以突出其在語境中的語用意義(見表2)。

表1

表2
一方面,在掌握語法知識的形式和意義的基礎上,語法教學可以側重于在語境中有效運用目標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教師可以選取貼近學生生活或時事熱點的語篇,如近期所做的閱讀語篇或是China Daily雙語新聞的節選,教師可以以當前復習的語法知識點為基礎來設置填空題目,幫助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運用所學語法知識,體會語法在語境中表意的運用。
比如,以下為節選自學校模擬題閱讀語篇中的段落。
In 2016,Liu,a then stud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_______(notice)a popular campaign called “Leftover Party”,where people ______(bring) their leftovers to eat together,intending to raise awareness of food waste. Liu and his classmates ________(organize) one such event,which was _______(attend)by hundreds of people. The success _______(encourage)him to spread the concept of reducing food waste to a wider audience.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基于錯誤率較高的語法知識點,在改錯本上歸納總結語法知識的形式與意義,并在具體的情境中,以書面語篇的形式運用此語法知識點進行表達,內容可以是描述個人經歷或是圍繞某一話題表達個人的觀點。例如,教師可以設置題目“describ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during your winter/summer holiday”,即讓學生運用錯誤率較高、熟悉度不夠的時態來描述一次難忘的假期經歷。或者設置題目“describe your achievement in English learning”,即讓學生運用“現在完成時”描述在英語學習中所取得的進步。
綜上所述,三維動態語法觀反映了一種語言的本質特征,即英語的動態性和英語語法的結構形式。基于三維語法觀的日常語法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該以情境為依托,通過語篇將語法形式、意義、使用融為一體,并融入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教師還應當重視在語境中呈現語法知識,通過具體活動指導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結構,明白語法表達意義,根據實際需求使用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