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衛華,王楠楠,楊佳帥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工匠精神是士官職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士官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鍛造高素質、高水平士官人才隊伍,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在對士官生進行培養時,勢必要加強教育引導,更為注重士官生的工匠精神。渤海船舶職業學院2017年開始招收首屆海軍定向培養士官生,已為上級院校及部隊培養輸送了三屆輪機工程技術和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兩個專業畢業生400余人。在士官生培養過程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既能夠適應新時期的軍事變革、又符合現階段部隊迫切需要提高戰斗力的需求,也是提高士官生單兵綜合能力及士官生綜合素質的現實需要[1]。
對于士官這一職業來說,“尚武明志”是“工匠精神”的表現之一,具體表現為“尚武明志、矢志打贏”的精神理念。尚武崇德是中華兒女銘記至今的優良傳統,軍人作為戰爭及其他軍事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更能集中體現這一精神特質。士官作為現代化軍隊建設中的基石、部隊練兵備戰的戰斗骨干,能否具有尚武精武的精神,對軍隊的戰斗力影響巨大。國家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則不會穩固,作為士官如果不重視練武則軍隊不會強大。在和平年代則更應該居安思危,更應在教育實踐中強化士官生的尚武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把“尚武明志”作為士官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內容,從而提高士官的戰斗力[2]。
精益求精的技術要求以及對自身所處崗位的堅守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對士官生的職業精神培養而言,就是要經過嚴格訓練,使其產生超強戰斗力,樹立立足崗位、能打勝仗的信心與勇氣。這是身為士官安身立命、實現價值的根本,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要想在士官崗位上充分體現“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忠誠度的培養、敬業精神的強化,還要有奉獻精神。在技術領域則要精益求精、刻苦鉆研,始終保有“將技能或工作質量再進一步”的追求。具備“敬業奉獻”的精神,是一種態度,提倡奉獻和自我犧牲精神,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反對自私自利和自我滿足,是軍人具有社會責任的體現,是職業良知。
嚴格的紀律使士兵能夠令行禁止,能夠實現現代化及未來戰爭中的較多兵種的聯合作戰,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為打贏戰爭提供保障。在士官生從軍之初,認知水平還難以與真正的軍人相提并論,故而要從士官的認知特點著手,遵從他們的個人發展規劃和理論知識基礎,引導士官從“必須做”潛移默化警醒自己發展到“自覺做”。因此在對士官生的培養中,士官生紀律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要注重培養士官生的紀律意識,要求做到絕對服從命令、聽從指揮[3]。此外,在培養紀律意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士官生對榮譽的認同感,在教育中注重引導士官生要創造榮譽、珍視榮譽、自覺維護榮譽,讓士官生把崇尚榮譽視為軍人最崇高的情感和價值追求。
培養士官生樹立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錘煉過硬的意志品質至關重要。要合理地為士官生樹立遠大理想制定階段目標,引導軍人自覺自發做黨的擁護者、捍衛者與實踐者,要時刻鼓舞斗志,認同軍人職業崗位,對工作職能充滿自豪感和歸屬感,樂于鉆研專業知識,認真履行崗位賦予的責任。要徹底貫徹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捍衛黨和人民的利益,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
士官生是軍隊未來的生力軍,在校培養期間要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夯實思想基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體措施要求是加強引導,讓學員深入思考“當兵為了什么、努力進步為了什么”,作為軍人要“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在士官崗位上體現自身價值”等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突出軍人的職業特點,強調軍人的使命任務,精心梳理教育體系,開展士官生工匠精神教育。把堅定軍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代軍人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愛國尚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士官生從根本上打牢履職盡責的思想基礎[4]。在士官生中強化模擬軍隊分層級的管理模式與制度,督促學員盡快形成組織紀律和服從意識。除此之外還要狠抓教育落實,關注士官生的思想動態,將其自身知識結構、能力素質與個人成長規劃緊密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現實思想問題,提高工匠精神培養的時效性和實踐性。
現代部隊中的士官既是軍人也是具備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是新型軍事裝備器械的使用者和維護者。因此,士官對設備的維護技能或是對設備使用原理的掌握等綜合技能直接關系到軍隊戰斗力水平。然而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士官生的學習任務較重且傾向于體能訓練與傳統軍事技能練習,對專業知識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要著力于培養高層次專業化士官人才,就必須將專業技能訓練與實務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動手實操能力。通過一系列具有明確導向性的實踐任務,讓士官生能及時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執行任務中所必備的基礎能力,對于專業知識技能“吃得透、學得牢”,不光要會操作機械器材、懂得維修手段,還要知其原理,遇到困難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難題。
在學習過程中,還需注重比較的學習方法,讓學員統一操作,對比練習,相互激勵,反復演習達成學習目的。同時,由于士官生的專業能力水平、個人發展規劃大不相同,在教育教學中應當按照人才培養的不同需要,及時制定或調整學院的課程設置與方案,設置學員反饋制度,定期與學員進行溝通探討,進而加強學員專業技能訓練,這也是培養士官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
良好環境的營造,為士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傳承起到有效的催化作用。培養士官生的院校應該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引領,潛移默化地利用隱性教育資源,傳播、弘揚工匠精神。一是院校要高度重視,要把包括工匠精神在內的士官職業精神教育,作為經常性的教育內容,在輿論環境的引導下,強化士官生的職業定位和作為軍人的使命意識。二是創造濃厚的環境氛圍,對士官生進行熏陶。大力宣傳先進的軍營文化,營造和強化愛軍習武、貼崗強能的比拼氛圍。最重要的是利用升國旗、體能考核等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員。也可以在特定的區域設置弘揚工匠精神標語,布置宣傳欄等,利用重大節日和重要時機,使士官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斷增強認同感、自豪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從而自覺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三是宣傳英雄模范事跡,感召學員。要強化示范教育,讓學員在多聽多看的無形力量中自覺向榜樣邁步,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適應部隊建設發展提出的新需求。利用更多的更靈活的方式宣揚軍隊踐行工匠精神的先進典型,形成學楷模、爭當標兵的良好風氣。
士官生作為技能應用型人才,更應當在教育引導中注重動手實踐能力。而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與部隊下發的指令勢必存在差異,為更好達成學習目的,盡快做好兩者對接,為士官生配置具有高層次專業軍事素養的教員刻不容緩。針對不同批次、不同專業能力培養需求與方向也不同的學員,可以分別聘請專業對口的大國工匠進入校園為學員進行專題講座。在不斷更新士官生知識結構的同時,也給他們搭建與大國工匠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平臺,領略杰出匠人風采,切實領會工匠精神的核心與內涵。從實訓教學環節出發,可以拓寬培養渠道,與當地部隊共譜軍民合作的藍圖,為學員從部隊中聘請經驗豐富、業務能力水平突出的教員進行授課,以作戰需求作為核心目標,分類別為學員設置專題培訓,進行現場實操講解,增強教學效果,有效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在實踐上應學員為主導、教員做引導,增加學員動手實踐的機會,將教員示范授課、師生共同研討與學員自行鉆研有機結合起來,進行隊列研究、專題討論,最大限度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在專題訓練結束后,要及時組織學員進行課后反思,通過補充筆記、撰寫論文、召開學習會議、增加實戰化操作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促進知識吸收。要讓學員的課程學習從學校到部隊順利銜接,縮短校園到軍營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