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娜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院校企業的主體地位,以各種方式扶持社會力量,建立具有教學和實訓雙重職能的社會實踐中心。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種類日益增多,教學活動的職能也在不斷豐富,且表現出了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特點。從教學目的上講,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技能訓練,以及對需要重新就業的社會人員進行培訓;在服務職能方面,由教學訓練逐漸向職業技能鑒定、就業服務、技術研發、社會服務等方向發展,充分反映了職業技術的跨越性[1]。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是新時代高水平深化和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可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促進職業院校發展。
首先,政府應積極為校企合作搭建橋梁,進一步推動產教、學企合作。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政策常常難以落實。其次,政府對校企的投入不夠,校企合作的激勵機制也不健全,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缺乏動力。最后,由于傳統觀念的制約,仍存在相關政府部門干預過多等問題,導致高職院校的辦學自主性受到制約,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無法對高校的資源、教學活動進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產教一體化的實訓基地是技能與理論學習的重要載體,其主要功能包括綜合教學以及學生專業技能培訓、“雙師型”教師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科技成果轉化。實訓基地建設長期存在“產”與“教”矛盾、共享與自用、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等問題,且很多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答[2]。首先,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協作是分層的。由于校企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企業只為高職教育機構搭建實訓基地,在制訂培訓方案、確定教學目標、設置專業和課程等方面缺乏足夠的參與性,致使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企業需要。實踐訓練與實際生產的不相適應,訓練方法陳舊、不系統,實訓設備不完善,造成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需求不相適應,導致畢業生求職就業困難。其次,生產實踐型的生產實訓基地很難建設。目前,我國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還不夠緊密,實訓基地的構建還是以“教育性實踐”為主,不能充分地將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教學任務與工作任務、作業完成與產品生產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的“生產性”并未得到充分反映。其實,不管是以“產”為主的生產實踐基地,還是以“教”為中心的教學實踐基地,抑或者產教融合的實踐基地,參與的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和利益訴求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其主要原因是教育公益性與企業盈利性的矛盾長期存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重心是在學生的前期學習上,而忽略了學生實習后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實訓基地的利用效果較差、實踐活動的覆蓋面較小,教師對學生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不足。
首先,實訓指導教師人數較少,特別是“雙師型”的師資力量不足。其次,有些實訓指導教師的實際操作技能較差,相應的其指導學生操作的能力也較差,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實際工作經驗很少,因此對實訓教學的指導也往往過于簡單,易流于形式。另外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往往與生產實踐相脫節,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及創新性[3]。
首先,以產業轉型為核心、以開展特色教育為出發點的實踐教學,要充分利用國家的引導力量,準確地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實現產業鏈和行業的精確銜接。圍繞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設立專門的學科,按照先建設、后遴選服務的基本方針,強化導向型建設。
其次,圍繞推動區域產業布局、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強化高科技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需要對相應的資源進行整合。東部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區域,其實踐教學要向相應的現代服務業、高精尖科技等方向發展。中西部不僅要發展傳統工業,還要發展與當地資源相關的產業,且逐漸向高科技轉型。同時要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協作,實行“西部對口”,緊緊跟隨工業的轉型和發展,從而為工業發展輸送技術和技術人員[4]。
最后,結合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需要,強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應確立系統化的訓練觀念,遵循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校為基礎、行業為依托”的理念,構建職業院校的“教育、科研、生產、培訓”相結合的綜合實踐平臺,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在實施產教融合時應對合作企業進行規模、信譽、資源等方面的調研,最好是在當地選擇一家有影響力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在員工管理、內部培訓方面都是非常成熟的,這樣才能給實訓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將企業的需求與教學結合起來并融入教學計劃,例如:相關的產品功能和技術介紹、員工入職培訓等。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產教融合的課程標準,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符合實際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從而達到高水平的實訓與就業[5]。
一是明確實訓指導教師的任職條件與工作責任,全面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為其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要健全實訓指導教師的職業資格體系。實訓指導教師在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基本理論考試取得資歷的同時,還要具備相關的職業能力。三是要健全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實訓指導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及一定的獎勵;對表現相對較差的實訓指導教師也要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最后,對實訓單位的相關人員進行合理組織、管理,做到責任到人。對實踐教學的日常工作要做到一絲不茍,如對學員的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等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制度真正涵蓋整個實訓基地的各個層面。
不同學生的就業需要是不同的,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可以為他們安排適當的合作企業,采用差異化的培訓方法,讓其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同時,要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保證實訓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長期穩定發展。
高職院校應引入多家企業共同開展教學,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一方面企業參與學校多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材內容的開發與設計、課程內容與實踐的設計等,把對優秀人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6]。另一方面,在培養階段,將企業的專業技能、工匠精神、管理模式、創新文化等因素融入校園人才培養、科研和創新創業的全過程。
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無論是訓練的環境還是人才的培訓質量,都得到了極大提高。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不斷加深對產教融合的認識。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學生培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及企業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