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秋 王海倩
(1.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長春 130122;2.長春財經學院 吉林長春 130122)
我國土地遼闊,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吉林省作為糧食主產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吉林的國家擔當。2022年多地再現新冠肺炎疫情,正值備春耕關鍵時期,吉林省疫情依然高位運行。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兩不誤,吉林省科學做好保障春耕生產預案,合理規劃農民返鄉出行,保證春耕生產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讓一畝地撂荒。吉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金融支持政策就顯得尤為必要。
農業現代化是指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的農用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建立一套完整的農業科學技術,并得到普遍推廣;形成一套現代農業機器體系,并得到了廣泛應用;越來越多運用切合我國農村實際的科學管理方法。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實現科學種田、廣泛開展多種經營,大幅提高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農業現代化。
(1)農業生產方式。傳統的生產方式,即鋤頭產地,牛拉地,木頭輥子壓地等在現在的農業生產中所見較少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的播種機、濕度傳感器的應用、現代化的收割機甚至是無人機的監控,減肥減藥、秸稈還田等被廣泛應用??梢哉f,農業現代化最直觀、最核心的表現形式就是生產方式的轉變。科技化、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2)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傳統農業不存在產業鏈條,生產與銷售之間,各產業之間不存在聯系。而農業現代化需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以資源為依托,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得在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能夠彼此依托,緊密相連,保證農業產業鏈條的完整、高效。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在幾個方面都實現了全國的第一:12316、12582平臺與農民互動服務量第一,農業電子商務進村入戶第一單,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覆蓋面第一,“易農寶”App省域用戶量(82萬戶)第一,在全國第一個建立中國移動服務農業示范基地。隨著科學技術與農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正在實現快速提升。堅持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以良種、良法、良田、良態生產良品,引導各類科技人員下鄉,對農作物的品種進行更新換代,挖掘出良種的最大潛力,并不斷將新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應用較多的包括病蟲害生物防治、稻漁綜合種養等技術。確保糧食產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堅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1]。
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吉林省發揮了自己作為糧食大省的優勢,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價值鏈,努力促進一二三產業的不斷融合。到2019年末,國家級龍頭企業54戶,省級龍頭企業576戶,省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800億元,帶動基地農戶190萬戶以上,輻射種植業基地3450萬畝,基地畜禽養殖量3.2億頭(只),帶動農民增收62億元。例如,公主嶺市是吉林省玉米主產區,近年來一直努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轄區內的健億公司投入幾千萬引進先進設備和相關研發團隊,以當地的玉米產業為依托,發展玉米茬、玉米面等特色產品加工業。
吉林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扎實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吉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吉林省農民合作社條例》,將農民合作社發展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規范提升合作社發展質量;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扎實推進雙陽區、九臺區、東遼縣、公主嶺市、靖宇縣5個整縣規范提升試點,提升縣域指導扶持服務能力。
吉林省全面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系統,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創建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切實增強家庭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首批開展榆樹、雙陽、九臺、公主嶺、伊通、東遼、通榆、靖宇、敦化、梅河口10個縣(市、區)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試點,探索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規模,整縣推進家庭農場發展質量提升,提升農業規?;?、集約化的程度[2]。
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面,吉林省形成了相應的培育體系,主要圍繞教育培訓、規范化管理,同時配以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農民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同時引導農民工以及具有一定學歷的農業院校學生返鄉創業,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主體。
農業現代化需要高度集約化、規?;纳a經營,需要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到農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并推動數字化農業的發展。數字化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痹谑刈?8億畝耕地紅線的基礎上,種子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對種子的創新、研發是保證種業安全的關鍵。無論是新技術的使用,還是原材料的投入研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從這個角度來說,金融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由于農村大部分中青年人員外流,農村土地一部分由老人自主經營家中農田,一部分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接管或以家庭農場的方式經營。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是現代農業經營的重要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推動傳統農業走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3]。這些主體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規模化的土地使得機械化程度更高,技術經驗也相對豐富。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般承包規?;耐恋?,然而經營主體的自有資金相對有限,一般只能支持承包小范圍3~5家農戶的土地,其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就需要以其他方式供給,所以金融是服務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關鍵手段,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新型職業農民是重要的農業經營主體,他們區別于傳統的農戶種植對資金的需求。傳統農戶在農業經營上規模較小,基本都是自家土地,因此需要資金有限,金融機構對其貸款金額也不高。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農業經營主體,他們或是進行規?;耐恋爻邪洜I,或是購買機械化的農業生產經營設備,資金需求較大,金融機構傳統的普惠金融產品就存在供給不足的現象。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對涉農貸款進行了傾斜。但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不能完全地實行免擔保,免抵押的借貸。作為主要的農業經營主體,雖然土地經營規模有所擴大,但農業天然的弱質性沒有改變,因此完全通過抵押貸款獲取資金的可能性較小。
金融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更需要在農村或涉農領域實現數字金融的普及。目前在吉林省農村,數字金融發展普遍落后。由于農業經營主體很大一部分還是農民出身,其對于智能手機的應用較為有限。很多人對于手機銀行App持不信任的態度,會覺得不安全或者擔心自己的操作失誤而導致資金流失。而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在鄉鎮設立,金融機構考慮到農村較偏遠,而且人員分散,交易量較少,所以在農村基本不設網點,同時也基本不設置ATM自助機,所以大部分人的資金存取、轉賬等業務,都需要到鄉鎮才能進行。同時,數字金融在相關農業企業也存在疲軟的現象。這就導致農村金融不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從而與金融的發展趨勢相脫節,不利于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
吉林省的農業特色產品很多,有人參、靈芝、鹿茸等,公主嶺玉米、萬昌大米、黑水西瓜、長白山藍莓、延邊蘋果梨等。目前無論是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還是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在缺乏資金時,主要還是以傳統的解決資金的思路去進行融資,包括向熟人借錢,或者向金融機構求助,但在農村地區,熟人之間的借錢金額較少,農村金融機構融資可能因為資質或抵押品等問題,融資金額也較少。這使得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面臨引進先進設備或擴大規模生產時產生的資金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農業具有一定的弱質性,受天氣影響較大,干旱、濕澇、大風都會對種植業產生較大的影響。近幾年,農業生產者一般會選擇購買相應的農業保險,在出現自然災害對種植物產生影響時,會有一定的賠付。但大多數農業生產者對農業保險了解較少,他們了解的信息一般只局限在保費需要繳納多少,對于可以賠付多少,具體的保險政策、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等內容了解較少[4]。同時,一個地區的大多數農業生產者會購買同一種保險產品,一般是由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具體深入農村進行辦理,這會造成農業生產者不能對不同的保險產品進行對比,很難找出更適合當 地的保險產品。
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數量,涉農貸款金額,是衡量金融機構對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情況的重要指標。因此,金融機構應對現有的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對資金需求進行詳細的劃分,不能將傳統的涉農貸款模式完全套用在各種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只有細致劃分資金需求,才能夠精準投放貸款,同時降低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16部門聯合下發《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實事清單》,從金融信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稅收減免、政策扶持等9方面出臺36條措施用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注冊登記的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活體畜禽、養殖圈舍以及農業商標、保單等符合法律法規的抵押、質押融資。
金融機構應重點考慮并及時改善,使得相關金融服務及資金要向農村地區及農業企業進行下沉,及時地搶占農村市場。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覆蓋農村網點,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下鄉宣傳,同時可以定期分派相關工作人員到農村對農民遇到的相關金融問題予以解答,可以對農戶進行手機銀行的操作指導,使得數字金融真正地在農村得到發展[5]。同時金融機構可以有效地利用相關信息科技平臺,如“吉農金服”就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它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實現了電子簽章、人臉識別、大數據等技術,連接了銀行貸款系統,在貸款申請、業務審核以及貸后管理上都存在較為完善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金融機構與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近年來,吉林省政府不斷發揮職能作用,舉辦相應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吉字號”產品。2022年8月,全國百戶企業進吉林活動在長春舉辦,此次活動主辦方在全國范圍內邀請138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國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省份企業,與吉林省131家農業企業深入對接洽談?;顒忧?,通過新媒體全矩陣直播,20家企業現場1個小時達成線上成交額22萬元,全網曝光量達到200萬人次以上。全國百戶企業進吉林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已成為吉林省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的重要平臺、各地農業領域經貿交流合作的關鍵載體。
地方政府也應該發揮職能作用,可以借助自媒體平臺,對于本地的特色產品,或者有潛力的農業經營者給予更多的宣傳、支持。目前,全國有多地一級政府人員或者鄉鎮政府人員借助自媒體平臺宣傳本地產品與特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黑龍江省伊春市的一名80后干部在平臺上通過幫助當地企業宣傳,既幫助企業提升了銷量,又利用在平臺的銷售傭金建立了當地的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其中包括共享云倉,解決了當地一些企業在物流上不能一件代發的問題,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因此,當地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有資質農業經營者及其具體經營內容進行大力宣傳,從而拓寬農業經營者的資金來源。
吉林省不斷推動農業保險提標、降費,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成本變動,及時提高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平、降低保險費率,增強農戶抵御風險能力,減輕了農戶經濟負擔。2022年起,吉林省各險種保險責任涵蓋了當地主要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草鼠害、動物疾病疫病、野生動物損毀等風險,且不設置絕對免賠。第一,6種作物種植成本保險和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的相對免賠率統一定為25%。第二,對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籽、馬鈴薯等6種作物,分險種提高保險金額或降低保險費率。第三,將奶牛養殖成本保險的保險金額由5000元/頭和10000元/頭兩檔,統一提高至12000元/頭,保險費率由8%降至6%。金融機構在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水平的同時,大大提高保險產品的普惠性。
金融在“三農”問題中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解決農民在生活或生產中對資金的短暫需求。農村金融的功能也不再著重解決農村農民的貧困問題,而是轉變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為主。因此,提升金融支持對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長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