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園林綠化是我國新興的一門環境產業。此項環境產業的建設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城市園林綠化的主要核心目標便是使城市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并最終能讓城市與生態環境都有可持續地發展。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城市化的規模逐漸擴大,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多,但我國相關部門對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仍然處于滯后的狀態。甚至我國某些城市的基礎設施都十分陳舊。這就會導致諸多安全事故的發生。本篇文章就旨在闡述城市園林綠化與海綿城市的關系、海綿城市建設需要關注的要點,并以此來尋找到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海綿城市技術;應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3.
引言:
增強城市園林綠化的力度,則能夠較好地改善城市的環境。而若想城市能夠可持續地發展,則需要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過程中對城市發展及時協調。目前,我國的城市正在快速地發展。但與此同時,因為城市建設而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也不可小覷。就現階段來說,我國城市中原先的基礎設施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們的新要求與新需求了。例如,城市排水系統過于老舊,則會在突發的暴雨天氣中,使城市出現內澇問題。又例如,城市的道路規劃不合理,則會使城市出現交通堵塞的問題。這不僅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城市地可持續發展。
1、海綿城市概述
所謂的海綿城市,其實就是借助雨水幫助城市實現綠化的一種方式。海綿城市技術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首先是暴雨災害來臨的時候,其次是環境出現較大變化的時候。而在我國相關人員實際運用海綿城市技術的過程中,務必要以“生態優先”為首要原則[1]。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雨水資源的作用以及效果,才能真正地為城市提供環境保護。而目前,我國各大城市主要是在梅雨季節時將雨水進行收集或者進行凈化。之后再在關鍵時刻對其進行使用。而這樣的做法,既能夠有效地加強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又能夠使暴雨天氣所出現的災害有所緩解。
2、城市園林綠化和海綿城市的關系
若想使城市、自然環境、人這三者之間能夠做到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則務必要更加積極地把生態化城市的建設理念落到實處[2]。而在現代化城市園林綠化的構建過程中,更是離不開現代化科技的支撐。水資源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發展中所不能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動物的成長,又或者人和大自然之間的融洽共處,都需要水資源。而水資源也可以在土壤之中起到相互滲透的效果,從而產生一定程度的水資源循環。但在我國城市快速發展的進程之下,大量的高樓大廈被建造了起來,而城市中的土地也會被大面積的水泥、鋼筋所覆蓋。這就使得水資源的循環受到了一定程度地限制,再加上城市排水系統過于老化。
3、海綿城市建設需要關注的要點
3.1妥善使用雨水資源
在相關人員開展實際的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務必要對城市中的效果加以重視,尤其必須做到顯示出城市的觀賞性以及實用性[3]。這是因為,在以往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中的環境已經受到了較大的破壞。所以相關人員要在這一點上多加重視。而相關人員的實際工作內容則是,加強對城市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城市原有生態環境的改造。
3.2嚴格落實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
若想適時地、有效地改善城市園林中的滲水效果,則務必要在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過程中使用恰當的方式。例如,建設綠化屋頂、鋪設具有滲透效果的地磚、保留原有的砂石和自然地面、優化停車場中的滲水功能、引入綠地直流設備設施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既使城市園林中的景觀更加美觀、別致,又可以有效地規避自然水資源被大量浪費的問題出現。
3.3在改造及恢復工程中控制好自然水資源
若想較好地進行海綿城市的建造工作,則務必要先將城中原來的河道、湖水、濕地等區域進行完全的保護。而設計人員也要結合這些區域來具體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為城市配置相應的雨水收集與儲存系統、生態雨水循環系統以及污水處理系統[4]。總體而言,既需要確實地保障城市規劃中的排水系統具備完善的抗澇能力、調整道路的構造,以此來使之具備完善的防水能力,又必須同時構建出新型的人工濕地以及海岸生態邊坡。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城市后續的自然水資源能夠被最大程度地使用。
3.4最大程度地利用老舊的管網
如今,我國已經有大部分的城市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及技術運用到了自身的發展建設之中。由此可見,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技術的應用范圍正在逐步地擴大。海綿城市地建設,其中的重點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建設時所使用的改造材料務必要堅持不懈地更新換代。第二方面,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同時進行河流清淤與拓寬、有效治理湖水、連通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河道和湖泊等這些工作。除此以外,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若遇到需要進行改造地區域,也務必要保證雨污分流的管網建設井然有序。只有這樣,才既能較為適當地增加一些雨污分流管網的載流流量,又可以使立交區和地形低洼處區域的排污效率相對合理地提高。另外,在改造老舊管線和溝渠的過程中,要同時對供水與排水這兩個方面予以關注,一定要使其供水和排水的效果合理提高。也唯有如此,才既使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步伐更加平穩地推進,也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更為舒適、清新和優雅。
4、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策略
4.1合理規劃園林綠地
在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綠地的建設。其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核心理念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為了能夠更細致地分析城市中的雨水特征及其環境特性。第二個方面,為了確實地保障在完工后可以適應城市中自然環境的改變及其需求。所以,在綠地的建造過程中,務必要確保綠地本身具有較好的彈性。并且,建設完成的綠地應該具有這三個功能。分別是吸水功能、滲水功能和蓄水功能。這樣才能較好地規避城市因暴雨災害的原因,而發生內澇的狀況。所以,在開展城市園林綠化綠地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對綠地做好層次化的建設,具體有以下三個層次:首先,冠層滯留層次。相關人員可以在綠地建設時,在其旁邊栽種一定數量的數目、草叢等等植物。而這些植物都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蓄水作用。因此,當城市受到暴雨災害時,利用這種植被既可以更好地避免大量水土流失的情況,也可以減輕城市下水道管的壓力。其次,地表土壤疏滲層面。在實際城市園林綠化的施工過程中,還可以對城市綠地的表土層加以改良。相關人員還可以把原有的表土層,換成更有利于植物根部生長發育、對降雨吸收能力更高的土壤。如此就可以使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大大地提高。最后,根際滯留層面。在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的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還可以增加植物的覆蓋范圍。而這些植被的根部則可以吸收較多的水資源。這樣也能夠使這些植被起到吸收雨水、儲存雨水的作用。
4.2建設下沉式綠地,合理設計下沉地形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大多數城市在綠地建設時都會使用高于道路路面的形式,綠化帶和道路也會被較高的條石所分割。這樣就不能最大程度地使用雨水[6]。而所謂的海綿城市,其主要需要城市具有較高的吸水性,就像海綿一樣。所以,建設下沉式綠地就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下沉式綠地往往會使調蓄容積方面有所提升,以此來實現儲蓄雨水、凈化雨水的目的。因此下沉式綠地主要會被建設成濕塘、濕地、生物滯留設施等等。我國部分城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也會使用到此種方法,并且效果也較為顯著。例如,我國某城市的小學中,就使用了較多的海綿城市技術。其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的面積十分寬廣。再例如,我國某城市的大學中,在功能濕地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水資源的保護方式以及生態環境的修復方式。進而逐漸地形成了海綿集成系統,且此系統的覆蓋面積為整個學校。這就使此學校達到了無積水、無內澇、水資源不被污染的目標。目前,我國南方每年的降水量都較多,因此地表水資源十分豐富。即使在透水功能強大的情況下,我國南方仍然會存在較多的水資源。若只單純依靠滲透水資源的功能,則只能緩解城市中的排水壓力。但在遇到暴雨天氣時,依然會出現城市內澇的情況。因此,務必要使用濕地系統,使所建立出的地域海綿體系符合我國南方自身的特色。而除了建設下沉式綠地以外,也務必要合理地設計下沉地形。這是因為,下沉地形能夠較快地、較為方便地做到地表水資源的收集。之后各種植被、微生物等等也能夠幫助下沉地形較好地凈化雨水。
4.3積極推行透水鋪裝模式
在城市園林綠化地建設過程中,必須積極地引入透水鋪裝模式。透水鋪裝又被稱為能夠呼吸的地面鋪裝。此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其能夠不斷地降低城市中的排水壓力,有效地抑制城市中水資源的污染情況,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維護城市中水資源的均衡狀況[7]。所以,國家的相關部門在開展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活動的過程中,既要做到適當地開發城市,使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又要做到合理地協調城市中不透水面積的比例。假若在鋪裝過程中,必須使用硬化鋪裝,那么就需要盡可能采用更加可靠的防水材料。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地表徑流,降低雨水的滲透,同時還可以將城市中的排水模式,發展成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模式。而循環使用自然資源的目標,也將能夠被較好地實現。而當相關人員在開展透水路面的建設作業時,首先要了解并把握道路的污染程度。而一旦路面的污染程度已經相當嚴重時,則務必要將多種功能相互結合。例如,可滲透路面的功能、水利功能、交通功能等等。另外,相關人員在開展此項施工作業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為每條道路都配置相對應的防水材料。總的來說,相關人員一定要對非機動車道、停車場等等污染程度較為嚴重的鋪裝區域加以重視。并對其進行可滲水地面的建設,且確實地保證雨水能夠通過滲透重新回到地下并形成水循環。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避免后續施工過程中對道路所產生的影響,才能使城市園林的自然生態保持平衡,也才能使人與自然做到和諧相處。
4.4妥善使用已有的綠地邊坡與邊溝
目前,在中國很多城市中的綠地、廣場中心、邊緣街道等,都基本上會存在地勢較低的狀況。正是這種情況可以很好地形成自然化的排水渠道。所以,在相關人員進行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對這部分進行保留。并在此基礎上,在其他較為合適的地形上使用植被與其他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出生態草溝。這樣就能夠使降雨徑流、廣場徑流在將污染進行生物過濾以及降解的時候,實現原地凈化、抑制徑流污染、促使雨水滲透等等目標。總體來說,到底該怎樣做,才能利用有限的資金構建出生態草溝景觀,并最大程度地發揮此景觀的效益,使景觀周邊的生態效益更為理想,是當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首先考慮的一點。
4.5適當構建城市綠化景觀組成模塊
適當構建城市綠化景觀組成模塊,具體有以下兩點[8]:第一,加強推行透水人行道設計模式的力度。特別是在馬路的設計上,必須要確實地保證馬路能夠具有滲透功能以及排水功能。因為這樣既可以有效地補充地下水資源,同時馬路又可以更快速地讓水資源滲入到地下的土層當中,達到同時排水的目的。如此一來,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市中內澇問題的出現,又能夠讓城市交通的道路更加具備安全以及流暢性。第二,加大樹池設計模式的普及力度。在道路交通景觀的設計當中,樹池設計十分重要,也十分關鍵。這是因為,樹池可以讓植物的根部生長地較深。而機動車道周邊所要栽種的樹木,則對土壤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因此,相關人員應在這些地方使用吸水性較強、排水性較好的砂石土壤。并且,同時要為樹木配置相對應的過濾性良好、較為肥沃的土壤。而在相關人員開展搭建路緣石拓展帶的施工作業過程中,往往是將其覆蓋在較軟土壤景觀區域中的街道兩旁。路緣石拓展帶的實際形狀則應該參照道路的實際情況。
4.6及時建設綠色屋頂
在我國大部分的城市之中,高樓大廈已經較為常見,因此,綠化的面積也不可能過大。而若想使城市的綠化面積有所提升,則必須使用屋頂綠化的方法。屋頂綠化通常也被叫做綠色屋頂。此種方式對于城市園林綠化來說,是一種創新的方式。若能在建筑物的屋頂進行綠化,則既能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又能穩定地開展海綿城市的建設。至于相關人員怎樣具體地開展屋頂綠化的工作,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方面,相關人員應有效利用植被層,以此來增加截水功能。因此,設計人員在開展屋頂綠化設計時,應使栽種的植被能截留二至五厘米的雨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起到將雨水截留的效果。第二方面,相關人員應有效利用土壤層,以此來增加截水功能。所以,設計人員在進行屋頂綠化設計時,應使土壤層能夠截留五至十厘米的雨水。
4.7科學開展園林植草溝相關工作
植草溝設計,主要指的是相關人員把一些植物栽種到城市地表的溝渠當中。這不僅可以使植物有足夠的水分,而且還可以使周圍的自然環境得以凈化。所以如果設計人員要使植草溝的設計更具備科學性、合理性,那么就務必要先熟悉和掌握城市規劃中的排水系統。城市規劃中的排水系統也可以和植草溝一道,促進城市的綠化。植被對于城市來說,有著非常關鍵的涵養水資源的功能,它還可以對水資源產生凈化的效果。如此,就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城市排水功能的改善。因此,若是所在城市具有較多的暴雨災害,則可以大量地設計相關綠化設施。例如,植草溝設計、雨中花園的設計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緩解城市中排水系統的壓力,才能使城市不再受到內澇、積水的困擾。
結語:
海綿城市地建設是當前我國較多城市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采用的一個方式。但若想真正地提升城市中的生態環境,則一定要選用最合理的海綿城市建設方式。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工作過程中,要采用海綿城市技術,則務必要全面地顧及到城市的綠地、城市的空間等等多個方面。并且,除了要考慮到城市園林綠化的實用性以外,還要考慮到城市園林綠化的美觀性。只有完整地考慮到城市園林綠化的各種方面,才能既促使海綿城市的建設腳步有所加快,又能真正地使城市中的生態環境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王衛峰.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活力,2019(18):116.
[2]佘紅湖.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0):163-164.
[3]李欣.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下),2020,18(7):133.
[4]譚一心.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地名,2019(6):28.
[5]王沖,雷曉曼.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2356.
[6]詹麗梅.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磚瓦,2021(8):74,76.
[7]魏簡.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20(7):48,50.
[8]趙建兵,胡紀東.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房地產導刊,2020(18):186.
作者簡介:
許敬新(1983.05-),性別:男? 民族:漢,籍貫:上海市,學歷:本科職稱: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給水排水工程與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