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黃遵憲的文學主張及其在馬來亞華人社會的實踐

2022-03-24 08:32:16駱世俊
華文文學 2022年1期

駱世俊

摘 要:黃遵憲是馬華文學史上最早推動白話文運動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倡導者,亦是海內外推動白話文的重要推手。他赴任新加坡總領事前,已完成《日本國志》的撰寫,他的文學主張在《日本國志·學術志》已形成完整的體系。馬來亞是黃遵憲實踐他文學主張的重要場域。任職期間,黃遵憲躬身篤行,創作出《番客篇》等著名的白話文作品,同時通過圖南社推動文學活動,為馬華文學注入了劃時代的文學主張。

關鍵詞:馬華文學;黃遵憲;日本國志;圖南社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77(2022)1-0048-09

1962年,方修在《馬華新文學史稿(上)》將“新文學”的概念植入馬華文學史中,并以此為中心,展開他的文學史論述和文學選集的編纂,掀開了馬華文學史學研究的新篇章。其后,楊松年《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編》提出了新的文學史標準,試圖以“現代文學”替代方修的“新文學”觀念,同時將上限從1919年10月往前推至6月,這兩種文學史觀念也是馬華文學史時下最為流行的說法,但在本質上兩者其實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新文學”可以說是文學觀念的革命,它是對舊有文學觀念的推翻與重建,方修和楊松年的做法是將這種文學革命與中國五四運動的影響直接掛鉤。事實上兩者不應該是直接的等同關系,五四運動的爆發固然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但它并不是“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的起源,也不是文學革命的濫觴,根據嚴家炎的推論:“依循‘五四’提倡白話文所依據的‘言文合一’(書面語與口頭語相一致)說,早在黃遵憲1887年定稿的《日本國志》中就已提出,它比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同類論述,足足早了30年。”①馬華文學第一場文學革命并不是遲至1919年才發生,而是在1891年黃遵憲出任新加坡總領事后就已經開始醞釀,真正意義上的展開則始于1892年。

一、黃遵憲《日本國志》中的文學主張

“1890年(光緒十六年)黃遵憲將《日本國志》書稿交付羊城富文齋刊刻,但此年并未出版……直到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底左右,《日本國志》才終于得以正式刊行。”②《日本國志》遲至1895年才正式付梓刊行,但《日本國志》的編撰工作,是黃遵憲經過幾年的辛勤努力所得到的成果。在1882年初,黃遵憲就已完成初稿,是年三月,因奉命調任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官,沒有時間完成書稿的最后修改,1885年他請假回故鄉嘉應州,為了專志完成《日本國志》的撰寫,期間他拒絕了回舊金山任總領事和巡察南洋諸島的任命,《日本國志》的撰述工作終于在兩年后告竣,時為1887年夏。

1891年11月黃遵憲赴任新加坡總領事后,將《日本國志》初稿寄至巴黎使館請時任英法意比四國大臣的薛福成作序,③可見到新加坡赴任前,黃遵憲在《日本國志》的文學主張已然成形。1891年8月,黃遵憲到新加坡赴任前曾給胡曉岑寫過一封信,除了提及自己將于十月抵達新加坡,也闡述了他的文學主張,信中寫道:“以俗語通小學,以今言通古語,又可通古今之驛。去雅俗之節,俾學者易以為力。”④這一文學主張沿襲自黃遵憲《日本國志·卷三十三學術志(二)》中的思維,卷中曰:“蓋語言、文字合而為一,絕無障礙,是以用之便而行之廣也。”⑤黃遵憲提倡當時的文學作品需要做出改變,他提出口頭語與書面語要一致,同時需要把俗語融入文學創作之中,打破雅俗之間的藩籬,才有利于學習,也更容易被讀者所了解和接受。這種文學主張在他青少年時期就已萌生,他早期的詩作就曾對此稱道曰:“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后人,驚為古斕斑。”⑥在詩中還大膽地提出以“流俗語”入詩,在當時這種想法幾乎對傳統的詩學是顛覆。鄭子瑜在《人境廬叢考》⑦序中認為黃遵憲才是“詩界革命”的真正倡導者。⑧并批評說:“將文學革命的倡導之功,歸之于胡、陳輩,我以為是不大公平的。”⑨

黃遵憲對語言、文字合而為一的文學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在《山歌題記》就曾直言:“十五國風,絕妙古今,正以婦人女子失口而成,使學士大夫操筆為之,反不能爾。”由此可見黃遵憲對口語文學的推崇,甚至覺得“學士大夫操筆為之”都無法達到這些“婦人女子失口而成”文學作品所達到的高度。

二、圖南社——黃遵憲的文學活動與社會實踐

《日本國志》正式出版的時間雖然是在黃遵憲卸任新加坡總領事之后,但馬華文學界卻是黃遵憲貫徹他文學主張的首個實踐地。1891年至1894年間,黃遵憲任新加坡總領事,接手前任新加坡領事左秉隆創立的“會賢社”并易名為“圖南社”,他撰的《圖南社序》中就寫道:“遵憲不才,承乏此間,尤愿與諸君子講道論德,兼及中西之治法,古今之學術,竊冀數年之后,人材蔚起,有以應天文之象,儲國家之用。⑩根據筆者統計,{11}黃遵憲在1892年至1894年間,曾于《叻報》刊登圖南社課題和課榜共計45次,分別為1892年課題5期、課榜2期;1893年課題11期、課榜11期以及1894年課題8期、課榜8期,圖南社1892年1月1日第一次課題原文如下:

“文:問胡椒甘密近年價值驟減,其故如何?有何法可以挽救其,詳陳之;擬新嘉坡捐建同濟醫院敘。以上二題或兼做二藝或只做一篇,一聽諸生之便。詩:新嘉坡海上望月感懷(不拘體,不限韻,不作者亦聽便)。”{12}(注:標點符號為引者所加)

黃遵憲對當地文人的要求并不高,兩題題目做一篇或兩題兼作皆可,詩更是可做可不做,但從題末的備注:“不拘體,不限韻,不作者亦聽便。”正與他1891年6月在倫敦使署為其詩集《人境廬詩草》自序中所提倡的“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13}的文學主張相契合。

黃遵憲在1892年至1894年的24期課題中,所出詩題合計共為34題,嚴格限制體裁(字句)和韻律的賦得體詩題為21題,占總數的61.8%,分別為1892年2題、1893年11題和1894年8題,不嚴格限制體裁和韻律的詩題為13題,分別為1892年3題、1893年5題和1894年5題,其中8題“不拘體,不限韻”、2題限定體裁不限韻律、“五古作他體者聽”“七古五古不拘”和“四言用郭景純《山海經》圖贊體”各為1題。黃遵憲親自為圖南社所設置的詩題,開始(圖南社課題第一期,1892年1月1日)和結束(圖南社課題最后一期,1894年11月12日)都不約而同地以“不拘體,不限韻”的形式出題,這種“不拘體,不限韻”的詩題占據了總數的29.4%,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在當時已屬于出格之舉,但這個現象若回溯黃遵憲《日本國志》和《人境廬詩草》中的文學主張,就會發現這個巧合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相較于左秉隆保守卻符合時代的常規出題,黃遵憲的出題顯得超前和破格,他的做法突破了傳統的局限,他所設置“不拘體,不限韻”的詩題在題材上相對多元,如:“新嘉坡海上望月感懷”“寶珠嶼觀海”“佘山好春園雜詠”“寄慰淇漳山友人”“東征歌”“秋懷”“送出使隨員往英國”等亦可為詩題,甚至還有詩題曰:“六月二十六日,小島海戰,廣乙以小兵輪敵三倭艦,船主林國祥勇銳莫當,檳榔嶼人也,作詩紀之。”這些詩題的設置,正符合黃遵憲曾在《人境廬詩草》自序提出的文學主張: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詩,號專門名家者,無慮百數十家,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雖然,仆嘗以為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于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嘗于胸中設一詩境:一曰復古人比興之體,一曰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一曰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其取材也,自群經三史,逮于周秦諸子之書,許、鄭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15}

黃遵憲主張創作不需要受到古人的限制,不需要局限于文體,取材和述事亦無需受到限制,可以“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16}鄭子瑜曾說過:“在清代末年,中國文壇已開始發生了文學革新的要求”“其中成就最大也最為后人所欽服的,便是黃遵憲”。他指出,黃遵憲的詩歌創作“具體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風雨飄搖的全景,而且能夠勇敢地吸收新題材,運用新詞語,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詩體。”

黃遵憲除了在詩題上嘗試實踐他的文學主張,也試圖在文題中尋求突破,1892年,黃遵憲初創圖南社時所設置文題,就直接將四書題排除在外,這種做法和左秉隆完全不同,黃遵憲的“圖南社”雖然是由“會賢社”沿襲而來,兩個人的理念和施行的模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卻不影響黃遵憲在此基礎上植入他本身的文學主張,發展出自己的基調。“圖南社”設置的文題范圍大致上可梳理為五個類別,具體詳情可參照以下圖表:

黃遵憲設置的文題中,涉及中國相關事宜8題(21.1%)、論說題6題(15.8%)、國際相關事宜3題(7.9%)、學術議題1題(2.6%)和當地民生相關事宜20題(52.6%),涉及當地民生相關事宜的文題最多,數量超過總數的一半,這與他本身的職務和文學主張有著相當大的關系。黃遵憲為人務實,重視客觀現實的問題,他認為老一輩的文人只讀了古詩書后,就高談闊論,侈言經國濟世,但卻不著眼于現實事務,他反對這種空談虛論的文學,并大膽提出自己的文學主張,倡議文人需要有實際的歷練,對事物要深入觀察。他在《人境廬詩草》第一篇就寫道:“世儒誦詩書,往往矜爪嘴。昂頭道皇古,抵掌說平治。……古人豈我欺,今昔奈勢異。儒生不出門,勿論當世事。識時貴知今,通情貴閱世。卓哉千古賢,獨能救時弊。賈生治安策,江統徙戎議。”{19}“圖南社”文題設置的基調,既是他文學主張的實踐,也是他對文人學子的期待,他例舉漢代賈誼寫的《治安策》和晉代江統寫的《徙戎議》,希望他們能“識時知今”“通情閱世”,像賈誼和江統一樣,所做之文章能幫助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通過黃遵憲為圖南社設置的課題可以發現,他不僅在文學主張上趨于通俗和推崇口語文學,同時也希望在思想內容方面達到“以言志為體,以感人為用。”

黃遵憲也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他的理念,他認為擔任總領事就是國家派往海外的父母官,需要維持海外華人社會的安定與繁榮,所以在剛上任不久,就親自走訪詳察了南洋一代的情況。通過深入實地進行巡查調查,他對僑民疾苦有了深入的了解,然而他并未就此草率施政,他將相關問題設置為圖南社的課題,引導當地知識分子對這些時弊做出論述,并通過這些回饋掌握更多的情報,進一步思考最佳的對應方式和施政方案,他在圖南社的課題就曾直接將這個意圖說出:“問領事官應辦之事,諸生各舉所知以對。”{20}為了不讓文人學子有太多顧忌,他亦誠摯地說:“凡權力所不及者不必論,此外或條舉各事或專舉一事,其縱筆極思,毋有所隱,既以覘諸生之學識,亦匡本總額事之所不逮云。”{21}對于黃遵憲而言,圖南社不僅僅是他實踐文學主張的媒介,亦是他了解當地民生的觸角,他通過圖南社迅速掌握與了解當地華人社會所面對的嚴峻問題,也通過當地文人的筆觸更有效率地施行政政策。

黃遵憲此前曾出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1882年美國議院制訂了《排華法案》{22},掀起美國的排華浪潮,讓在美華人遭受到逮捕入獄、毆打、驅逐、槍殺等暴力侵害與壓迫,時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的黃遵憲以《排華法案》的內容有悖1880年中美簽訂的《續修條約》的精神與內容為由,向美國當局提出訴訟,與美國排華勢力進行了嚴峻的斗爭,在取得中國駐美公使鄭藻如的首肯之后,他又爭取到了美國官員費盧與哈門的支持。與舊金山海關反復交涉,指出“新例”背國例,違條約,妨商務。{23}經過黃遵憲多番游走奔跑,最終訴訟獲勝,促使美國當局修訂條文,為在美華人爭取到“華商由他國來者,均無需執照”和“曾居留美國之人來美亦無須執照”的權利,這是近代中國外交史上少有的重大勝利。{24}除此之外,黃遵憲通過清政府駐美公使館與美國國務院交涉,美國政府才同意華人離開美國時,由中國總領事館免費給發身份證明和護照,讓華人領取相關證明文件,1882年4月開始施行的護照制度,對海外華人而言,不僅僅可以保護他們在國外的合法地位和利益,同時給予了他們一個合法正當的身份,這一些舉措也讓黃遵憲贏得海外華僑群體的認可與尊重。對黃遵憲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的評價,錢仲聯在《黃公度先生年譜》中曾引述美國老僑領司徒美堂的話,稱其為“中國歷來駐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護華僑工作之人”{25}。

他出任新加坡總領事后,發現南洋華僑所面對的問題,和美國華僑極其相似。由于中國1717年曾頒布“禁海令”,出海謀生的僑民就像是棄嬰,在國外是外來者的身份,回國又會被執政者鄙視,視其為流民、棄民,回到國內一旦被查出,還會遭到官府的刁難,遇上無良的官吏,還會遭到敲詐勒索,更甚者還會被謀財害命,這也導致了許多有能力回國、想回國的落葉歸根的僑民,因為害怕受到迫害而裹足不前,不敢回返中國。這不僅僅是南洋華僑所面對的問題,更是所有海外華僑共同遭遇的窘境。1893年6月,薛福成根據黃遵憲的調查報告,向清朝廷呈交了《請申明新章豁除海禁折》,三個月后,清朝廷即根據黃遵憲對南洋華僑的情況調查和建議,朱批奏折宣布了幾項對南洋華僑影響深遠的重要政策:

總署奏遵議薛福成請申明新章豁除海禁舊例折(節選)

是國初舊禁早已不弛之弛,特斯時未及廣布明文,家諭戶曉,吏胥、族鄰因得窺罅滋擾,訛索誣陷,致累朝(廷)深仁厚澤尚未遍被海隅,如薛福成所奏,種種積弊,自系實在情形。

華民流寓各國人數滋多,若概禁其遄返故鄉,不免觖望。應請如該大臣所奏,敕下刑部,將私出外境之例酌擬刪改,并由沿海各直省督撫出示,曉諭州縣鄉村,申明新章既定,舊禁已除,除偽冒洋商,包攬貨稅,及別有不法重情者,仍應查究外,其余良善商民,無論在洋久暫、婚娶、生息,一概準由出使大臣或領事官給與護照,任其回國謀生置業,與內地人民一律看待,并聽其隨時經商出洋,毋得仍前藉端訛索。{26}

光緒十九年八月初四(1893年9月30日)依議朱批的這份奏折,廢止了施行了長達176年的“禁海令”,取消之前嚴禁海外遷移的嚴苛懲罰,實為所有海外華人卸下了一重枷鎖。黃遵憲這一紙奏折影響深遠,極大程度地改善了海外華人的處境,讓所有離鄉背井的海外華人有了一個官方承認的正式身份,讓他們有了落葉歸根的權利,保護了他們在國內外的人身安全和身家財產,也加強了海外華人與中國的聯系。社會學家陳達1938年在其研究著述《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中就說:“此實滿清改變移民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機。”{27}在南洋學者高維廉稱譽:“此諭乃中國保護歸僑之首倡。此亦即為公度先生在總領事任內最值得紀念之政績頁。”{28}

這份上諭于1894年1月13日刊登于上海《新聞報》,其后又被新加坡《海峽時報》轉載,政策正式公布后,這個好消息在海外華人群體中迅速流傳開來,為了落實這項政策,黃遵憲在收到御旨后就開始建立護照制度,早年出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的實際運作經驗,成為他能在南洋迅速推行這項政策最大助力。護照制度的建立,強而有力地保護了華僑的正當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這項政策幾乎是所有海外華人期盼已久的甘露,在推行時幾乎是毫無阻滯,原本復雜的諸多流程諸如:將僑民登記注冊、查明身份、取具保結、發放護照等等,在當地各幫紳董的幫助和僑民的合作下,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1894年“圖南社四月課題”的文題更以此事為題,請諸生共議之,文題為:

策問:問南洋婦女流品淆雜、風俗澆薄,今欲清流品而挽風俗:‘凡良家婦女欲來南洋者,擬由各幫紳董查明良著,取具保結呈請領事發給護照,寄回內地以利邊行。其無護照者必嚴查細察是否拐誘以分良莠。’‘南洋各處有節烈婦女,擬由各紳董察訪其報稟由總領事詳奏請旌表以昭激勵。’‘凡婦女呈請離異者,擬由紳董聯銜稟請地方官體察華俗變通英例,務得確情以杜背叛。’以上三策是否可行?有無利弊?諸生試詳陳之。

黃遵憲護照制度的推行,大幅度減少了良家婦女和幼童被誘騙拐賣的情況,華工的處境也有所好轉,仔細對比圖南社所出的文題和當時他在南洋所實施的各項政策,可以清楚看到兩者之間的聯系,這些文題都不是無的放矢,每一道題背后往往隱含深意,通過這種模式的運作,黃遵憲不但沒有耽誤他的正職,還借此媒介掌握更多民心民情,同時也將他的文學主張滲透其中。

黃遵憲曾在“圖南社臘月課題”中透露說:“圖南社不出四書題,以南島地方習此無用,也惟教讀諸生,平日專習舉業,多有不達時務,不工論說者。{29}在他設置的文題中,討論實際民生相關的文題超過85%,他出的文題已經脫離了傳統八股文的形式,而重視的是文學的實用性。黃遵憲雖然中過舉,但他對當朝的科舉制度并不認同,曾有詩曰:

吁嗟制藝興,今亦五百載。

世儒習固然,老死不知悔。

精力疲丹鉛,虛榮逐冠蓋。

勞勞數行中,鼎鼎百年內。

束發受書始,即已縛杻械。

英雄盡入彀,帝王心始快。

豈知流寇亂,翻出耰鋤輩。

誦經賊不避,清談兵既潰。

儒生用口擊,國勢幾中殆。

從古禍患來,每在思慮外。

三代學校亡,空使人材壞。{30}

詩中直接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病,認為這種陳腐的制度是一種束縛,只會扼殺人才,這種想法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大膽和前衛的,但他并不是一位激進的改革派,在倡導自己的文學主張時,他并沒有刻意將傳統文學排除在外,而是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徐徐圖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后,黃遵憲了解到,中國科舉制度對馬來亞的文人學子有很強的吸引力,無論是流寓馬來亞的文人或當地土生學子,都有赴中國參加科舉考試的想法,他們希望圖南社設置四書題,黃遵憲遂“勉徇諸生之情,出此一題。”{31}

自此之后,黃遵憲為圖南社設置題目時,開始增設四書題,兩年間(1893-1894年)共設置19次月課,文題、四書題和詩題的占比分別為39%(30題)、25%(19題)和36%(28題),題目的比重明顯傾向于文題和詩題,四書題則循例每課設置一題,黃遵憲身處的社會體制和擔任的官職,讓他不能肆無忌憚地發動類似五四運動般浩浩蕩蕩的文學革命,但這場沒有改革口號和旗幟的文學活動,卻實實在在地將他的文學主張推行與實踐。

三、黃遵憲對馬華文學的影響

黃遵憲對于詩界革命的思想早在他二十歲左右開始萌芽,這一文學主張在《日本國志·學術志》中形成完整的論述和體系后,馬來亞成為了他首個實踐的重要場域。這場發生在中國境外的文學活動,過去幾乎沒有出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論述中,馬華文學史也未曾賦予它明確的價值定位,這是一場被學界嚴重低估的重要文學活動,這不僅僅是馬華文學史上一次重要的變革,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轉向。

早期研究黃遵憲的重要學者,對他在新加坡出任總領事時的文學活動進行研究和評估的相當罕見,如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認為“過渡時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黨近好言詩界革命。雖然,若以堆積滿紙新名詞為革命,是又滿州政府變法維新之類也。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斯可以舉革命之實矣。”{32}又曾言道“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33}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對黃遵憲的白話詩推崇備至,文中一口氣例舉《山歌》《已亥雜詩》《都踴歌》《赤穗四十七義士歌》《降將軍歌》《度遼將軍歌》《聶將軍歌》《逐客篇》《番客篇》《以蓮菊桃雜供一瓶作歌》等十余首詩,盛贊黃遵憲“是一個其為有意作新詩的”可以“單舉他來代表這一個時期。”{34}梁啟超和胡適都對黃遵憲的極高的評價,但兩人的論述中都不曾對他在馬來亞的文學活動做出評述。

日本學者增田涉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指出黃遵憲在晚清就有了“我手寫我口”的文學主張和創作了幾首被認為是白話詩的山歌,但卻不能說他是提倡或主張白話文的人。{35}他質疑道:“后世視黃遵憲為專門詩家,并舉為文學史上重要人物,清末‘詩界革命’之主導者乃至實踐者,應是錯誤的。”{36}同時他認為這樣的誤解會產生,是“由友人梁啟超所造成。”增田涉的《關于黃遵憲》是早期黃遵憲研究的重要論述之一,但文中的一些判斷卻讓人不敢茍同,文中所援引的資料有多處并不準確,此處摘取一例,黃遵憲是1891年11月赴任新加坡總領事,父親黃鴻藻在1892年1月26日(光緒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去世而告假回家治喪,至5月假滿,才重新回到新加坡,此事亦曾刊登于1892年10月21日的《叻報》。增田涉文中的記錄為:“1891年因父喪歸國,1892年出任新設之新加坡總領事職。”句中共有兩處錯誤,其一為黃遵憲父喪歸國的時間有誤,其二為出任新加坡總領事的年份有誤。

文學史家在評斷黃遵憲時,大多如梁啟超、胡適或增田涉,著重在討論他的文學主張和文學創作,如鄭子瑜稱其為“文學革命的開路車,詩界革命的倡導者”{37}、鄭振鐸說他是在“古舊的詩體中而灌注以新鮮的生命”的成功作者{38},研究黃遵憲思想的鄭海麟對其維新思想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樣沒有重視他在新加坡的文學活動,黃遵憲主持圖南社的相關論述也僅止于“提倡發展華僑教育”“促使南洋一帶華僑的學術文化昌盛起來”{39},并總結說:“黃遵憲在新加坡任職期間對當地文化的發展是作出過貢獻的。”近年開始有學者關注黃遵憲這段經歷,但其著重點則主要討論黃遵憲的圖南社對儒學在海外傳播的情況。

過去對黃遵憲的研究,幾乎都是從他提出的文學主張和作品進行評價,認為他是“詩學革命”的倡導者,但這些對黃遵憲在文學革命中定位的研究,忽略了他在馬華文學場域所進行的文學活動。如果深入考察他在馬華文學場域中的作為,會發現黃遵憲不但“革其精神”和“革其形式”,還將他的文學主張推行和實踐于中國以外的文學場域,將黃遵憲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加入,白話文最早推行的時間可以往前追溯至1892年,地點則是在以新加坡為樞紐的馬來亞半島乃至南洋一帶。

中國的文學風氣受到當時政治因素和傳統的束縛以及客觀環境的制約,讓黃遵憲無法推行他的文學主張。出任新加坡總領事一職,反而讓他擺脫了環境的限制,讓他的文學主張有了推行與實踐的空間。馬來亞當地文人對于黃遵憲通過圖南社倡導的文學主張的抵觸并不會特別強烈,除了提出重出四書題的訴求,就沒有其他反對的聲音。楊松年曾說在五四運動時期:“馬來亞在整合新文學的過程并沒有像中國,或者臺灣那樣,受到舊文學界的責難。相反的,它是在舊文學作家的提倡下振興起來的。”{40}他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馬來亞作者從社會需要的層面來提倡白話文。”{41}但如果綜合黃遵憲在馬來亞的文學活動進行考量,不難發現馬新一代的文人已接受過一次文學主張上的洗禮,黃遵憲通過圖南社倡導的文學主張,對馬來亞華文文學的影響可以歸納為四點:

一、提倡“言文合一”(書面語與口頭語相一致)

二、詩體上的變革(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

三、需要言之有物(倡議文人需要有實際的歷練,對事物要深入觀察)

四、不鼓勵當地文人對中國科舉制度的過分向往

胡適在1917年《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的八大主張{42},早在1892年黃遵憲在通過圖南社倡導他的文學主張時,就已經一一在馬來亞華文文學場域中實踐過了,五四運動時期馬新一代很快就能接納白話文,與當地文人早已經接受過這種理念的熏陶有著不可切割的關系。黃遵憲不但是中國白話文學運動思想和創作上的先導,同時也是具體落實并推行白話文的第一人,在馬華文學史上,他更是無可爭議的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

四、結語

黃遵憲為人務實,重視客觀現實的問題,他認為老一輩的文人讀了古詩書后,就高談闊論,侈言經國濟世,卻不著眼于現實事務,他反對這種空談虛論的文學,大膽提出自己的文學主張,倡議文人需要有實際的歷練,對事物要深入觀察。黃遵憲出任新加坡總領事期間貫徹這種積極精神,讓中國政府對當地華人的影響力急劇擴張,引起了殖民地政府的警惕,總督麥士威1893年底對黃遵憲的各種攻擊達到最高峰,他指控黃遵憲接受賄賂以致沒有執行防止私運鴉片煙由新加坡到海南島的條例,強烈要求將黃遵憲調往他處。{43}

1894年,黃遵憲雖在清廷的一紙調令下離開了馬來亞,但他的文學主張已在當地文藝圈中得到貫徹,他對馬來亞文學界的影響,涉及了文風、文體、文字和語言習慣上的革新與變化,實為馬華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黃遵憲秉持“丕振文風為己任”{44}的態度,將文學理念滲透文藝領域,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將“言文合一”的文學主張傳播開來,掀起了馬華文學的第一場變革,為馬華文學注入了劃時代的文學主張,是馬華文學史上最早推動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亦是海內外推動白話文的重要推手。此外,他也藉著圖南社實踐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引導當地文人對時弊做出論述,將文學功能與社會責任結合而行。

① 嚴家炎:《中國現代文學起點在何時?》,《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

②③⑤ [清]黃遵憲撰,王寶平主編:《日本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頁,第21頁,第345頁。

④{13}{15}{16} [清]黃遵憲著,吳振清,徐勇,王家詳編校整理:《黃遵憲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9頁,第79頁,第79頁,第79頁。

⑥{19}{30} [清]黃遵憲著,錢仲聯箋注:《人境廬詩草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2-43頁,第1頁,第47頁。

⑦ 鄭子瑜編輯的《人境廬叢考》1959年由新加坡商務印書館出版,是學界第一本黃遵憲研究集。

⑧⑨ 鄭子瑜編著:《人境廬叢考》,新加坡: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4頁,第5頁。

⑩{12} 載1892年1月1日《叻報》,第5頁。

{11} 此數據乃筆者翻閱1892年1月至1894年12月《叻報》和《星報》所查得,雖翻查數遍,亦不敢說毫無疏漏。

{14} 圖表根據1892年1月至1894年12月《叻報》和《星報》所刊登的24期圖南社課題進行分類統計。

{17} 出自《論語·學而》,理應列入四書題,但經過查實,1893年“圖南社十一月課題”的四書題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故此按其原意,歸入文題一列。

{18} 圖表根據1892年1月至1894年12月《叻報》和《星報》所刊登的24期圖南社課題進行歸納分類。

{20}{21} 載1892年11月21日《叻報》,第4頁。

{22} Chinese Exclusion Act(Law)是美國于1882年5月6日簽署通過的一項法案,這是在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1943年12月17日正式廢除。

{23} 車吉心主編:《世界著名外交家傳》,山東友誼出版社2000年版,第295頁。

{24} 黃遵憲與律師仔細研究了《排華法案》的條文,該案條文與《續修條約》內容有悖,《排華法案》第六條“華商須憑執照方準入境”與《續修條約》中,“華商既準往來自便之人,自可無須執照”相矛盾。即使按照《排華法案》的規定,也可找出許多漏洞,如:(1)《排華法案》所限制的只是華工,而不是商人;(2)華商即使受限,中國發給執照,華商就可以來美;(3)在《排華法案》頒行以前的那些不在中國經商的或曾定居美國又回到中國的商人,即使不發執照也不在受限之列。

{25} 錢仲聯:《黃公度先生年譜》,收錄于[清]黃遵憲著,錢仲聯箋注:《人境廬詩草箋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31頁。錢仲聯在《黃公度先生年譜》曾注明出自司徒美堂的《我痛恨美帝》,但經筆者翻查,《我痛恨美帝》這本書中并沒有這句話,錢仲聯在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人境廬詩草箋注》中,對《黃公度先生年譜》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內容已查無此句。學界多引述此言作為美國華僑對黃遵憲出任駐美外交官的評價,是以此處特于收入,借此言明學界引述之誤。

{26} 王彥威,王亮輯編,李育民,劉利民,李傳斌等點校整理:《清季外交史料4》,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791頁。

{27} 陳達:《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商務印書館1938年版,第41頁。

{28} 高維廉:“黃公度先生就任新加坡總領事考”,《南洋學報》(第十一卷第二輯),新加坡:南洋學會編印1955年版,第10頁。

{29}{31} 載1893年1月19日《叻報》,第5頁。

{32}{33}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51頁,第2頁。

{34} 胡適:《胡適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頁。

{35}{36} [日]增田涉:《關于黃遵憲》,劉纕英譯,《南洋學報》第十九卷第一、二合輯,新加坡:南洋學會編印1965年版,第48頁。

{37} 鄭子瑜:《鄭子瑜學術論著自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頁。

{38} 鄭振鐸:《文學大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797頁。

{39} 鄭海麟:《黃遵憲與近代中國》,三聯書局1988年版,第374頁。

{40}{41} 楊松年:《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稿》,新加坡:BPL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頁;第36頁。

{42} 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參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頁。

{43} 林孝勝:《清朝駐星領事與海峽殖民地政府間的糾紛(1877-94)》,收錄于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1972年版,第28頁。

{44} “獎勵學童”,載1889年4月19日《星報》,第1頁。

(責任編輯:黃潔玲)

Abstract: Huang Zunxian is the first to promote the vernacular movement and realist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laysian literatur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the vernacular writing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Before he went to his post in the Consulate General in Singapore, he had completed his book, The Annals of Japan, his literary propositions having already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in ‘the Academic Section’ of his The Annals of Japan. Malaya was an important site for Huang to put his literary propositions into practice. While he was on his post, Huang wrote a number of well-known works in the vernacular, such as his poem, ‘A Chapter on Overseas Chines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he promoted literary activities through Tunan Society, injecting Chinese Malayan literature with his epochal literary propositions.

Keywords: Chinese Malaysian literature, Huang Zunxian, The Annals of Japan, Tunan Socie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丝袜亚洲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日本www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午夜福利网址| 伊人久综合|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人妻21p大胆| 国产女人在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欧美午夜小视频|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一级在线|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噜噜噜综合亚洲|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美女毛片在线|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白浆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婷婷五月在线|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h网站在线播放| 玖玖精品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网| 91亚洲精品第一|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