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霞 孫力
〔摘要〕社會主義運動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無產階級政黨自身的建設情況緊連著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列寧的偉大貢獻是開拓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新紀元,布爾什維克被稱為列寧主義的政黨,它以統一的思想指導、明確的領導核心 、嚴明的組織紀律等為鮮明特征,體現出強大的戰斗力,大大超越了十九世紀的無產階級政黨。正是這一黨建的空前成就,引領社會主義完成了從理論到現實的第二次偉大飛躍。無產階級政黨開始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并取得了輝煌成就,繼而創建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并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這一偉大的歷史巨變說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新開拓引領社會主義運動的新飛躍。
〔關鍵詞〕列寧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黨;社會主義執政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中圖分類號〕A82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22)02-0012-10
由于特殊的國情,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晚于西歐,從1883年勞動解放社的無產階級政黨雛形,到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初建,再到1903年布爾什維克黨的成立,用了整整20年才真正把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確立起來。列寧曾說:“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薄?〕俄國的建黨不是簡單地學習西歐,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理同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先后批判了俄國的民粹派、經濟派和孟什維克等機會主義錯誤思想,從思想、組織和戰略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則和方法,形成了列寧主義的新型政黨理論,翻開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新的篇章,從而有力地推動了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在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下,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始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并取得了輝煌成就,繼而創建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并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這一偉大的歷史巨變說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新開拓引領社會主義運動的新飛躍。
一、以布爾什維克主義創建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到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民主黨發生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與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情況有所不同,俄國由于資本主義起步較晚,盡管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卻帶有大量的封建農奴制殘余,社會矛盾較歐美其他國家來說也復雜得多。俄國的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后,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無產階級政黨的新路,關鍵就在于列寧為創建新型政黨做出的巨大貢獻。
面對復雜的俄國國情,為什么要建黨、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黨是首先要明確的問題。面對時代之問,列寧將思想和理論的正確置于首位,認為要建立一個完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統率的工人階級先進政黨。為此,他同民粹主義、“合法馬克思主義”、經濟主義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從思想上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創建正本清源。
民粹派是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出現的一種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社會思潮,有一定的進步性,在俄國影響較大。民粹派認為:“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是偶然現象,是人為措施的結果;村社是俄國社會主義的基礎,村社農民是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薄?〕為避免將這樣的觀點當成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列寧在1893-1899年間撰寫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等著作對民粹主義予以回擊,如對民粹派否定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作用、反對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等的觀點,把“農民村社”和“人民工業”同資本主義對立起來的錯誤以及他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扭曲等都進行了系統批判,揭露了其冒充“人民之友”而實為人民之敵的真面目,闡明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進程及特點。列寧明確指出:“俄國經濟制度是資產階級社會,要擺脫這個社會只能有一條從資產階級制度本質中必然產生的出路,這就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薄?〕
列寧對俄國“合法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對奠定黨的思想基礎也意義重大。這種產生于19世紀90年代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曾參與過同民粹主義的論戰,一方面承認俄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又借用馬克思主義反對封建專制的詞句,在當時的合法刊物上發表文章,為資產階級及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進行合理性辯護,實質上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列寧在《民粹主義的經濟內容及其在司徒盧威先生的書中受到的批評》文中剖析其要害:“合法馬克思主義”是“采取馬克思主義中為自由派資產階級所能接受的一切東西,直到爭取改良的斗爭,直到階級斗爭(不要無產階級專政),直到‘籠統地承認‘社會主義的理想,承認資本主義要被一種‘新制度所代替,而‘唯獨拋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唯獨拋棄它的革命性?!薄?〕
列寧對建黨過程中錯誤思潮的批判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為俄國奠定了一個超越于此前歐洲無產階級政黨更好的思想基礎。根據形勢的發展,列寧在1897年底發出了“要把散布在俄國各個地方的工人小組與社會民主主義團體統一成為一個社會民主工黨”〔5〕的倡議。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在明斯克秘密召開,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開始新的進程。列寧高興地說:“1898年春黨的成立,是這一時期社會民主黨人所做的最突出的、同時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薄?〕但由于受到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思潮的影響,這一新整合的政黨仍然存在嚴重的分散主義習氣,無政府主義和經濟主義思潮也對黨有相當的影響。如認為工人運動的“信條”就是“工人應當進行經濟斗爭,而自由派則進行政治斗爭”〔7〕;推崇工人運動的自發性,滿足于分散狀態,否認建立集中統一的工人政黨等。對此,列寧予以不懈的斗爭,先后發表了《我們當前的任務》《我們的綱領草案》等系列文章,進一步明確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基本思想,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是批判否定革命理論的錯誤,強調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突出理論斗爭的重要意義。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社會黨,因為革命理論能使一切社會黨人團結起來,他們從革命理論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們能運用革命理論來確定斗爭方法和活動方式”〔8〕;并運用恩格斯理論斗爭的觀點指出:“社會民主黨的偉大斗爭并不是有兩種形式(政治的和經濟的)……而是有三種形式,同這兩種斗爭并列的,還有理論的斗爭。”〔9〕
二是批判關于工人斗爭形式的錯誤觀點,強調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必須把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結合起來,突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把政治斗爭放在首位的重要思想。經濟派推崇英國工聯主義的政治,其實質就是誘使工人放棄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政治斗爭,只進行一定范圍內的經濟斗爭。列寧認為,政治斗爭并不是如經濟派分子所說的是少數知識分子的專利,而是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摧毀資產階級國家機器,推翻剝削階級反動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不僅實現被壓迫階級的經濟利益,而且從根本上實現政治利益的革命群眾運動。因此,為了進行政治斗爭,無產階級政黨必須進行政治鼓動和群眾運動,從而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指明了前進方向。
三是批判盲目推崇工人運動自發性,反對對工人進行社會主義思想灌輸教育和貶低黨對工人運動指導作用的錯誤,強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不是自發產生的,首次提出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10〕的重要論斷。列寧特別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對工人群眾進行科學理論灌輸以提高工人階級思想覺悟和革命自覺性的關鍵作用。經濟派把黨的作用降低到只是替工人運動當“聽差”的程度,列寧反駁說“社會民主黨人的理想不應當是工聯書記,而應當是人民的代言人”〔11〕,強調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認為黨應該是爭取民主的先進戰士,是工人運動的政治領袖,“只是自稱為‘先鋒隊,自稱為先進部隊是不夠的,還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隊都能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認我們是走在前面”〔12〕。
四是批判無政府工團主義,強調在俄國建立一個適合俄國國情的集中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重要性。列寧開創性地提出了革命家組織是引導革命取得勝利的組織保證的重要思想,喊出了“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的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13〕的響亮口號,強調了黨是有組織的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對于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政黨,經濟派貫徹的是當時流行的伯恩施坦主義關于建立一個改良黨的主張,贊美組織渙散、小組習氣和手工業方式,反對集中統一領導,不贊成建立一個全俄集中的秘密的革命家核心組織,認為這種組織違背了民主制的基本原則。列寧精辟指出,在沙皇專制的條件下,“黨組織的‘廣泛民主制只是一種毫無意思而且有害的兒戲。說它是一種毫無意思的兒戲,是因為實際上任何一個革命組織從來也沒有實行過什么廣泛民主制,而且無論它自己多么愿意這樣做,也是做不到的?!薄?4〕所以必須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革命政黨。
為統一思想,列寧主張創辦全俄政治報,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展開同機會主義的公開論戰,還能聯系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組織,并號召俄國人民開展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政治斗爭。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1900年列寧和普列漢諾夫領導創辦了《火星報》。
理論斗爭的進程推動了組織建設的進程,1903年7—8月間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以列寧為首的堅定的火星派的主張,明確規定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黨的基本任務,這是自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第一個寫入無產階級專政的黨綱。但參加會議的代表在建黨的基本原則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列寧提出“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支持黨并親自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人,可以作為黨員”〔15〕,馬爾托夫則堅持以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提出“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支持黨并在黨的一個組織領導下經常親自協助黨的人,可以作為俄國民主工黨黨員”〔16〕。爭論的核心就在于無產階級政黨應不應該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會上支持列寧的人居多數,被稱為布爾什維克(多數之意),反對列寧的少數派馬爾托夫一派被稱為孟什維克(少數之意)。會議確立了布爾什維克的領導地位,其思想主張布爾什維主義(實際上是列寧主義的早期稱謂)體現俄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屬性。因此,列寧說:“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薄?7〕
二、以強大的列寧主義政黨取得十月革命的成功
布爾什維主義的政黨建設,開拓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新進程,特別是大大增強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一)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組織原則有力提升了布爾什維克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直到20世紀初,第二國際系列的社會民主黨組織都比較松散,布爾什維克首要的重大貢獻,就是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從而大大提升了黨的戰斗力。
確立什么樣的組織原則是布爾什維克同孟什維克斗爭的焦點。列寧寫了《進一步,退兩步》等著作,系統地闡發和升華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
第一,明確了黨和階級的關系,駁斥了孟什維克將其混為一談的錯誤觀點,認為黨應當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孟什維克認為“我們既然是階級的黨,就應當想法不把那些也許并不十分積極然而卻自覺靠近這個黨的人拋在黨外”〔18〕。列寧卻認為黨和階級是有原則區別的:黨是由無產階級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的,不能同普通工人群眾等量齊觀;先進分子是由“覺悟程度和積極程度”高的人組成,而先進部隊不僅是由先進分子所組成的先鋒隊,還有盡量提高非黨群眾的“覺悟程度和積極程度”的巨大任務?!?9〕他認為黨是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的有嚴密組織系統的先鋒隊,從而捍衛和強化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屬性。
第二,明確了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必須要有集中統一的領導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并開創性地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針對建黨中否定黨的紀律,反對集中制,把維護黨的紀律說成是在黨內實行“農奴制”,把集中制污蔑為“官僚主義”和“專制主義”的錯誤思想,列寧做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列寧指出,在沙皇專制條件下黨必須強調集中統一?!懊暌暭o律—自治制—無政府主義,這就是我們那個組織上的機會主義時而爬上時而爬下的梯子”〔20〕,認為覺悟的工人應當“不僅要求普通黨員,而且要求‘上層人物履行黨員的義務”〔21〕,并強調“誰哪怕把無產階級政黨的鐵的紀律稍微削弱一點(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那他事實上就是在幫助資產階級來反對無產階級”〔22〕。
在此基礎上,列寧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建黨基本原則。1905年7月,列寧在《〈工人論黨內分裂〉一書序言》中初步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概括為以下六點:第一,少數服從多數;第二,黨的最高機關應當是代表大會,即一切享有全權的組織的代表的會議,這些代表做出的決定應當是最后的決定;第三,選舉必須在代表大會上進行,這是民主代表制度的原則,不在代表大會上進行的選舉、二級選舉等等都是不許可的;第四,黨的一切出版物,不論是地方的或中央的,都必須絕對服從黨代表大會,絕對服從相應的中央或地方黨組織;第五,對黨員資格的概念必須做出極其明確的規定;第六,對黨內任何少數人的權利同樣應在黨章中做出明確的規定?!?3〕1905年12月,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會議關于《黨的改組》決議中首次提出了“民主集中制”這個概念,1906年列寧在《提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統一代表大會的策略提綱》中明確規定了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組織原則。在其倡導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統一)代表大會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這對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產生了極其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極大地提升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并由此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新紀元。
第三,強調組織群眾是黨贏得革命斗爭勝利的根本武器。列寧不僅重視無產階級政黨自身的組織建設,也十分重視黨對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組織,把這看成是黨贏得革命斗爭勝利的根本武器。列寧批駁了孟什維克把黨和工會相提并論,不承認黨對工會的領導作用,以及誣蔑布爾什維克把一大群黨員拒之門外是為了建立一個脫離群眾的、狹小的陰謀家集團的謬論。他指出黨應當是工人階級及其他一切組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應當成為各種工人組織的政治領袖,如果把黨組織和工人組織混為一談,就等于抹殺了黨的領導作用。他強調黨組織不是一個密謀組織,而是密切聯系廣大人民群眾,并且善于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的先鋒隊。他認為在沙皇專制條件下,要贏得革命斗爭的勝利,必須建立廣泛的地方組織網,必須組織起廣大工人群眾、勞動群眾、學生群眾以至中上層群眾,強調“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并且要靠這去贏得革命的勝利。“它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這個組織把千百萬勞動者團結成一支工人階級的大軍。在這支大軍面前,無論是已經衰敗的俄國專制政權還是正在衰敗的國際資本政權,都是支持不住的?!薄?4〕
(二)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使布爾什維克成為統一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新型的無產階級先進政黨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和統一全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成長以及社會主義運動中的重大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用了大部分的精力來清理、批判和撥正工人階級和無產階級政黨內部的錯誤思想,努力地用科學的理論來引導社會主義革命?!陡邕_綱領批判》就是其典型。實踐證明,無產階級政黨成長中的思想理論建設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已經是當時走在最前列的無產階級政黨了,但馬恩對其思想的不純是很不滿意的:“這個綱領草案中所表現的明顯的退步,不能不使我們感到特別憤慨。”〔25〕列寧也用了極大的精力來清理和批判黨內的錯誤思想,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從而鍛造了一個在思想理論上更加純潔、更加統一、超越于此前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其中,清理和批判孟什維克的錯誤觀點是其典型。列寧相繼撰寫了《我們是否應當組織革命》《社會民主黨和臨時革命政府》《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等著作,在批判錯誤思想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以下幾方面的重大問題。
一是創造性地闡釋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俄國不同于西歐,資產階級并沒有真正完成民主革命。孟什維克堅持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路線,認為俄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理所當然地應該由資產階級充當革命的領導者。列寧則認為同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不一樣,俄國的1905年革命發生在帝國主義時代。此時的資產階級已經不再代表當時進步的革命的階級,他們因為想要獲得政治自由而反對沙皇專制,雖然存在革命的一面,但因經濟利益或經濟自由,害怕無產階級,其落后性越來越凸顯,所以不可能充當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俄國的農民也具有兩重性:既有反對農奴制殘酷剝削想要奪取土地的革命的一面,也有小私有者不能成為革命的領導者的一面。而深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雙重壓迫的無產階級成為俄國最先進和唯一徹底革命的階級,而且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政黨,無論是階級意識還是階級力量都大大增強,所以有能力成為革命的領導者。
二是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的學說。馬恩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明確闡述了暴力革命的問題:“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大陸上的大多數國家中,暴力應當是我們革命的杠桿;為了最終地建立勞動的統治,總有一天正是必須采取暴力?!薄?6〕伯恩斯坦的改良主義背叛了馬克思主義,孟什維克承襲了伯恩施坦改良主義的觀點:反對暴力革命,主張用改良的、和平的手段推進社會主義運動。列寧堅決捍衛馬恩無產階級專政的暴力革命學說,批判孟什維克沉迷于和平改良。列寧并不反對進行合法的斗爭,但強調武裝斗爭是無產階級的最高斗爭形式,無產階級政黨“在不忽視工會運動,不拒絕利用任何一點合法活動的機會的同時”,“應當在革命時期把實行武裝起義、建立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的任務提到第一位,把這當做取得人民對沙皇制度的完全勝利,爭得民主共和制和真正的政治自由的唯一道路”?!?7〕列寧的這一論述,為俄國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如果沒有列寧的撥亂反正和理論創新,很難想象十月革命的發生。
三是創造性地闡釋了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問題。孟什維克否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聯,主張前者只能由資產階級領導,結果是建立資產階級政權。列寧指出:“談民主主義變革時局限于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赤裸裸地簡單對立起來,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這種變革恰好標志著社會發展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社會中的大批人其實是站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構成最廣泛的小資產階級和農民的階層。”〔28〕這就決定了俄國革命的主要特點:“只有人民,即無產階級和農民,才是能夠取得‘對沙皇制度的徹底勝利的力量,我們是就主要的巨大的力量來說的,并且把農村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是‘人民)分別算到了這兩種力量中去?!薄?9〕列寧根據俄國的階級構成,強調了廣大農民階層的存在,提出了具有俄國特點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革命對沙皇制度的徹底勝利,就是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薄?0〕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將這一思想付諸實踐:“‘工兵代表蘇維埃——這就是已由實際生活所實現的‘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薄?1〕
列寧提出的“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思想,是對馬恩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重大創新發展。對落后于西歐的俄國,以及還沒有真正完成民主革命的國家如何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從而開拓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新路,不僅有力推動了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而且對中國這樣的落后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具有重要的啟迪。
四是創造性提出了堅持不斷革命,把民主革命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孟什維克割裂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關系,認為二者之間存在著所謂的“萬里長城”。列寧科學闡明了二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一方面,二者性質、任務、動力和目標等方面有所不同,不能混淆;另一方面,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認為它們是一條革命鏈條上的兩個環節,即民主革命是第一步,社會主義革命是第二步,“我們必須盡快地走完第一步,必須盡快地結束這一步,爭得共和制,無情地粉碎反革命,打下走第二步的基礎”〔32〕。列寧明確指出,即使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取得民主革命勝利,建立起工農民主專政,但這還不是社會主義革命,要推進其向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發展,去取得俄國革命的徹底勝利:“我們的口號無條件地承認不能直接越出純粹民主革命范圍的革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但是它同時又把當前的這個革命推向前進,努力使它具有一個最有利于無產階級的形式,因而也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民主革命,使無產階級下一步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得以最順利地進行?!薄?3〕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權理論、武裝起義的理論、工農聯盟和工農民主專政的理論以及關于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為布爾什維克黨的建設奠定了策略基礎,在俄國鍛造了一個能夠更好推動社會主義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
五是創造性地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黨的指導思想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同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的過程中,涉及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問題。列寧在與取消派和召回派斗爭中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于1908年寫成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就是其典型。在書中列寧指出他們所宣揚的經驗批判主義是19世紀末奧地利哲學家恩·馬赫和德國哲學家理·阿芬那留斯所創立的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是進一步發展了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列寧還批判了那種把理論和實踐割裂開來的觀點,闡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檢驗真理的標準的觀點,從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列寧揭露了馬赫哲學的超黨派假象,明確指出了哲學的黨性原則。列寧強調,“在經驗批判主義認識論的煩瑣語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學上的黨派斗爭,這種斗爭歸根到底表現著現代社會中敵對階級的傾向和思想體系。最新的哲學像在2000年前一樣,也是有黨性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按實質來說,是兩個斗爭著的黨派,而這種實質被冒牌學者的新名詞或愚蠢的無黨性所掩蓋”〔34〕。他還明確指出經驗批判主義是在為宣揚盲目信從的信仰主義服務,是助其反對一般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從而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也為布爾什維克黨奠定了哲學基礎。
列寧通過與孟什維克等各種機會主義的斗爭,純潔了黨的組織,所提出和闡明的思想原則、組織原則、策略原則以及哲學原理,使布爾什維克新型政黨變得更加成熟。
(三)用創新的無產階級革命學說武裝全黨,贏得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列寧一方面在理論上批判各種機會主義錯誤,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俄國化和大眾化,提出了世界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一國首先勝利”等新理論;另一方面在實踐中直接助推二月民主革命,為發動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
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國際和國內的形勢,列寧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后的特性。1916年寫成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論”,第一次建立了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論體系,提出了世界資本主義已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新結論,揭示其前所未有的新特點、新矛盾,從而確立了以社會主義革命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路線。在世界大戰爆發后明確提出“歐洲社會民主黨人當前的政治口號應當是建立共和制的歐洲聯邦”〔35〕,“唯一正確的無產階級口號是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36〕。與社會民主黨“保衛祖國”的主張不同,列寧1915年在《關于自己的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的失敗》一文中明確指出,要“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前提條件就是使“促使自己的政府在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37〕。列寧還從變化了的實際出發,尤其是一戰的影響使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鏈條上出現了易于被無產階級革命穿破的薄弱環節,1915年在《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改變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同時發生”的理論;1917年列寧明確指出,過去馬克思預測社會主義革命將由“法國工人開始,德國工人完成”,“現在,開始革命的巨大光榮落到了俄國無產階級的頭上”〔38〕;列寧在《四月提綱》《布爾什維克應當奪取政權》《馬克思主義和起義》《大難臨頭,出路何在?》等文中從當時國內外的實際出發,揭示了俄國革命的特殊規律,指出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條件已經成熟,從而創造性地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國首先勝利論”。在列寧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布爾什維克黨成功地領導了十月革命,創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飛躍。要真正認識這一飛躍,就應該透過這一飛躍,看到無產階級政黨自身建設的飛躍。
三、以強大的列寧主義執政黨首創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
十月革命的勝利并不意味著第二個飛躍已經完成。實際上這一紅色政權一誕生就遭遇嚴峻挑戰,國外有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經濟封鎖,國內有地主資本家和白匪的武裝叛亂,因而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但布爾什維克戰勝了這些難以想象的困難,使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站穩了腳跟,并繼而創造了社會發展奇跡,完滿地實現了第二次飛躍,空前地擴大了社會主義影響。值得追問的是:蘇俄為什么能夠寫下如此輝煌的歷史篇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列寧的領導下鍛造出了先進、強大的布爾什維克——蘇聯共產黨,創造出了先進政黨領導現代國家的社會發展新模式,由此而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進程。
列寧主義執政黨在加強自身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的基礎上,開創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國家的人類文明新進程。
首先,堅持黨的領導,確立起先進政黨領導國家的新模式。十月革命勝利后,如何處理好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是社會主義運動面臨的新的大考。馬恩曾經談到,未來社會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布爾什維克也曾經設想,革命成功后應該主要由蘇維埃來進行管理。但實踐證明,這過于理想化。
面對把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權交給“全俄生產者代表大會”,甚至 “要蘇維埃不要布爾什維克”的主張,列寧根據新的實踐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些問題。他闡述了黨必須領導和管理國家的客觀基礎:“但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達到使勞動群眾能夠參加管理的地步,因為除了法律,還要有文化水平,而你是不能使它服從任何法律的。由于文化水平這樣低,蘇維埃雖然按黨綱規定是通過勞動者來實行管理的機關,而實際上卻是通過無產階級先進階層來為勞動者實行管理而不是通過勞動群眾來實行管理的機關?!薄?9〕這就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管理提供了基礎性的原則,對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國家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在國家管理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針對出現的另外一種傾向,即以黨代政和黨政不分,列寧也非常敏銳地予以制止和撥正。他指出:“必須十分明確地劃分黨(及其中央)和蘇維埃政權的職責;提高蘇維埃工作人員和蘇維埃機關的責任心和獨立負責精神,黨的任務則是對所有國家機關的工作進行總的領導,不是象目前那樣進行過分頻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瑣碎的干預?!薄?0〕列寧深刻闡述了黨和國家政權的內在關聯,指出黨對國家政權的全部政治經濟工作的領導是通過蘇維埃政權來實現的。列寧認為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執政黨自身是否善于妥善做經濟工作,他強調了執政黨學會做經濟工作的重要性,如可以戰勝國內反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敵人,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及獲得農民的支持,并且增強蘇維埃俄國的國防力量等。列寧首創將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運用到國家管理之中,創造性地提出執政黨必須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他指出:“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實行集體管理都必須極嚴格地一并規定每個人對明確劃定的工作所負的個人責任。借口集體管理而無人負責,是最危險的禍害。”〔41〕盡管列寧領導蘇維埃政權的時間不長,但卻大體上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國家的基本模式,對社會主義的國家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次,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開創性地確立起無產階級政黨自我治理的制度體系。在思想建設方面,列寧始終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來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并且十分重視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發展。他指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薄?2〕他認為黨的思想建設,決定著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以及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列寧把黨的思想建設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使命結合起來。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黨的建設問題》的決議指出:“黨內總的任務不是在數量上擴充黨的隊伍,而是改善它的質量,提高全體黨員的覺悟,加強他們的共產主義教育。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在這一基礎上達到全黨隊伍的統一?!薄?3〕列寧還注意到把思想建設與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提升政治教育的效果,因為“文盲是處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謊話偏見,而沒有政治”〔44〕。
在組織建設方面,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初,針對黨還處在戰爭環境中,多強調的是黨的集中統一。他總結布爾什維克黨成功的經驗指出,“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他指出這是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黨沒有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紀律……那么布爾什維克別說把政權保持兩年半,就是兩個半月也保持不住?!薄?5〕他強調:“在目前激烈的國內戰爭時代,共產黨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黨內實行近似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黨的中央機關成為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黨員普遍信任的權威性機構,只有這樣,黨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薄?6〕列寧十分警惕蘇維埃政權的敵人對布爾什維克黨內意見分歧的利用,防止他們從內部分裂黨,動搖并摧毀國家政權的企圖,指出:“目前許多情況正在加劇國內小資產階級居民的動搖,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保持黨的隊伍的統一和團結,保證黨員相互之間的完全信任,保證在工作中真正齊心協力,真正體現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意志的統一?!薄?7〕實踐證明,加強黨的集中統一,建立鐵的紀律,對于維護和鞏固新生的紅色政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階段的開啟,列寧更加重視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重要性。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過的《關于黨的建設問題》決議指出,隨著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必須由“戰斗命令制”改為實行“工人民主制”?!?8〕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通過黨的制度建設加強監督,防止權力的濫用和腐敗。1922年底到1923年初,列寧在病中口授的《給代表大會的信》《我們怎樣改組工農檢察院》《寧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突出的主要思想就是加強黨內監督。主張在制度設計上建立與中央委員平行的中央監察委員,兩者都由黨的代表大會選舉并對其負責,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內部監督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1923年4月,根據列寧的建議,成立了由中央監察委員會和工農檢查院組成的聯合機關,把黨內監督同工農群眾的監督結合起來,這對于革命勝利后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以及正確運用國家權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作風建設方面,列寧對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有力地推動了黨的作風建設。其中特別突出的:一是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列寧強調:“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49〕這對于黨領導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為黨建立起自我批評的作風。列寧說:“自我批評對于任何一個富有活力、朝氣蓬勃的政黨來說都是絕對必要的。”〔50〕在總結戰時共產主義的經驗教訓時,列寧坦率地承認,“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51〕,隨即果斷過渡到新經濟政策。三是堅決反對官僚主義。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產生官僚主義是始料未及的。列寧指出:“在俄國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1921年3月)總結了同分析官僚主義有極密切關系的爭論以后,我們把這個禍害看得更清楚,更明確,更嚴重了。”〔52〕隨著實踐的發展,列寧越來越重視反對官僚主義,將之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薄?3〕列寧反對官僚主義有兩方面特別突出的舉措。一方面是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只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把反官僚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54〕。 另一方面是推進機構改革,“如果不進行有步驟的和頑強的斗爭來改善機構,那我們一定會在社會主義的基礎還沒有建成以前滅亡”〔55〕。列寧的這些思想不僅引領了當時俄國(蘇聯)共產黨的作風建設,還產生了更加廣泛的深刻的影響,例如,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對中國共產黨三大優良作風的影響。
最后,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使第二次飛躍后的社會主義根本改變了世界格局。
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后,列寧不斷地推進無產階級政黨學會對國家的掌控和管理。隨著政權的鞏固,列寧愈加重視黨如何改變俄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問題,指出:“從前我們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應該放在政治斗爭、革命、奪取政權等等方面,而現在重心改變了,轉到和平的‘文化組織工作上去了。”〔56〕對此,列寧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方針政策,形成了列寧晚年社會主義觀的再次飛躍,從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決定實施新經濟政策,由此開啟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轉折,列寧關于經濟落后國家走向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基本確立。
從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實效看,到1925年底蘇聯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基本完成。農業總產值以及大工業產量均達到戰前(1913年)水平的75%以上。1924年列寧去世后,蘇聯共產黨領導蘇聯人民繼續進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從1929至1937年,蘇聯工業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向前發展,蘇聯1937年的工業產值比1913年增長了7倍,而同期資本主義國家只增長0.3%,蘇聯的工業生產水平也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和歐洲第4位躍為世界第2位和歐洲第1位,蘇聯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開辟了比資本主義現代化更加優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打破了資本主義制度一統天下的格局,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進程。據統計,1955年—1988年,在93個民族獨立國家中共有55個民族獨立國家的執政黨提出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占民族獨立國家總數的59%?!?7〕幾十年后,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敗》的書中感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十年中,已有10多億人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整個歐洲大陸幾乎都成了共產主義的天下。”〔58〕
社會主義取得成功乃至創造偉大的成就,是由它的領導核心,即無產階級政黨所決定的。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能夠實現第二次偉大飛躍,列寧主義政黨的建設翻開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嶄新篇章是關鍵性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是列寧主義的建黨思想和原則的忠實傳人,像中國這樣比俄國更加落后的國家,能夠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由黨的建設所支撐,在于中國共產黨用卓有成效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這是中國道路成功開拓的基因密碼,也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的重要內在機理。
〔參考文獻〕
〔1〕〔17〕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2〕列寧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前言).
〔3〕列寧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9.
〔4〕〔35〕〔36〕〔37〕列寧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9,17,23,299.
〔5〕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48.
〔6〕〔10〕〔29〕〔30〕〔33〕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6,311,562,562,594.
〔7〕列寧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4.
〔8〕〔42〕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1,161.
〔9〕〔11〕〔12〕〔13〕〔14〕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77,80,121,132-133.
〔15〕〔16〕〔18〕〔19〕〔20〕〔21〕〔24〕列寧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8,238,254,255,405,395,415.
〔22〕〔45〕〔46〕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3-4,202.
〔23〕〔27〕〔32〕列寧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54-155,105,22.
〔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79.
〔28〕〔50〕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334.
〔31〕〔39〕〔49〕〔54〕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770,9,770.
〔34〕列寧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82.
〔38〕列寧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39.
〔40〕〔56〕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4,367.
〔41〕列寧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1-42.
〔43〕〔48〕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中央全會會議決議匯編:第2分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4,54.
〔44〕〔51〕列寧選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176.
〔47〕〔52〕〔55〕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8,218,382.
〔53〕列寧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00.
〔57〕 高放.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修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364.
〔58〕 〔美〕茲·布熱津斯基.大失敗——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興亡〔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10.【責任編輯:董史烈】
黨政研究 2022.2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列寧黨內政治生活理論與實踐研究”(17AKS002)
〔作者簡介〕
楊秀芹,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進芬,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實踐研究中心研究員,廣西 桂林 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