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江
2022年的寒假,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后的首個假期,孩子們活躍于室內戶外,盡情享受閱讀、勞動、運動、鍛煉的快樂。這一喜人景象,與各地教育部門的嚴格要求有關,更是學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的喜人成果。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良好教育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如何全面落實國家“雙減”要求,推動“雙減”工作有序開展?本刊連續舉辦了多場線上圓桌論壇,就“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就學生學習如何更好地回歸校園,就課后服務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等,邀請校長們建言獻策——
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書面作業,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防止網絡沉迷。
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拓展課后服務渠道,發揮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
校長們的觀點思考與實踐探索,為人們展現了“雙減”之下校園內外的別樣精彩,為人們做好新時期的學校“雙減”工作拓寬了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