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甲鈷胺屬于維生素B12家族4個成員之一,是體內維生素B12兩種活性輔酶之一(另一種是腺苷鈷胺),可以參與腦細胞與周圍神經細胞核酸的合成、代謝,以及葉酸的利用,對神經系統非常重要。
甲鈷胺片也叫彌可保、奇信、星佳定、怡神保等,這些是該藥的商品名,雖然它們在叫法上有所不一樣,但是它們代表的是同一種藥物,功效上是相似的。甲鈷胺片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可以促進神經恢復,具有營養神經的作用,因此臨床上常把甲鈷胺用來治療周圍神經病;二是冶療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那么,什么是周圍神經病呢?
周圍神經是指除嗅覺、視神經以外的腦神經和脊神經、自主神經及其神經節。周圍神經病是指原發于周圍神經系統結構或者功能損害的疾病,常見的有腦神經疾病(包括三叉神經痛、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多發性腦神經損害)和脊神經疾病(包括單神經病及神經痛、多發性神經病、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這些神經有感覺傳導和運動傳輸的功能,假如周圍神經出現病變,可能出現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刺激麻痹、肌力降低,肌肉萎縮等癥狀。
周圍神經病發病原因多種多樣,如果是因為營養代謝問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那么是可以通過補充甲鈷胺片來改善和緩解的。
面神經炎 又叫面神經麻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面癱。面神經從顱內中樞發出,最后分布在面部,支配面肌運動,其中任何一處的面神經運動神經元受損都可能導致面神經麻痹,從而出現口角歪斜、講話漏風等問題。在氣溫驟變、過度勞累、情緒過于激動等情況下可能誘發或加重面癱。
在臨床上,很多醫生會采用甲鈷胺作為治療的主要藥物,再配合其他藥物,如谷維素、B族維生素等。由于甲鈷胺容易被人體吸收,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較長,藥效持續發力,修復的效果比較好,是面癱的特效治療藥物。此外,甲鈷胺在治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效果也不錯。
帶狀皰疹引發的神經疼痛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是一種影響神經和皮膚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此種病毒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后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后根的神經節中,并潛伏在該處,當宿主免疫下降時又被激活,且沿著感覺神經感染,發展為帶狀皰疹。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多樣的神經痛,可為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等。大多數疼痛隨時間逐漸改善,通常在數周到數月消失,但也有部分長達10年或以上。因此有人認為,帶狀皰疹病毒的可怕之處并不是引發軀體的癥狀,而是帶來神經疼痛。
而甲鈷胺主要作用于神經元之間的遞質傳導,修復受損的神經,緩解患者的軀體癥狀,在臨床上經常用來治療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疼痛。甲鈷胺聯用泛昔洛韋,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縮短起皰以及結痂時間,能夠更好地起到治療作用。此外,甲鈷胺聯合其他藥物,在治療坐骨神經痛、中風后遺癥效果也不錯。
糖尿病并發癥之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并發癥,這種神經病變一般會影響到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的神經。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有針對性地控制血糖、穩定病情,還可用甲鈷胺配合相關聯的藥物用來修復受損神經,共同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
巨幼細胞性貧血最主要的病因就是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臨床表現為臉色發白、身體乏力、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同時還可出現不思飲食、腹部飽脹、腹瀉等癥狀。維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現舌炎,表現為疼痛、腫脹、牙痛等,葉酸缺乏可引起口腔潰瘍。
因此,本病的治療以祛除病因、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為主。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12家族的主要成員之一,可以促進正紅血母細胞的分裂和成熟,增加紅細胞的數量,從而改善貧血狀態。
如今,甲鈷胺因物美價廉,在臨床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很多人看來,甲鈷胺作為內源性維生素B12,似乎對人體傷害不大。但事實是,甲鈷胺作為一種處方藥,需由醫生開具專門的處方,遵醫囑使用,并在使用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1.當患周圍神經疾病,如腦神經損傷、手部神經損傷等疾患,需要長期服用甲鈷胺時,最好飯后服用。因為飯前服用,有可能會對胃造成傷害,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胃部不適的癥狀。
2.對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要慎用甲鈷胺。因為甲鈷胺對于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安全性還沒有確定,但是動物實驗證明,甲鈷胺是可以通過乳汁分泌的。所以,孕婦和哺乳期必須使用甲鈷胺的時候,最好遵從醫囑。
3.對于周圍神經損傷的患者,如果服用甲鈷胺一個月以上仍沒有明顯效果,那么就無需繼續服用該藥。一般情況下,甲鈷胺片藥效最佳時間為3~6個月。
4.甲鈷胺不能和維生素B12混淆使用。在臨床用藥決策上,針對周圍神經病變,甲鈷胺效果優于維生素B12,因此不推薦維生素B12替代甲鈷胺。針對因缺乏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貧血,兩者效果相當,可以相互替代使用。服用甲鈷胺片治療疾病期間,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搭配維生素B族來補充相應的維生素。
5.使用甲鈷胺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頭痛、皮膚發癢、嘔吐、腹瀉、血壓降低等過敏反應癥狀,發生率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