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新鄭 451100)
不穩定型心絞痛為臨床多發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胸痛、胸悶,若未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則隨病情加劇存在引發心肌梗死及猝死風險[1-3]。低分子肝素鈣、單硝酸異山梨酯為不穩定心絞痛治療常用藥物,其中單硝酸異山梨酯可促進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回心血量,并促使血流灌注[4]。由于不穩定型心絞痛多存在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故給予有效抗凝治療極為必要,而低分子肝素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過度效果顯著,故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5]。此外,隨臨床研究深入,左卡尼汀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應用價值得到普遍關注,其可促進脂類代謝與正常心肌細胞脂肪酸氧化,且具有一定心肌保護功能[6]。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心電圖、癥狀改善、心功能等指標評估左卡尼汀、單硝酸異山梨酯、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效果。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新鄭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48)和對照組(n=48)。研究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3~79歲,平均(66.0±4.93)歲;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11例,Ⅱ級23例,Ⅲ級14例;病程1.1~5.3年,平均(3.21±0.89)年。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2~82歲,平均(67.1±5.02)歲;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13例,Ⅱ級22例,Ⅲ級13例;病程0.8~6.1年,平均(3.45±0.92)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NYHA分級等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新鄭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相關診斷標準[7]。②心功能NYHA分級為Ⅰ~Ⅲ級。③經心電圖檢查可見QRS波群低電壓或QT間期延長,ST-T段異常。④經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室壁運動異常、心肌缺血。⑤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重度心律失常、心肌梗死。②近3個月存在消化道出血史。③存在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⑤存在出血傾向。
入院后,兩組均給予調控血糖、血脂、血壓,吸氧,指導休息等常規對癥治療,并口服阿司匹林150~300 mg,隨后參照病情改為75~100 mg/次,1次/d。上述基礎上對照組采取單硝酸異山梨酯(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88)、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9),口服20 mg單硝酸異山梨酯,2次/d,服用8周;皮下注射5 000 U低分子肝素鈣,2次/d,治療2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左卡尼汀(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302),靜脈滴注3 g+250 ml生理鹽水,1次/d,治療2周,單硝酸異山梨酯、低分子肝素鈣用藥方法及周期同對照組。
①治療8周后統計兩組心電圖療效,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正常或恢復>0.1 mv,倒置T波呈直立曲線為顯效;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恢復>0.05 mv或導聯示T波變淺>50%為有效;未至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8]。②對比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長、心絞痛發作頻率)及ST段下降、T波下降情況。③對比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兩組心功能指標[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④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93.8%高于對照組的79.2%(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長、發作頻率、ST段及T波下降情況間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8周后,兩組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長較治療前縮短、心絞痛發作頻率較治療前降低、ST段及T波下降幅度較治療前縮小,且研究組心絞痛發作時長較對照組短,發作頻率較對照組低,ST段及T波下降幅度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LVEF、LVEDD、LVESD間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8周后,兩組LVEF較治療前增大,LVEDD、LVESD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LVEF大于對照組,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癥狀改善、ST段及T波下降情況比較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對照組8.33%,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不穩定型心絞痛致病因素復雜,近年來受膳食結構轉變、肥胖及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發生率持續增高影響,其發生率也隨之增高[9-10]。同時,若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未及時得到有效干預,則存在引發心肌梗死的風險,故如何對其進行安全有效治療成為研究熱點。
單硝酸異山梨酯藥理活性較強,可舒張動靜脈血管,降低血流循環阻力,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廣泛應用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11]。同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病體內凝血機制也具有一定關聯性,血小板過度聚集能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完全閉塞,故抗血小板干預在疾病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低分子肝素鈣為臨床常用抗凝藥物,有研究指出,低分子肝素鈣抗凝血酶因子Xa活性較普通肝素高約2.5~5倍,故抗凝及抗血栓效果更佳[12]。此外,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具備調節血脂代謝、抗脂質過氧化等功能,在機體中可促使長鏈脂肪酸發生β氧化,從而使低氧心肌自無氧酵解向脂肪酸氧化轉化,緩解缺氧缺血狀態,改善心肌受損,促進心肌能量代謝恢復[13]。同時,左卡尼汀還可減少長鏈脂酰肉堿及游離脂肪酸等有害物質于心肌細胞中的堆積,減輕其對心肌毒性損傷。
本研究聯合單硝酸異山梨酯、左卡尼汀及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結果顯示,研究組癥狀改善、ST段及T波下降情況優于對照組,心電圖療效高于對照組,且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較對照組更加顯著,表明采取上述聯合治療方案,可更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利于恢復其心功能,對提升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單硝酸異山梨酯可釋放一氧化氮對鳥氨酸環化酶產生刺激性作用,促進血管舒張,減小心肌耗氧量及心臟負荷,以此緩解臨床癥狀;低分子肝素可通過結合凝血酶Ⅲ,改變抗凝血酶Ⅲ結構,以此達到抑制凝血酶因子Xa的目的,后者被抑制后可導致凝血酶無法激活,以此達到抗凝目的;左卡尼汀可調節能量代謝與血供、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可經細胞中長鏈脂肪酸于線粒體中進行氧化代謝,促使三磷酸腺苷生成,提升細胞膜穩定性;同時,左卡尼汀可修護缺氧心肌,調節心肌能量代謝,減少毒性物質堆積,提升活動耐量。此外,左卡尼汀能促進缺氧心肌毛細血管形成,以此調節血脂、改善微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管內皮舒張因子釋放量,增大心肌血流灌注,進而抑制心絞痛。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提示左卡尼汀、單硝酸異山梨酯、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治療方案安全性具有保證。
綜上所述,聯合采取單硝酸異山梨酯、左卡尼汀及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確切,可有效緩解癥狀,改善心功能,且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