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瀅,蔣紅斌,趙宇琳,何 勤
(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各類新生兒腦病中最常見的類型,指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兒由于圍產期缺氧導致的急性腦損害,在臨床上表現出一系列神經功能異常,病情嚴重的小兒留有不同程度神經系統后遺癥的可能。據悉,國外報告發病率為1.5%,我國報告發病率為3%~6%。國內病例中15%~20%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中25%~30%可能留有遠期后遺癥,成了危害我國兒童生活質量的嚴重疾病之一[1]。由此可見,有必要尋求HIE的最佳治療方案。本研究通過比較常規亞低溫治療方案和高壓氧結合亞低溫治療方案[2],試圖探索出更為有效的HIE治療手段。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桂林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HIE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胎齡37~39周,平均(38.01±1.25)周;體質量指數(12.2±1.1) kg/m2,平均12.3 kg/m2。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胎齡37~39周,平均(38.12±1.20)周;體質量指數(11.9±1.4) kg/m2,平均12.1 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HIE;②aEEG結果監測出HIE;③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醒;④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電解質紊亂、低血糖、顱內出血和產傷所導致的抽搐,以及宮內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腦損傷[3];②研究過程中突然發生病情變化或因各種原因提出退出的患兒,出院后隨訪中斷的患兒;③具有其他重大疾病者。
按照2005年中華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制定的HIE診斷及臨床分級標準,將患兒分成重度、中度和輕度。重度表現為對光反應消失,瞳孔不對稱,呼吸不規則,反復驚厥,吸吮反射和擁抱反射消失,肌張力松軟或間歇性伸肌張力增高,神志不清、昏迷;中度表現為瞳孔縮小,呼吸不規則,常有驚厥,吸吮反射和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降低,反應遲鈍,處于嗜睡狀態;輕度表現為瞳孔無變化,呼吸規律,無驚厥,吸吮反射和擁抱反應稍活躍,肌張力正常或增高,肌體出現顫動,興奮抑制交替[4]。結合傅里葉FLY-2型神經生理信息工作站,以及0~6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測驗常模及器具來實施振幅腦電圖檢查。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結果, 分為振幅正常(振幅波譜帶上邊界>10 μV,振幅波譜帶下邊界>5 μV)、振幅輕度異常(振幅波譜帶上邊界>10μV,振幅波譜帶下邊界<5 μV)和振幅重度異常(振幅波譜帶上邊界<10 μV,振幅波譜帶<5 μV)。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檢測aEEG結果表現判斷手段:振幅正常判斷為正常aEEG;振幅輕度異常或者振幅正常但伴有癲癇樣活動,判斷為輕度異常aEEG;振幅重度異常,或者振幅輕度異常但伴有癲癇樣活動,判斷為重度異常aEEG[5]。
對照組和觀察組均使用振幅整合腦電圖進行診斷。依據國際標準p3-p4 導聯作為收集信息的點,設置雙頂骨電極兩點的距離為 75 mm,兩點連線的中點在頭頂中央向后50 mm,在頭頂中央前面 25 mm 的額中線放置參考電極,對局部頭皮常規去脂清潔之后涂上電膏,放置銀質盤電極,使用火棉膠進行固定,進行aEEG檢測,持續6 h,收集數據和結果測量。對照組采用常規亞低溫治療法,輔助神經節苷脂20 mg添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1次/d;實施按摩,電療針灸等綜合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高壓氧治療。通過結合傅里葉FLY-2 型神經生理信息工作站和0~6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測驗常模及器具來進行振幅腦電圖檢查。亞低溫治療,采用YZK-1086型電子低溫治療儀,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將降溫帽置于新生兒的頭部,將測機溫的探頭貼于患兒耳后監測鼻咽溫度,計算機自動控制調整降溫帽水溫,在1 h內使患兒鼻咽溫度穩定在34.0±0.3 ℃,同時監測腋溫,如果腋溫低于正常時輻射臺會自動復溫并持續維持72 h。亞低溫治療結束后,給予患兒自然復溫并每隔0.5 h監測1次鼻咽溫度,使溫度上升<0.5 ℃/h,若12 h后仍不能自然復溫者,則給予遠紅外線復溫[6]。高壓氧治療,壓力在0.03~0.05 MPa,升減壓時間為10~15 min,穩壓時間為 35 min,1 次/d,10 d為 1 個療程。輕度者治療 1個療程,中重度者治療1~3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7~10 d。治療期間出現發熱、興奮、驚厥者給予鎮靜處理,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入艙治療。在進行高壓氧結合亞低溫治療的同時,結合藥物治療(藥物包括 神經節苷脂)、按摩、電療及針灸治療。并在 6 個月時進行神經學評分(DQ值、MI值),采用0~6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測驗常模。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各項預后指標。①記錄各組癲癇發作例數,計算癲癇發作率,公式為癲癇例數/每組總例數;②振幅腦電圖檢測結果;③患兒6個月隨訪,檢測智力指數(MI)、發育商(DQ)。評價標準:DQ或MI≥85為正常,70≤DQ或MI<85為可疑,DQ或MI<70為異常,患兒的得分越高就表示其神經功能越好,患兒的得分越低就表示其神經恢復情況越差。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的癲癇發病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癲癇發病率比較(n,%)
觀察組的異常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a EEG檢測結果比較(n,%)
6個月隨訪,觀察組患兒DQ值、MI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高壓氧結合亞低溫治療方式的新生兒在神經系統發育指標優于單純使用亞低溫的治療方式,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系統發育情況及神經評分比較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一種具有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的疾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甚至留下后遺癥。因此,對HIE治療方案進行改進是十分必要的。亞低溫治療可降低能量消耗,減少細胞外谷氨酸、氧化反應從而起到保護腦細胞作用,改善預后。高壓氧能夠使血氧分壓及有效彌散半徑得到提高,從而提升血氧含量,減少腦細胞凋亡;降低腦水腫及顱內壓,改善腦部微循環,挽救瀕死的缺氧細胞;降低血流量,促進腦電活動,改善中樞神經功能。另外,高壓氧還能夠延長供氧時間,改善腦部和身體其他組織的缺血狀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HIE患兒方面,高壓氧結合亞低溫治療比單獨使用亞低溫治療具有更好的效果。亞低溫治療方式通過aEEG可以早期判斷HIE患兒預后情況,而高壓氧結合亞低溫治療方式,通過持續aEEG監測及出生6個月內隨訪的DQ值、MI值,在判斷患有預后方面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8]。
綜上所述,壓氧結合亞低溫的治療方案在治療HIE患兒上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明確其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