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鋒 侯懿桐
一段時間內,報紙作為重要的傳媒工具之一,是向大眾傳播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伴隨新媒體融合發展速度的加快,對傳統報紙形成巨大沖擊。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報紙的信息刊載量、及時性不足的劣勢被放大,儼然難以滿足大眾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智媒時代加速了傳統報紙新聞的轉型升級,可視化報紙的出場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而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如何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保持競爭力和持久創新的能力,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新媒體如雨后春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新媒體憑借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交互性強等諸多特點對傳統紙媒產生了巨大沖擊。[1]加之廣大受眾閱讀方式越來越碎片化,對于信息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很多受眾群體開始從傳統媒體向移動互聯網終端轉移。經過不斷嘗試,傳統紙媒最終選擇“借船出?!钡膫鞑シ绞健4畛藬底置襟w的快車,推行可視化報紙,實現了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之所以選擇融入新媒體,主要原因在于: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之下,用戶通過新媒體能夠更加快捷地獲取外部信息,通過智能終端能夠實現與其他用戶和平臺的互動交流,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讀者對于報紙的關注度不斷降低。相較于新媒體,傳統報紙新聞還需要經過采編、排版和發行,在時效性方面無法與新媒體相抗衡。相較于新媒體的全覆蓋性,傳統的報紙新聞具有一定的時空限制。加之報紙新聞傳播具有單向性特點,無法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和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傳統紙媒的價值和作用。從傳播載體看,報紙主要依靠平面、單一化的文字和圖片。而新媒體可以通過文字、影像、圖像等多元化傳播方式滿足用戶的感官需求,與報紙新聞相比更具有可讀性和互動性。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也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人們更加追求新聞信息的及時性,越來越多的受眾從傳統的報紙閱讀逐漸轉向互聯網平臺或移動終端獲取新聞資訊,顯然這種傳播的優勢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很多客戶端和APP能夠根據個人閱讀喜好推送相對精準的閱讀信息,這無疑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2]可以說,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紙質媒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市場博弈中傳統報紙行業逐漸落于下風,特別是隨著廣告收入的不斷下降,倒逼傳統紙媒轉型升級,逐步進軍數字化領域。
新媒體的出現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結果,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之下,形成了各類網絡平臺和移動智能終端,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獲取渠道。即便是很多忠實于傳統媒體的用戶,也越來越重視信息的及時性和閱讀的舒適性。為此,很多報紙也開始注重對細節的處理,在保證傳統報紙內容權威性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主觀閱讀訴求。例如,《今晚報》就對版面結構和細節進行了重新梳理,對字號和版面進行細節要素調整,通過改版使整個版面顯得清新亮麗,并通過彩色印刷的方式增加版面的閱讀舒適度?!堕L沙晚報》從讀者的閱讀視覺入手,提升了彩色印刷占比,并在紙質媒介的基礎上成立了網絡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建立了更為立體式的傳播格局,并加大了對記者的教育培訓力度,將記者打造成為全媒體記者,進一步提升了新聞生產效率,能夠將長沙地區的重大新聞資訊快速地傳遞給讀者??梢哉f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新聞資訊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突破,使人們通過手機、電腦、可穿戴的智能設備獲得外部信息。[3]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要求傳統紙媒要主動改變自身,與時俱進,同時也為報紙改版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斗ㄖ稳請蟆窞榱烁悠鹾献x者的閱讀需求,對版面元素進行了重新布局,加入了圖片和照片視覺元素,進一步提升了閱讀內容和圖像的舒適度。同時還使用了大量的留白設計,使版面變得更為整潔清新。
當前很多紙質報紙在改版過程中更加注重了視覺元素和彩色印刷技術的運用,增強了紙質報紙的視覺沖擊力。未來紙質報紙應該更加注重數據的可視化和原創性,進一步提升紙質報紙的可閱讀性和互動性。數據可視化強調數據信息呈現的及時性,通過圖表等方式能夠使信息傳播更加生動、直觀。在事件發生后,通過數據信息整合,將可視化的數據信息快速地傳遞給用戶。原創性要求報紙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充分體現報紙的權威性,通過打造優質內容進而吸引讀者眼球,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補,進一步提升報紙品牌效應。新媒體背景下報紙求新求變已經成為主旋律。如《新京報》在發行紙質報紙的同時,上線了數字APP,通過移動傳播和視頻表達收獲了一批粉絲。《天津日報》也進行了自主創新,打造新型媒體傳播平臺,通過天津日報微博、微信等平臺,構建了更為全面的信息傳播體系。當前在信息技術加持下,各類媒體都成為信息的報道者,大量新聞信息不斷涌現,如果報紙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單一地使用文字和圖片很難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紙質報紙在報道新聞事件時需要靈活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報紙新聞內容的可讀性,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受眾快節奏、碎片化的閱讀訴求。[4]因此,報紙在報道過程中應將可視化作為應有之義,并將其作為新聞報道的新的手段和方式。可視化新聞報道是報紙傳播手段的自我創新,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視化生產技術、數字化制作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對傳統報紙報道的延伸,將抽象的信息具象化,進一步提升報紙傳播內容的可讀性和舒適度,在提升報紙傳播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與受眾的多元互動。
互聯網語境下,交往語境逐漸取代了生產語境,成為新聞學研究觀察的重要對象。從新聞的角度看,交往要比生產更接近本源的限制性話語。在互聯網語境下,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新聞的流動周期由原來的生產與消費的單向傳播逐漸轉換為在交往規律支配下的涌現—擴散—沉寂傳播方式。[5]在現代信息技術加持之下,為傳統報紙傳播方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原來的生產邏輯也被交往邏輯所取代,可視化報紙傳播成為報紙行業發展新的趨向。
交往是人類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性的生活實踐過程。在人類思想體系中,交往話題占據著重要位置,也有著深厚的知識根基。在人類發展歷程中,人類社會的形成就是基于各種相互交往的結果,正是人們構建了相互交往的社會網絡,才重新塑造了人的歷史,在交往過程中各種信息、事物和發明相互傳播,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向前發展。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著名思想家就對交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到了近代,西方哲學家包括韋伯、齊美爾、巴赫金等思想家,也對交往相關話題進行了討論、思考和分析。這些思想家關于交往的討論研究呈現出社會維度、情感維度、價值維度、關系維度等,可以說,正是交往方式的存在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式。
新聞交往范式轉化需要以馬克思交往理論作為理論根基,馬克思的交往理論是集成了眾多思想家關于交往議題的研究成果,并對新聞學交往范式進行了定義,構成了新聞學交往范式最深厚的哲學基礎,是推動新聞學理論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動力?;ヂ摼W革命背景下,新媒體的出現是新聞學研究需要回應的現實問題,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又需要重新回到馬克思交往理論和交往哲學方面尋找答案。首先,馬克思將交往視為認識世界的基本觀點,這一觀點為理解新聞、研究新聞提供了認知理論根基。其次,在研究新聞學交往范式發展問題時需要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式。馬克思認為,包含新聞活動在內的交往活動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對新聞交往實踐進行探討和分析。最后,馬克思前瞻性地提出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重要論斷,當前人類社會正進入全球性的交往網絡之中,這與馬克思的重要論斷實現了歷史性的呼應,也為我們研究新聞活動和新聞現象提供了哲學依據。從交往視角出發,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深刻地改變了社會關系網絡中人與人的交往方式。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之下,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自由交往狀態。因此我們在研究和探討報紙傳播未來發展方向問題上需要重新回溯到交往邏輯和生產邏輯的關系上,可視化報紙的出現,正是對于交往邏輯替代生產邏輯的印證,在融媒體時代,探索符合交往邏輯的傳播方式也成為報紙傳媒的生存法則。
可視化報紙、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都是人類視覺傳播實踐的重要形式,從本質上看,三者都是實現數據信息的視覺化呈現,在信息技術加持下,以某種視覺形式對信息加以重新界定。數據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夠體現出信息的可用性,并通過與故事結合體現信息的認識論意義。當然,并非所有的新聞都適合做數據新聞,只有具有一定操作適用性的新聞內容才是合作數據新聞。數據技術與新聞的有機結合應遵循兩條基本路徑。[6]一是數據技術為新聞傳播提供路徑支撐,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將原來的文字內容以更舒適的方式展現出來。二是在數據中尋找并發現問題,對新聞背后的故事進行深入挖掘,獲得新的新聞線索和新的故事內容,新聞內容往往會打破人們的常規思維,讓我們認識到故事背后的一面。從操作層面看,要想挖掘好故事背后的內容,對記者數據運用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既要對目標事件的環境較為熟悉,還要靈活地運用各類數據技術對目標事件進行挖掘。這兩條基本路徑也是辨別新聞是否符合數據新聞的重要依據,能夠指導實踐判斷。
可視化新聞作為一種視覺報道形式,是大數據環境下與傳統報紙新聞傳播的深度結合,能夠使原來的紙質文字新聞報道轉變為圖示結構,通過三維制圖、圖表和插圖等多種形式更好地體現新聞內容的邏輯性,更好地展現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在可視化新聞報道中,文字更多的是起到說明輔助作用,圖示和圖解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這種多樣化視覺符號的運用和場景構圖方式能夠更好地突出新聞內容所傳遞的重點,結構清晰,脈絡明確。通過科學合理的排版設計和顏色比例的搭配,將進一步提升紙質新聞視覺的沖擊力,能夠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眼球,并通過直觀的視覺傳遞,加深讀者對于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為了更好地表現傳統報紙新聞的趣味性,在排版設計過程中要從背景布局色彩對比、圖形擬人化等多個角度入手,使版面更加形象生動,既兼具審美性,又能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大數據的應用使新聞的價值再次升級,讀者可以借助數據信息對新聞事件有更為精準的把握,從感性認知上升到對信息的深度認知。
數據新聞的核心是數據,在形式上需要通過圖表和數據形式表現出來。為了突出可視性,還需要輔以圖形符號和文字說明。這就要求在數據新聞生產過程中,要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從而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數據,并對數據關系進行梳理,通過藝術化、形象化的圖表形式將內容呈現給讀者,提升信息傳遞的準確性、精準性。數據新聞中的數據主要是為新聞服務,通過數據搜集、整合和分析,提煉出最有價值的新聞和最具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科學合理的數據佐證,能夠進一步提升新聞的權威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快速地了解整個事件過程和背后的深層次背景以及衍生出來的未來發展趨勢。當前國內很多家紙質報紙已經將數據新聞作為轉型的主要方向,如《南方都市報》的“數讀”版、《煙臺晚報》的“海國圖志”版等。實現報紙新聞的可視化,首要任務在于策劃。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只有將前期策劃、文字內容、加工素材、可視化呈現等有機整合,才能呈現出較好的新聞作品。但如果為了“可視化”而可視化,缺少前期策劃環節,很可能會顧此失彼,影響新聞作品的質量。
總之,可視化技術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形式所蘊含的精神主旨??梢暬瘓蠹埖某鰣?,實現了傳統報紙的轉型升級,并深刻地改變了報紙內容的呈現方式,是新聞實踐方法上的新突破。可視化技術與報紙傳播的深度融合,能夠以嶄新的視角來觀察和呈現信息,能夠將讀者的目光重新吸引到報紙閱讀上,并加強與讀者的互動,進而形成有效的互動機制,為可視化報紙出場以及成為舞臺中心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