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軍 董曉晨年永峰 寇思勇
(1.張家口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河北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市環境監測站 河北張家口 075000;3.河北省眾聯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開展經濟發展事業的同時,也越加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成為了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早在2005年,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2017年,該論斷被正式納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成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同年12月,黨中央還專門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這些對于我國未來生態綠色發展極具導向價值。基于此,我國各地紛紛開始調整發展方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等多種方式來轉變發展重點,而“三線一單”的出臺為包括張家口在內的各地全域經濟、產業、文化、環境等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方向上的引領,是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發展為例,早在2000年,張家口市政府就批準成立了經濟開發區,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原國土資源部及原建筑部的聯合支持。經過多年的發展,張家口經濟開發區已經初見規模,目前已經成為一個22km2的現代化新城區,其中,不僅有高校、市級醫院、博物館、圖書館等高質量公共服務部門,還擁有金融、酒店、商住和總部經濟等經濟類企業,為張家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線一單”中的“三線”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一單”則是指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該項政策始于原國家環境保護部在2017年12月所印發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是國家強化國土空間環境管控、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以及實現各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方式方法[1]。該項內容幾乎包含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方方面面,不僅涉及生物多樣性、防風固沙、土地鹽漬化改善、污染物排放管控,還要求各地必須堅持“只能增值、不能貶值”的原則,對當地自然資源進行科學開發。并且通過對環境管控單元的明確劃分來科學布局,在充分考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對那些存在環境風險的項目采取或限制或禁止的措施,以此來達到保護當地環境,全面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綠色、可持續、穩定、有序發展的目的。自實施以來,“三線一單”政策廣受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認可,在各級政府、群眾的共同努力之下,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三線一單”工作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鋪展開來,各地陸續成立相關協調小組,專門負責“三線一單”相關工作的細化,極大地保障了“三線一單”工作質量。2020年《經濟日報》刊發了一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對“三線一單”的社會效益進行了充分的肯定,指出該政策為生態環境管控基本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線”的方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進行了管控,使社會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不科學等疑難問題得到迎刃而解,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關口的前移提供了政策工具。
“三線一單”政策包含了生態保護、環境質量、資源利用等多方面內容,與張家口市建設發展規劃中的國土空間規劃、資源能源利用、污染防治規劃等內容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將“三線一單”引入張家口發展規劃當中,將有助于各項工作的進一步細化,使全市生態環境管控都能夠處于同一單元下,予以集中管理[2]。具體來講,“三線一單”對于張家口綠色發展的助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三線一單”可以為張家口產業布局、城鎮建設、資源開發、項目選址、結構調整等重大決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能夠確保張家口各方面的發展規劃不超越生態環境底線。為此,張家口市政府于2021年6月下發《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該意見對張家口生態環境資源整體情況進行了充分考慮,結合目前張家口市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城鄉一體化等整體實際情況,強調指出應當將張家口西部地區作為生態涵養重點保護區域,通過周邊礦山治理、生態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實施積極的生態修復、保護工作[3]。而位于中部的城鎮聚集地,則主要以垃圾處理、城鄉污水整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為要點,以此來增強其發展內驅力,加快城鎮化發展進程。東部作為整個張家口農副產業發展聚集地,則要關注畜禽糞、秸稈的轉化工作,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為農業綠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三線一單”有助于張家口市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分區管控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使之可以被正式納入張家口各級政府的重點監管范圍內,能夠在政府的全程參與下有序開展,保障張家口“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三線一單”中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張家口必須開展環境管控單元工作,以劃片的方式來綜合考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相關要求,以此來對存在環境風險的項目采取或限制或禁止的準入要求。其中,《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強調指出,要以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目標要求[4],按照“三線一單”相關要求,將張家口核心生態區劃分為215 個分區管控單元,按照不同區域等級的差異化,予以實行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等措施。例如,對于重點管控單元,要求各地城鎮進行工業布局時要通過搬遷、整治、清退等相關措施,將那些高排放、高耗能的企業移出區域單元,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一般管控單元則只需嚴格按照各級產業準入要求、環保標準等對企業進行管控即可。
最后,“三線一單”內容詳細、周全,可以作為張家口市政府對當地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生產經營活動、項目開發行為等進行監管的重要依據[5],以此來增強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針對性,使之更具規范化、精細化。據張家口政府公開資料顯示,在2020年,張家口共開展了188 個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290.5 億元,其中,有73個項目屬于“三線一單”背景下實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中索國游索道生產基地、英利500MW光伏發電前沿技術先行示范基地、教育小鎮、懷來瑞北云數據中心一期、中赫太舞國賓山莊一期等,其項目范圍涉及文化旅游、數字經濟、新型能源、冰雪經濟、高端制造等多個產業。此外,橋西區、經濟開發區等也分別依據各自區域建設發展整體情況,開設了不同的項目,如橋西區的西苑北路東側棚戶區改造項目、經濟開發區的張家口城市會客廳項目等。
自“三線一單”政策提出以來,張家口市政府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聽從河北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要求。
(1)政策建設方面。2019年9月正式發布了《張家口市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暨“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等重要指導性政策決議,指出張家口需要在2025年、2035年階段性地實現全市生態、水、土壤、大氣等主要環境目標規劃,使當地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隊伍建設方面。在省政府的要求下,邀請多部門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協調小組,協同負責張家口全市的生態環境管控工作,這標志著“三線一單”全市域編制工作在張家口的實現。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也在2019年10月召開了《張家口市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暨“三線一單”編制技術方案》評審會議,會議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神州瑞霖環境技術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5 位專家對該技術方案進行技術審查,為張家口“三線一單”實施規劃的布設提供了重要技術依據,有效地促進了張家口生態環境管控從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型。
(3)工作實踐方面。以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為例,在原有建設成效的基礎上,也于2021年5月開始按照“三線一單”相關要求,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的規制下,開始進行環評的編制,這有效地促進了開發區環評在規劃協調性分析、環境目標與評價指標確定、規劃方案的環境合理性論證、規劃方案的優化調整建議等方面與“三線一單”的充分銜接。在當地各級政府、廣大社會組織、普通群眾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綠色發展在整個張家口地區已經成為了極具廣泛性的共同意志,不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大支持,更收獲了廣大群眾的一片好評。這一事實一方面驗證了“三線一單”政策的科學性、時代性,另一方面更說明目前張家口在“三線一單”相關工作的實踐方面表現優異且成果顯著。
“三線一單”包含范圍較廣,張家口綠色發展涉及事項繁雜。要想充分發揮“三線一單”助力作用,早日實現張家口綠色發展目標規劃,首先就必須從頂層設計著手,在對“三線一單”內容及張家口綠色發展實際等進行充分考量的基礎上,制定出極具針對性、實用性的發展規劃,以此來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在規劃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實施[6]。具體而言,在組織方面,張家口要充分配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三線一單”相關規劃要求,確保張家口生態環境、社會經濟、資源利用等的發展都可以充分符合國家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在項目引入方面,要統籌兼顧當地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協調關系,確保環境目標與評價指標、資源與環境承載力等都能夠充分符合“三線一單”相關要求;在產業發展規劃方面,要始終堅持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對當地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環境特征等進行充分考量。
經過不懈的努力,雖然張家口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明顯,但產業發展、工業園區建設等項目的實施依然會導致污染問題的出現。在面對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問題時,張家口各級政府要始終堅守“三線一單”政策要求不動搖,堅守政策紅線,堅持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既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重,又要著重關注當地產業轉型發展工作的實施,剔除那些不符合“三線一單”要求的項目,確保企業發展目標與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相符[7]。為此,需要著重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對于開發項目區域內存在生態保護區的情況,要組織環保、基建等部門針對項目開發情況進行反復協商,對于項目實施后可能會引發的環境問題做好預設工作;第二,積極完善全市產業整體布局規劃,參照“三線一單”相關管理要求,對重點環境保護區域進行預防保護工作,以此來緩沖產業發展、園區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實現當地資源的集中管控。
綜上所述,“三線一單”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決議,是在經過多方核準的基礎上出臺的,極具科學性、時代性,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地方政府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在以往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深入學習“三線一單”相關內容,并以此為依據,對自身原有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規劃、經濟建設項目等進行集中統籌,以此來實現地方未來的可持續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