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云嬌
(吉林廣播電視臺 吉林長春 130033)
現階段,我國網絡媒體、數字媒體已經成為了主流的信息傳播載體,這使得人們接受信息與傳遞信息的方式出現了變化。在該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需要注重和新媒體的融合,不斷對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更好地滿足現代人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新聞從業人員需要掌握融媒體時代發展規律,構造全媒體矩陣模式,提升新聞曝光度,增加新聞流量。與此同時,新聞從業人員需要注重對新媒體和相關技術的研究,提出創新性方法,促使新聞傳播變革,有效控制網絡輿情,充分發揮出社會輿論導向作用,不斷提升新聞影響力和號召力。
以往信息傳播大多是通過報紙來實現的,在公布給公眾前需要經歷諸多環節,其中包括收集、整合、打印等,需要消耗大量時間,以至于信息傳遞出去后很難保證公眾接受信息的時效性。在融媒體背景下,互聯網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在互聯網中,人們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新聞內容閱讀,并且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實時跟蹤。
以往新聞傳播是單向傳輸的,公眾只能對新聞信息進行被動接受,溝通交流并不是雙向的,公眾無法與媒體實現互動,僅僅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閱讀,無法自由發表言論。而在融媒體背景下,公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形式發生了較大轉變,從單向轉變成為雙向,公眾可以與媒體交流,突出信息互動性。在該種信息傳播模式下,更加有助于傳播積極能量,提升社會凝聚力,也更加有助于社會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給新聞傳播模式帶來了較大的改變。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信息傳播不僅僅是通過文字、聲音傳播,還可以通過視頻傳播,在視頻中,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了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并且,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人們能夠快速對新聞信息進行接受,不會受到時間、地點的影響。在該種閱讀模式下,可以促使人們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還可以對人們閱讀需求、觀看需求進行滿足。
以往新聞傳播中,新聞記者是非常關鍵的角色,其是新聞發現者、編輯者。而在融媒體背景下,很多人都可以充當新聞記者的角色,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對新聞進行記錄與編輯,這使得新聞發布和傳播成本減少[2]。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融媒體的出現使得新聞記者工作量減少,還提升了新聞信息傳播質量。
在網絡環境中,可以對各種信息進行獲取,且網絡具有較強開放性,在新媒體環境中宣傳新聞信息,不會被相關因素限制。例如,族群、文化背景、地區等因素在網絡環境中可以自由傳播各種新聞信息,且群眾可以參與到新聞話題中進行交流,可以對新聞信息進行互動,對新聞發展全過程進行了解。但是,在該過程中會存在較大風險,因為網絡監管較為困難,且受到網絡操作匿名影響,虛假信息容易在網絡中傳播,迷惑群眾、誤導群眾,進而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嚴重影響到新媒體發展。
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發展,新聞傳播領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各種新型信息技術被應用到新聞傳播中,這使得融媒體慢慢發展成為了一種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多種媒體形態,其中涉及數字報紙、移動電視、手機信息、數字雜志、觸摸媒體等,這些新媒體形態在社會發展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已經不再僅僅是新聞信息傳播工具,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了社會生態,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釋放自己的壓力,還可以參與社會管理。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總網民數量大約為10億。這些網民中大部分是手機網民,從中可以看出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具有較為重要價值,不僅表現出多元性特點,也表現出輿論場的復雜性,這給新聞傳播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3]。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途徑較為多元化,且受眾較為廣泛,表達形式較為靈活。一般情況下,在新聞傳播中,各傳統媒體都是利用專屬特性進行工作,如視聽、音頻、平面等,利用的傳播手段較為單一。而新媒體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如微博、論壇、微信等,新聞傳播都是通過互動的形式進行,新聞傳播速度較快,且傳播方式多樣化,可以傳播圖形、文字,還可以傳播視頻、動畫等,傳播內容生動、鮮活,傳播手段靈活多樣,與群眾較為貼近,僅需幾秒一條新聞信息便可以傳播到全世界,該種傳播方式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因此新媒體具有較強影響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工業化是社會非常顯著的特點,人們在享受新媒體便捷性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4]。新媒體新聞傳播較為隨意,其中涉及大量數據資料,內容魚龍混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辨識難度。尤其部分網絡媒體為了引人關注、提升點擊率,會降低新聞傳播門檻。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時代發展優勢、本土優勢,通過揚長避短,做好特色新聞節目,不斷提升競爭力。
在新聞傳播中,想要實現新聞價值,需要基于新聞傳播,由媒體進行深入報道,且需要保證新聞事件與大眾的緊密聯系。現階段,短視頻發展迅猛,如快手、抖音等,這些短視頻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豐富的新聞內容呈現給人們,傳播效率相對較高,從中可以看出,通過新聞引導,能夠保證新聞內容有效性,并且在對新聞進行瀏覽時,人們可以進行評論、轉載等,該過程可以實現有效傳播新聞事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傳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新聞記者需要嚴格遵循相關原則,充分利用自身價值指導功能,在傳播時樹立正確三觀,保證新聞影響力。與此同時,很多新聞內容存在同質化情況,還有部分新聞內容存在扭曲、偏執等問題,這違背了媒體報道初衷。想要有效解決該問題,新聞記者需要明確媒體報道的意義和價值,并且需要指引人們獨立思考。通過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全面考慮,可以做出更加客觀的媒體報道,并且在工作中需要堅守職業道德,對實時問題進行關注,尤其是在傳播公眾熱點新聞時,需要以高度警惕的工作態度進行工作,進而充分發揮出新聞引導價值和內容價值。
受到融媒體時代的影響,新聞傳播需要在內容產生、傳播方面進行創新。具體來講,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大眾雙向交流,對大眾的地位給予尊重,提升新聞傳播效果。并且,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途徑,對大眾反饋進行獲得,針對部分具有可行性的建議進行參考,進而有效提升大眾積極主動性。實際上,融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差異主要是在于受眾,受眾轉變成為了用戶。究其原因,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接受者與編輯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受眾不僅是接受者,也是編輯者。在該時代背景下,在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交互作用,創建一個平臺,該平臺專門對融媒體收益進行反映,把電視內容從電視屏幕轉移到手機屏幕,促使更多受眾參與交付和制作內容。
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凸顯出新聞傳播主體多樣性特點,這就需要相關人員以新的通信技術、其他新興形式為基礎,利用多樣化途徑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首先,通過互聯網優勢、自身創新發展質量,且通過5G時代發展趨勢,以短視頻為主要內容,對微視頻新聞傳播途徑進行發展。具體來講,相關人員可以結合視頻內容產品、手機應用,對中長期新聞內容進行生產與發布。其次,可以利用直播營銷手段,轉移受眾群體,通過移動終端,吸引更多用戶,提升其黏性。
在新聞報道工作中,媒體平臺的使用和互聯網時代融媒體的互動、新聞傳播者的多元性相關。因此,每個人都需要進入到融媒體時代中,且在新聞報道中學會使用自媒體平臺。具體來講,可以創建媒體平臺,互聯網用戶可以把信息發布在平臺中。此外,還可以安排新聞編輯人員負責傳播相關工作,對新聞進行審查、跟進,且發布給讀者,以供其閱讀。在對新聞報道價值進行確認后,可以給予發布者一定的獎勵,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報道中,促使媒體平臺長期穩定發展。
在新聞傳播創新中,打造良好的新聞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把新聞節目做到品牌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大眾。現階段,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品牌效果越來越顯著,打造新聞品牌形象,可以促進新聞傳播路徑的創新。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內容分類新聞節目,打造新聞品牌,然后通過融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新聞品牌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在創新新聞傳播路徑時,需要對原有用戶群體進行穩固的同時,對新用戶群體進行不斷吸引。例如,融媒體線上、線下同時對新聞頻道進行宣傳,打造新聞品牌形象,促使新聞品牌形象深入到用戶群體中。通過融媒體線上、線下宣傳,可以有效提升新聞品牌影響力,線上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線下可以通過廣告牌、站牌、公交車等工具,通過深化新聞品牌形象,更加有助于新聞信息的傳播。
在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量較大,且途徑具有多樣化特點,受眾獲取信息也非常容易,但是信息內容質量也很難把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創建融媒體中心,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新聞傳播有效性,還可以保證新聞傳播內容質量。融媒體中心資源和省級電視臺相比較少,但是具備地理優勢,對當地方針政策、風土人情較為熟悉,因此,需要注重創新新聞宣傳體系,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創建百姓平臺。例如,常見的農民養老問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常常會提到,新聞工作者可以在對國家政策進行關注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通百姓養老欄目,切實幫助群眾了解國家政策。與此同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對回饋的信息進行收集,了解人們對養老方面的需求,且反映群眾呼聲,提供給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養老政策參考依據。
此外,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關注國家大事方面,群眾更加喜歡收看央視節目,但是也更加愿意看到地方新聞,因為這和生活有著緊密關系。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做好轉載國家政策的橋梁,還要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對地方特色新聞素材進行收集,對新聞內容進行挖掘,促進地方新聞發展,做好上層和基層的結合和統一。在內容選擇方面,需要落實到實處,不要假大空,而是需要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切入點要盡可能小且精,且形式要多樣化,通過小視角對大問題進行反映,充分發揮出新聞傳播的作用和價值。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創新非常關鍵,能夠提升新聞號召力、影響力,還能夠進一步發展新聞傳播。現階段,新聞傳播效果不夠理想,想要有效改善這一現狀,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需要意識到融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的重要性,且結合新聞傳播工作特點,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提升新聞引導價值與內容價值,提升新聞媒體的技術含量水平,不斷豐富和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充分利用自媒體進行新聞傳播,打造良好的新聞品牌形象,不斷優化創新新聞傳播內容,從根本上提升新聞傳播水平,有效提升和實現新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