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珠
引言
深度學習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全面地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加強學生綜合水平。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實驗教學內容,科學地進行教學分析,加強教學實踐研究能力,從而在提高學生深度學習能力過程中,進一步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
1. 深度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大多較為平鋪直敘,僅僅依賴于課本內容的輸出,學生往往也只能照本宣科式地進行學習,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對公式的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勢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難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學生,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傳統策略下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被動聽從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勢必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深度教學的出現有效打破了這一瓶頸,能夠讓學生以更為多元化的姿態接受學習,在高度強調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使得學生串聯起自己前后學習的知識,并且推動深度學習的內容,強化接納的感受。
1.1深度學習的特點
深度學習強調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就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學習中收獲快樂和滿足感,加強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以更為主動的姿態投身到學習生活之中,力求達到最佳的學習循環效果。
深度學習要結合知識體系的構架和知識的遷移,相較于傳統的章節式的學習策略,深度學習更強調了學生之間的知識點聯動,引導學生組織一個專門的學習架構。只有這樣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給日后學習更多的支持。
深度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一種終身學習概念,更是學生積累、豐富的滲透流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局限于傳統的物理學習,更需要以物理學習為媒介進行拓展和豐富,直至延伸到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領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針對深度學習特點,全面地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才能提高深度學習的教學質量,也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1.2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學科的內容非常豐富,除了基本的理論內容以外,還會涉及包括力、熱、光、電、磁、聲等多個維度的內容。為了更好地掌握上述的學習內容,就需要引導學生做好全面的考察工作,積極主動地去觀察、認知生活現象背后的知識點。在物理學的考核過程中,初中學生往往需要學會應對一些規律性的問題,其呈現形式是學生感到最為困難的應用題,包括電力運算、運動計算、做功計算等,其背后的能量守恒、歐姆定律等都是物理課程的重點內容。
對于應用題這樣的表現形式來說,僅僅做到讓學生理解公式、背誦公式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需要加強深度學習的推進,讓學生學會靈活使用公式,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目的。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有效地助力學生理解知識體系的構建,為物理實驗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并且為其長遠發展即核心素養的鍛煉提供了契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應該多加采用物理實驗的方式組織教學工作,能夠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合作意識和態度,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加強動手實踐的能力,幫助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顯著鍛煉,實現綜合性的全面發展。
深度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能提高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因此,有效地開展深度學習是必要的,作為物理教師,要全面提高對于深度學習的認識與實踐研究能力。
2. 基于核心素養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促進深度學習策略
2.1激發學生興趣,喚醒深度學習意欲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最好的因素。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才能更好地助力學生擺脫對學習的刻板認知,幫助有效提升學習的效率。對核心素養要求下的深度學習工作,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興趣認知也是最為重要和最為基礎的方法。對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物理課、學好物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借助諸如教具、掛圖、幻燈、多媒體與實驗儀器等各種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講授、演示、實驗等各種教學手段,通過構建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將抽象、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可感知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理,轉而投入更為深層次的學習中去,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例如,在課程《熱傳遞》的教學過程之中,由于這個知識點本身相對較為抽象、難懂,僅僅通過肉眼觀察很難感知到什么是熱傳遞。為了進一步演示該知識點,教師可以進行“燒不壞的金魚”實驗,以生動形象、趣味橫生的實驗引入課程內容,讓學生充滿了好奇心,自然有利于下一階段的深度學習內容的完善。又如,在進行《慣性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兩個問題,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思考和判別。問題1:裝滿水的杯子如果突然在人為的作用下向左或者向右移動,水是否會溢出?問題2:如果水會溢出或灑出,那么水流出杯體的方向又是什么?借助這樣趣味性的實驗內容引入課程,能夠化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教育內容,實現了深度學習。
2.2關注師生情感,培養深度學習能力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心理變化與認知活動是呈現正關聯的形式。換言之,為了達到更好的物理深度學習效果,并且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地開拓教學內容,讓物理的學習過程不再刻板化、公式化。而是構建一個良好、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平日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背后的邏輯美和形態美,讓學生從心底認同物理這門課程。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學生從原本的畏懼、害怕物理課程,轉變為喜愛物理課程,從而落實深度學習的目標。例如,在教學《串并聯電路》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走進課堂:問題1:仔細觀察教室內的電器設備,然后畫出教室內的電路圖。問題2:樓下打開電燈后,既能在樓上關燈也能在樓下關燈,這樣的電路該怎么設計?在講授這些知識后,讓學生到實驗室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際的操作、組裝。借助這樣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課本的理論知識聯絡起來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還能夠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理論知識高度結合,促進學生認同物理課程的學習價值,并且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培育了良好的情感,為后續的學習工作奠定了基礎。
2.3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深度學習思維
伴隨我國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完善,傳統的物理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就需要以深度學習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前提,進行有力的研究和分析,力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深度學習的本質就是讓學生對物理學的知識、概念、公式等具象化地理解,并且將其轉化為自己知識結構體系中的一環,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利用其所學習過的物理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本質上來分析,深度學習的策略指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這與未來的課程設置與深度學習要求達到了高度的一致和認同。對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切忌墨守成規,而是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綜合鍛煉,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例如,在《密度》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知識點和本次課程的難點,組織幾個問題,并且保證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度,以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1:是否能夠通過自己所學習的物理學知識,查驗金戒指是否是純金?問題2:該方法的理論依據來源于哪里?問題3:生活中還能夠利用什么關于密度的知識點?在這樣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思維能夠有效被打開,引導學生思維進一步地深入,組織學生將自己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為后續的教學內容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也能夠強化“密度”這一課程的關鍵知識點,實現核心素養的鍛煉。
2.4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加速學生物理知識建構
物理學科有著眾多的實驗內容,因其可操作性和豐富的玩法,很容易成為教師組織深度學習的有力策略。對待理解難度大、表現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就需要靈活運用好實驗的方式組織教學工作,使得學生能夠更為簡易地理解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快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課程《光的折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在本次課程的最基礎上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折射原理與現象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在課程中,教師可以準備教學用具:一個裝滿水的魚缸和幾支激光筆,進行專項“光的折射”課程實驗。首先,教師可以將燒開的水倒入大燒杯之中,使用激光筆用垂直和平行兩種方法進行水蒸氣的照射,了解到光的傳播屬性;其次,教師讓學生使用激光筆,照射有金魚在游動的魚缸,需要注意激光筆的使用安全;最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在不同的安全角度下進行照射和觀察。在學生興致勃勃地完成實驗過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分析光的折射的相關知識點,例如:為什么光從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會出現不一樣的現象?光的折射是否會出現逆反?對此,學生都需要采用自主動手的方式進行二次實驗,以求獲得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基礎,進行更多高難度的實驗操作,如利用PP-R管+激光筆來進行點光源變為線光源的實驗,即找一段可以裝下激光筆的PP-R管,將PP-R管前端鑲入一段圓玻璃柱上,再將激光筆放入PP-R管中,這樣就將原實驗中的點光源變成了線光源,這樣就可以將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在光屏上加以展示,幫助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同時,實現深度學習的學習目標落地,以求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加強物理實驗深度學習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利于構建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基于此,作為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培養背景,全面地開展物理實驗深度學習研究,進一步加強學生參與學習效率,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實驗操作技巧,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提供有效助力。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全面加強實驗深度學習研究能力。
*本文系大田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立項課題《核心素養下物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立項批準號:TKTZ-209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