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權
復習是提高學生數字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地開展復習課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利于全面加強學生學習能力?;诖?,本文通過進一步研究復習課教學方法,從多方面總結了有效的教學對策。
1.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意義
1.1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知識相對簡單,但知識點的分布具有較高的分散性。因此,學生在具體掌握期間便難以形成系統的框架。在小學開展數學復習教學活動,便可輔助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來把握學科知識,形成更為穩定的技能。數學復習活動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針對學科內容形成總體性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及素養。
1.2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培養學生形成較高水平的學科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而通過開展數學復習課教學活動,便可輔助學生更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鍛煉學生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開展復習課也要求教師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鍛煉學生的抽象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教師需依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來制定不同的復習策略,從而提高復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迎合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最終實現學科素養的提升。
2.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師直接采用題海戰術,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小學生的生理年齡較小,且更為活潑,對未知領域的事物好奇心較強。因此,教師在規劃復習課活動時,便需考慮上述因素。如果單純通過大量練習習題來鞏固知識,雖然可在短期內提高學習成績,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學生便會出現更多的認知錯誤,這與素質教育的理念不符。如在針對“100以內加法和減法”部分知識的復習時,教師便可通過帶領學生練習大量的習題來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這種大量做題的復習課會對學生造成更大的學習壓力,無法真正發揮出復習課程輔助學生鞏固知識的作用,難以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更無法讓學生通過估算、筆算等方法從多個角度計算習題。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降低信心。
2.2教師呈現的知識點單一,學生思維受到限制
以往,教師在規劃數學復習課時,通常會將講解的概念和知識通過文字形式在課件上展示,讓學生背誦內容。從學生的角度來講,該種復習方法無法輔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其實踐意義也較低。由于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不大,因此學生也難以形成系統的框架體系。如在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圖形知識的復習時,教師會向學生呈現圖形的定義和畫法,輔助學生加深記憶。對學生來說,上述知識的理解難度較高,因此這種復習形式也無法輔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平面圖形的知識。因此,在規劃數學復習課活動時,便需有效組織學生對難點知識進行細化研究。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異同、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面積求解公式方面有何聯系和差異等等。通過解決上述問題,學生便可更為深刻地理解不同圖形的概念、內涵,以及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平行四邊形、可變性等特征,全面掌握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差異。
3.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策略
3.1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開拓學生發散思維
教師可通過掌握學生的作業、課堂表現和試卷的情況,明確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在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題目內容進行延伸,讓學生在掌握已有知識的同時,拓展內化新的知識內容。在復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練習525÷(81-56)×3算式,從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順序。然后再向學生列出525÷[(81-25)×3]算式,讓學生思考該算式與上一個算式的異同,引導學生思考正確的計算順序。通過采用上述復習形式,便可有效引導學生構建更為準確的知識框架,同時通過變化題目內容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推動復習課程的順利實施。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工程相關的應用題目:甲、乙單獨完成一批零件所需使用的時間比為3:5,如果二人合作完成,在完成后甲比乙多加工30個,問題是這批零件的總數。學生可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思考,首先將題目歸類,此后分析題目中的內在聯系,以及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如果將問題改成甲乙分別完成零件的數量,此時該如何計算?這樣學生便可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構建更為系統的知識體系。
3.2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制定明確而科學的計劃,便可為后續的活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首先,學習目標明確才能輔助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其次,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才能保證學習活動順利實施。從教師的方面來講,需認真制定復習課的計劃,并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教案設計的精確性,廣泛研究有效的復習策略,從而不斷提高復習課的實施質量。
3.2.1系統復習
系統復習便是針對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針對各個章節的難點、核心及學生容易出錯的知識內容進行全面把握。此時,教師需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如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章節內容開展復習時,便需明確該章節的重點在于把握上述圖形的特征以及計算面積的方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應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技巧。此外,該章節還涉及到單位換算部分內容,這在整個小學部分來講,其理解的難度也較高。因此在針對上述知識進行復習時,教師可先依據類別來劃分不同的單位,如長度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等,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并輔助學生熟練掌握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要領:第一,需保證同類單位才能相互轉換。第二,需明確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第三,明確每類單位的大小。1立方厘米與手指頭的大小基本相同,1立方分米則與粉筆盒的體積大致相同。上述類型的題目不但涉及難點知識,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此外,學生在應用本章節知識時,還會普遍在計算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方面出現問題。教師需讓學生意識到要結合具體的問題來分析解決的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公式。如教師可為學生列出下述題目:小華家的無蓋長方體玻璃缸,長、寬、高分別為20、15和14厘米,求該魚缸的表面積。此時,教師便需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況來計算5個面的面積,而不是長方體的6個面。
3.2.2歸類復習
在完成上述系統復習環節后,教師還需給學生預留3-5天的時間實施歸類復習,將本學期所有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如教師可將教材中的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開展專題復習。此外,教師也可利用專門的時間來開展應用類型題的專項復習。教師將所有教學的不同題型進行整理,便可輔助學生形成總體性的認識,客觀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效果,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復習課的實施效率。如在針對“平面圖形的面積”部分內容進行復習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均可通過底×高來計算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便由長×寬得出,平行四邊形本身就有底和高,二者相乘便可計算出面積。而三角形和梯形在拼成平行四邊形后,其面積的計算公式為底乘以高再除以2。學生可分別對不同的圖形面積求解公式進行系統的把握,這樣不但能夠清晰對比出不同圖形面積的求解方法,同時還可形成一定的系統認知。教師在開展復習活動時,需科學規劃時間,明確復習所用的時間范圍、內容以及學生每天所需達到的復習目標。教師在備課期間也需全面衡量教學任務以及所需輔助學生達到的復習效果,此后再將復習內容進行全面整理,形成反饋。這樣便可科學調整復習的策略,輔助學生實現更為理想的知識復習效果。
3.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開展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可知,學生個人所形成的學習習慣會對其學習狀態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學生較為細心,則其在計算題方面的失誤率便較低,學生明確自己需反復驗算,這樣便可明顯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此外,建立良好習慣的學生還會表現為書寫規范等特征,這對優化學習效果也十分有益。教師需側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降低出現失誤的幾率。在參與復習活動時,如果能夠重視“檢查”的作用,也會獲得較為理想的復習效果。如檢查數字和符號的書寫是否正確。檢查結果是否合理。如在解決運貨類型的應用題時,如果得出的貨車數量結果是3.4輛,顯然缺乏合理性。教師應輔助學生養成檢查單位和答案均寫全的習慣,同時在完成操作類型題時,學生也需養成規范使用鉛筆、三角板等工具畫圖的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狀態,獲得更為準確的結果。
數學的學習方式較為靈活,教師需輔助學生形成反思和拓展的能力,而不是硬性記憶知識。如教師在講解公式知識時,便可讓學生先解決難度不高的問題,自主尋找規律。此后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總結出公式的意義,而不是教師直接教學生講授知識,學生再被動記憶。上述教學模式更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發揮思維能力來總結出解題的規律,并掌握公式的運用技巧。學生不斷提高運用知識的靈活性,還可促進其學科思維的提高,即便遇到難度較高的問題,也可化繁為簡,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4變式練習強化理解
教師在組織學科練習活動時,可有效利用錯題資源,讓學生自主分析認知缺陷,從基礎知識和方法的層面形成系統的認識。側重培養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這便需要教師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驅動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解決具體的問題來深度理解和運用知識內容,提高學科思維和學習活動的實施效果。通常,教師可嘗試開展變式練習來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依據具體的知識點來組織學生參與變式練習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期間靈活掌握知識和方法的變化形式。如在針對“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復習時,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出下述問題:8個人的平均年齡為12歲,則8個人的年齡分別可能是多少。該問題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征,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產生深度探索的積極性。在具體解決期間,教師可先鼓勵學生發揮思維能力,將思考的答案先寫下來,并展示思考的成果。基于已經形成的知識儲備和以往的解題經驗,部分學生會回答8個人均為12歲,或者有人回答出不同的答案。上述分方法便可明顯體現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學生會基于自身的知識儲備,針對計算出的結果提出新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便可明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從而為提高學科技能形成更為扎實的基礎。
結束語: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數學教學內容,探索了復習課教學的有效對策,作為新時期數學教師,要全面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科學地開展復習課教學研究,從而不斷提高復習課教學有效性。
*本文系課題 “小學數學復習教學中“梳理練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TKTX20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