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秀


語言與思維互相促進、互相滲透。本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利用思維可視化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證實了思維可視化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課堂中的有效性和促進作用。
一、問題提出
以一份期末市統(tǒng)考英語試卷的質量分析為例,試卷考核的內容分為八個維度。根據質量分析數(shù)據計算出每個維度的得分率,具體如下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課標》明確指出將推理、判斷、概括、歸納、分析等能力作為學科素養(yǎng)的思維品質。然而,綜合上表所示,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推理判斷能力、主旨大意概括能力、邏輯關系能力及寫作表達能力都較為薄弱??梢姡季S含量高的題目,對我們的學生存在著較大難度。對于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英語的底子是非常薄弱的,缺漏很多,思維品質不夠好。因此,為改善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本文提出運用思維可視化指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筆者嘗試將思維可視化理論運用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選擇思維可視化這個有效的工具,通過對思維可視化的特點進行分析,吸收有利于英語教學的因素,優(yōu)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發(fā)散學生英語思維,增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二、原因溯源
學習和使用語言都要借助思維,使用語言同時又能夠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由此可見,語言和思維關系密切。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經過實踐認知獲取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形成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以及思維品質四個方面。因此,語言與思維互相促進,互相滲透。
但長期以來,人們總是重視語言的培養(yǎng)而忽視思維的建構,高中英語課堂存在重語言信息獲取而輕思維品質和思維技能的培養(yǎng)等問題。學生長期處于思維含量低的課堂,自然而然就失去了思維品質和思維技能培養(yǎng)的機會,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科思維品質遷移能力較弱,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到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理論解讀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將原本不可見的思維途徑、方式、規(guī)律運用圖示或圖示組合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期實現(xiàn)增強記憶及加深理解的效果。“可視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shù)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思維可視化工具利用知識結構的視覺表征,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組、重構、評價、描述、傳達和建構知識,是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工具。在支持有效學習方面發(fā)揮著知識的組織與管理、記憶與創(chuàng)新、協(xié)作與交流以及評價的功能,其本質是隱性思維顯性化的過程。
四、教學實踐
在“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打造高效課堂”的市級教學開放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以“Traveling”為主題的高三英語觀摩課,利用思維可視化設計閱讀與寫作,課堂由淺入深,給學生足夠的閱讀輸入,通過思維導圖把與traveling相關的材料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級用圖表現(xiàn)出來,利用四個主題關鍵詞destination, transportation, accommodation, attention建立鏈接,為學生的高效寫作輸出做好鋪墊。課前先讓學生總結與旅游相關的詞匯,提取前面閱讀訓練中的語料進行話題寫作,用思維導圖設計讓詞匯教學自然不著痕,能夠巧妙滲透在讀寫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整堂課在同一主題意義traveling的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和學習策略運用,注重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學內容通過思維可視化,以多模態(tài)形式呈現(xiàn),既包括口頭和書面,也包括音頻和視頻,由點及面,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目標定位在通過運用恰當?shù)脑~匯和語法結構,在設定的語境中完成書面表達的寫作要求。學法指導定位在學生課前做好閱讀預習,完成閱讀思維導圖,課中做好寫作準備,完成寫作思維導圖。這樣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有方且準確高效。在課堂中學生通過小組共同完成思維導圖,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高效課堂,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高了英語課堂效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在閱讀中思維可視化
在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中,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復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一種認知結構的單元??梢?,圖式對于語言建構的重要性。以“Travelling”為主題,是學生熟悉又比較關心的話題,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有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首先,通過設計與travel相關的閱讀任務來激發(fā)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章進行設想和期望,給學生足夠的語言輸入,學生能夠通過群文閱讀對相關話題進行充分的語言表達的詞匯儲備,做好一級思維導圖。接著,深層理解語篇信息,設計信息填充題的方式來概括和總結文章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接著畫出二級思維導圖。最后,在語篇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分析對比,探討同一話題、不同體裁閱讀篇章的結構特點。完成三級思維導圖,最終制作出完整的思維導圖。
[Travelling] [transportation] [destination] [accommodation][attention]
可以看出,學生先閱讀文本,然后通過文本圖式化,梳理和組織信息、建構模塊化知識。既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為記憶環(huán)節(jié)搭好了框架,為進一步的語言使用積累了素材。同時,這種理解性的學習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中的分析、歸納和概括能力。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隱性思維漸漸顯性化,同時也培養(yǎng)了核心素養(yǎng)。
(二)在寫作中思維可視化
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tài)度和行為,不茫然接受一種觀點,不武斷地拒絕一種思想。通過質疑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要求學生關注文章的意義,找到文章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概括出與旅游相關的四個方面:destination, transportation, accommodation, attention做一級思維導圖。接著,利用四個關鍵詞以問題式引導學生拓展出句子,如:(1)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y? (2) How will you go there? (3) How long will you stay there? (4) What will you need to notice? (5) What do you want to do during your trip? 從而完成二級思維導圖。最后,小組先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三級思維導圖,再通過小組對比形式,質疑比較了各個小組之間對旅游中四個方面的不同闡述,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可以看出,在讀后階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質疑作者和主題探究。在嘗試中,學生的質疑精神不斷提升。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推理和反思,既抓了雙基教學,又兼顧了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批判性思維中的思辨和評價能力。
總之,以發(fā)散思維的方式將復雜枯燥的教學內容可視化、簡單化、形象化,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增進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培養(yǎng)其提煉關鍵信息、綜合分析邏輯關系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實現(xiàn)教學一體化。將思維可視化同高中課堂密切聯(lián)系,促進教學有效性提高。思維可視化的文本解讀,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整體結構,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內部邏輯關系,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促進對閱讀材料整體意義的把握,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將思維過程可視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實現(xiàn)了語言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思維品質,提高核心素養(yǎng)。
*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英語思維可視化教學探究”(課題編號:2006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