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聞名

小朋友們在河北崇禮云頂滑雪場參加滑雪活動(楊世堯/ 攝)
2022年北京冬奧會雖已落幕,但中國冬季運動的春天才剛剛到來。
專門從事中國市場調研的咨詢公司大學咨詢(Daxue Consulting)在一篇題為《中國冬季運動的雄心遠超2022》的調查報告中指出,盡管冬季運動在中國開展的時間還不到20年,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已是全世界最快的,市場規模有望在北京冬奧會后超過8000億元,2025年將達到1萬億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京冬奧會僅僅是達到那個宏大目標過程的一站?!眻蟾嬷赋?。
眾所周知,自從北京2015年獲得冬奧會主辦權,7年時間里中國已有超過3億人走上冰雪。
冬季運動如今在中國有多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今年2月發表的《沒雪,沒問題:中國冬季運動大發展》報道認為,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全中國各地的孩子現在可能都有機會參與冰雪運動。即使是在中國最溫暖的地方,室內滑雪場、仿真雪場和滑冰場都隨處可見,人們可以在20多攝氏度的氣溫里暢快地上冰雪。
滑雪,特別是單板滑雪是社交媒體上人們最愛“曬”的照片。
美國在線新聞網站Quartz則報道說,中國上海擁有據稱是全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中國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室內滑雪場數量最多的國家,共36家(其次是印度10家、芬蘭8家、荷蘭7家、英國德國各6家、日本4家),即使在疫情使室內群聚活動受限的情況下,室內滑雪場的滑雪者仍然占到了2020年全中國1288萬滑雪者的五分之一還多。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的觀察是,中國年輕一代已經把他們的目光從籃球、足球和體操擴展到了冰球和滑雪,家長們也樂意花錢送孩子去學冰球和滑冰。
NPR采訪了一個8歲的北京孩子,他4歲就上冰,現在每周訓練7小時,人生理想是“做一位冰球運動員,為國爭光”。
北京冬奧會期間脫穎而出的明星運動員對于中國冰雪文化的養成也至關重要。比如谷愛凌將激勵更多女孩加入冰雪運動?;踊橇硪豁椩谥袊鴿摿o限的運動項目,如陳巍、羽生結弦等國際運動員在中國都擁有大量粉絲。
《體育超級大國:中國爭做全球最佳的內幕觀察》作者馬克·德雷爾(Mark Dreyer)在書中寫道:“籌辦冬奧會的過程,讓冰雪運動真正在中國普及化、時尚化,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對于冬季運動已有一種自發的向往——他們意識到這些運動項目不僅是孩子可以學習的,也是他們自己可以嘗試的?!?/p>
美國在線新聞網站Quartz還認為,“中國已經獲得了冬季體育銷售大賽的勝利”。
他們舉例說,冬奧會助推了冬季體育裝備需求在虎年春節達到歷史高點?;⒛甏汗澕倨谥?,電商平臺天貓上滑雪裝備的銷售額增加了180%,冰上運動裝備的銷售額更是增加了3倍多。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中冰雪相關的度假旅游比上一年增加了30%。
10年前,中國熟悉冰雪運動的人還很少。自從北京2015年獲得冬奧會主辦權以來,中國的滑雪場數量已經增加了40%,約有800家,滑冰場則翻了3倍,超過650家(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到2020年,冬季體育產業總值達到了6000億元。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從2015年以來中國已經有超過3.46億人參加了冬季運動,相當于中國人口的約四分之一。中國設定的新目標是,到2025年冬季運動產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572億美元)。
雅虎財經則關注到,中國已經把冬季運動擴展向年輕一代。
到2021年底,全中國約有3000所學校已經把冬季運動加入了課程表,包括寒冷的北方和溫暖的南方,“在無雪地區,學生可以在仿雪環境中練習”。
北京青年冰球聯盟已是亞洲最大的青年冰球聯盟,2019年共有2913名中學生參與。
與此同時,冬季運動的大發展,還幫助冬季運動所在地的人們找到工作,脫離貧困?!爸袊具\動游客數量已從2016-2017雪季的1.7億人,增加到了2021-2022雪季的2.54億人,2021-2022雪季中國冰雪旅游業的收入已經達到3900億元,這也讓冰雪運動所在地的居民有動力創造一個全新、有活力的產業?!彼麄儗懙馈?/p>
比如,冬奧會舉辦地之一的河北崇禮,目前已有五分之一的居民從事冰雪服務業。到2021年6月,崇禮所在的張家口市所有12個貧困縣(區)、1970個村子、共93.9萬人都已脫貧。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說,“冰雪運動對于周邊鄉村的經濟推動作用顯而易見”。
比如,在北京延慶一個可以遠眺冬奧會滑雪場的村莊,20多個本來幾乎空置的傳統四合院因此被改建成了酒店和咖啡館。村里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因此找到了做管家和清潔工的工作,“過去一年中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一個原本破敗的村莊也變身成了“時尚的京城郊野”。
北京冬奧會期間,時尚媒體《WWD國際時尚特訊》也發表了題為 《北京冬奧之后,“3 億人上冰雪”將引領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去向何方?》的長篇報道。
報道指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隨著冬奧賽事的持續推進,市場對與奧運相關服裝企業的關注度持續走高,“在冰雪經濟產業鏈上的紡織服裝產業,是冰雪‘冷資源’中的‘熱門賽道’”。
更重要的是,冬奧開幕式上的中國服裝,以及冬奧期間備受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熱寵”的中國品牌,早已走過小作坊、低技術含量的早期競爭階段。今天的中國服裝所代表的,是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
“冬奧,將可能成為以服裝為代表的中國時尚產業分水嶺,中國時尚自此將正式向以文化、科技、綠色為關鍵詞的新發展里程邁進。”文章寫道。
比如,由中國品牌安踏聯手北京服裝學院奧運服飾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冬奧會官方賽時制服裝備中,蘊藏了“熾熱科技”這個御寒保暖黑科技。
如何在冰天雪地中實現“熾熱”?其中的立體結構保暖材料聚熱棉,具有光蓄熱性能,熱量流失阻隔效果提升約20%。遠紅外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可顯著提升遠紅外輻照升溫。面料中的超級羽絨則附著納米級保護層,防水防潮的同時比普通羽絨增加30%蓬松度,超強保暖。
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未來,新型纖維材料、新型非織造材料、智能紡織材料以及生態染整材料在內的紡織新材料創新,將是中國冰雪運動服裝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p>

2月17日,西安市一家滑雪裝備店內,店面負責人趙凱在保養客戶的滑雪板(邵瑞/ 攝)
咨詢公司大學咨詢(Daxue consulting)指出,迅猛發展的中國冬季運動同樣面臨挑戰。
首先是需求猛增后,缺乏合格的教練和管理人才。其次是價格問題。他們認為,中國的冰雪產業發展現狀與上世紀60年代的歐洲很相似:初學者多,價格較貴。盡管中國中等收入階層收入穩步增長,但冬季運動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昂貴的愛好。如何推動產業日益成熟、裝備水平提升、價格最終下降到普通人均可負擔,是中國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但中國正在著手應對這些挑戰。比如中國政府和奧地利政府已經達成協議,將共同訓練1000位中國滑雪教練。
中國也正在擴建冬季運動基礎設施,“做大蛋糕”。到2022年底,中國將擁有650個滑冰場(其中500家是新建)和800家滑雪場。參與冬季運動的中國企業數目已經從2015年的1950家,增加到了2020年的4650家?;┑揽傞L將達到3500公里,總面積1億平方米。
中國還引入了大規模教育項目,讓年輕一代熟悉冬季項目。
除滑雪外,滑冰也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在2003年還只有21個專業室內滑冰場,2011年增加到59個,2016年底猛增至188個,2022年則有望增加到650個。這與政府的大力促進是分不開的。比如北京市政府出臺規劃,到2022年每個區都要至少有一個面積在1800平米以上的新建室內滑冰場。
中國冬季運動的大發展,也為全球冬季體育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日本的滑雪場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超過半數中國海外滑雪者選擇前往日本。緊隨其后受益的是歐洲和北美的滑雪場,各吸引了20%和18%的中國海外滑雪人群。為了擁抱這個商機,不少海外滑雪場紛紛上線了中文網站,并開始提供中文滑雪教練服務。
冬季運動相關服裝、裝備和機械也隨之受益,如法國運動器材品牌迪卡儂、滑雪板品牌波頓(burton)等都已經在中國市場走紅,海外的滑雪教練也開始來中國“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