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代塞罕壩人艱苦創業、接續奮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造了“沙地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跟隨線路了解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史、發展史,艱苦創業史,弘揚“塞罕壩精神”。

美麗的塞罕壩風光

20世紀60年代初,沙石峪人民面對“土如珍珠水如油,滿山遍野大石頭”的惡劣農業生產條件,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人間奇跡。走進沙石峪陳列館,了解沙石峪人戰天斗地的奮斗史,深切感受到沙石峪人“當代愚公”精神。

耿長鎖在冀中抗日根據地辦起了全國第一個土地合伙組,領導饒陽縣五公村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被毛澤東譽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走進耿長鎖紀念館,探尋這位全國著名勞動模范不平凡的人生,感受共產黨人不變的信仰和執著的信念。

人民公仆呂玉蘭帶領家鄉人民造林治沙、艱苦創業,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楷模,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尋訪呂玉蘭紀念館,了解呂玉蘭帶領家鄉人民防風治沙,艱苦創業的光輝事跡,感悟她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

馬萬水曾任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帶領團隊多次創造全國掘進記錄,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凡的業績,將美好年華奉獻給了新中國的礦山事業。走進馬萬水博物館,了解馬萬水的先進事跡,學習他永爭先進、永攀高峰的進取精神。

李保國教授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的第一線,他帶領學生們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全力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跟隨線路深入了解李保國教授的先進事跡,學習脫貧攻堅過程中求真務實的實干精神。

河北農業大學感恩碑記

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碑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