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斌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河水利管理處,甘肅 武威 733006)
為了適應大田節水技術的應用,深入推進水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節水增收,對玉米生育期的灌水進行了觀測,通過記錄對比分析玉米需水量。加強組織宣傳培訓,認真學習節水知識,對用水戶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使廣大用水戶了解大田玉米灌溉的技術要點,因地制宜地編寫配水方案,堅持“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統籌使用”的原則,結合灌區用水戶大田玉米種植情況,建立專門的工作機構,編制相應的配水方案,做好節水工作。積極引導廣大用水戶主動參與到大田玉米配水模式的示范應用中,在確保水權總量不突破地前提下,達到豐收增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確保大田玉米配水模式能夠順利推行。針對黃羊灌區種植大田玉米節水技術的要求,結合實際的示范點進行不同模式的用水量及效益對比,及時找出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逐步完善、推進黃羊灌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完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目標,保障灌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推行大田玉米的節水灌溉技術,能達到節水增收的目的,對提高農民節水增收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堅持以推進農民用水戶應用大田玉米節水灌溉技術為核心,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節水增收效益為目標,以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優化配置為內容,形成政府引導、部門配合、公眾參與的供用水新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培訓,各用水協會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密切配合,認真學習大田玉米灌溉配水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動員,使農民掌握節水灌溉技術要點。按照大田玉米種植模式,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配水灌溉制度,細化斗、農渠系供水方案,加強田間用水管理,為灌區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全面推行以全膜壟作溝灌玉米為主的大田節水技術,本著實驗總結、示范帶動、推廣應用的原則,結合灌區實際,實行重點示范與逐步分區域推廣相結合的推廣方式。
對灌區大田節水技術推廣區域種植的農作物,供用水上堅守用水總量宏觀控制,嚴格用水微觀定額管理指標,把灌區供水調配方案與實際用水管理相結合,把輪次水量分配與作物需水規律相結合,建立供水管理和作物需水灌溉相結合的機制,保證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灌區的配水方式要逐步適應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當上游來水偏少,供水量不足時,對以渠系為單元進行區域化連片集中的全膜壟作溝灌玉米,可采取適時優先供水。宣傳和動員用水戶合理用水,逐步提高單方水效益。
統籌兼顧防汛、調水、灌溉,水資源調度應逐漸適應灌區區域化、產業化、高效益的農業種植模式,通過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完善供用水制度,為各類節水技術發展提供用水保障和優質服務。
針對黃羊河灌區目前主要推廣的大田作物種植模式,結合配水、供水和用水3 個環節以及不同供水水源,提出3 種不同種植模式下的配水模式,即全膜平作配水模式、地表水全膜壟作溝灌配水模式、地下水全膜壟作溝播溝灌配水模式。
根據黃羊河水庫汛期控制的有關規定,結合黃羊河上游時段來水特點與水庫調蓄能力,針對大田作物生育期需水規律,進行灌區供用水平衡分析,以水定種植規模,以水定種植結構。
目前全膜平作模式已在全灌區推廣,全膜壟作溝灌栽培技術已選擇田間配套種植,地塊平整,土壤條件好,用水組織較強的協會開展試點,3 種配水模式均要求作物進行區域化種植,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配水模式的實施應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實施主體是農民用水戶協會和用水戶,鄉(鎮)水資源辦公室和水利技術人員應加大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充分激發用水戶的自我管理。
在灌溉過程中灌區實行以干、支、斗渠為單位統一灌溉,減少水資源的損失,利用好有限的資源。
調整配水方式,實行多口分流。在灌水過程中,斗渠流量控制在0.2 m3/s 之內,且應選擇開2~3條地頭溝同時灌水。
所有協會要按全膜平作大田玉米面積編制配水到戶、分時到田方案。各斗、農渠沿水流方向對地塊進行編號,按設計灌水定額把各輪次的配水量依據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塊,根據農渠的供水流量計算出每塊地灌水需要的時間。灌溉過程中嚴格實行分時到田的灌溉方式,按地塊序號逐塊進行灌溉。
應在斗渠和農渠分水口配上量水設施,為灌溉期間準確調水、分時到戶創造良好條件。
實施田間灌溉的主體是農民用水者協會,各協會及用水小組必須建立健全制度、灌水組織,嚴格按配置方案落實全年各輪次配置的水量。初擬灌溉制度(參照市農技中心2019 年田間驗證結果),具體情況見表1、表2。

表1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1

表2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2
全膜壟作溝灌玉米以斗渠為區域種植,種植面積達到98%以上。實行以支、斗渠為區域統一配水的方式。
斗口供水流量控制到0.308 m3/s,按2 條農渠灌溉,每條農渠流量0.154 m3/s,農口流量大于0.154 m3/s 時,應同時在多塊或多塊以上的地塊進行灌溉。
壟膜溝灌玉米適宜的單溝流量控制在0.05~0.08 m3/s,以避免灌水過程中壟面被淹,造成水量浪費。在灌溉時要根據農渠流量確定逐溝灌或多溝灌,當田塊進水口流量在0.05 m3/s 以下時,一般進行逐溝灌;當進水口流量在0.154~0.308 m3/s 時,一般進行多溝灌,且預留地頭溝,不進行地膜覆蓋,以便于向各壟溝輸水。
應在斗渠和農渠分水口上配置量水設施,為灌溉期間準確分水、分時到戶、配水到田創造條件。
要求在灌溉前對壟溝進行整理,保證輸水暢通,所有協會按全膜壟作溝灌玉米面積編制配水到戶、分時到田方案。各斗、農渠沿水流方向對地塊進行編號,按設計灌水定額把各輪次的配水量依據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塊,根據農渠的供水流量計算出每塊地灌水需要的時間,灌水時按地塊序號灌溉。灌溉時要結合現狀, 地塊長度在100 m 以上時應引水至2/3 處分區灌溉。
按支渠續灌、斗渠輪灌的方式進行配水。將各輪次作物的配水量依據面積、灌水定額和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塊,根據農渠的供水流量計算出每塊地的灌水時間進行灌溉。
實施田間灌溉的主體是農民用水者協會,各協會及用水小組必須建立健全管水、灌水制度,制訂嚴密的田間灌水方案,控制灌水定額,控制進入田間流量,落實輪次配置水量。初擬灌溉制度(參照市農技中心2019 年田間驗證結果),具體情況見表3、表4。

表3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3

表4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4
以機井農(井)渠為單元進行區域化種植,區域化種植面積達到95%以上。實行以農(井)渠為單元的統一供水灌溉方式。
根據灌區機井井口流量0.033 3~0.044 4 m3/s,流量小于0.03 m3/s 的進行逐溝灌,大于0.03 m3/s進行多溝灌,以不淹壟面為原則。
田間實行配水到戶、分時到田措施,所有協會按全膜壟作溝灌玉米面積編制配水到戶、分時到田方案。農井渠沿水流方向對地塊進行編號,按設計灌水定額把各輪次的配水量依據渠道利用率折算到井口,根據機井單位提水量計算出每塊地灌水需要的時間, 逐一分配到每塊地上,灌水時按地塊序號灌溉。灌溉時要結合灌區現狀地形條件、地塊長度在80 m 以上時應引水至1/2處分區灌溉。
實施田間灌溉的主體是農民用水者協會,各協會及用水小組必須建立健全管水、灌水組織。制定嚴格的田間供水方案,控制灌水定額,落實輪次配置水量。初擬灌溉制度(參照市農技中心2019 年田間驗證結果),具體情況見表5、表6。

表5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5

表6 灌水時間與灌水定額分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