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紅
(甘肅省靖遠縣科學技術開發咨詢服務中心,甘肅 靖遠 730699)
進入21 世紀后,為了滿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要求,枸杞產業逐步向良種化、規范化、機械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相關人員從基礎理論研究、品種選育、栽培模式、病蟲害綜合防治、生態調控、降低成本、檢測檢驗等方面人手,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改進栽培技術,機械作業、節水灌溉、測土施肥、生態防控等措施先后被應用于生產中,推動了枸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枸杞產業已成為靖遠縣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由于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枸杞產區的產地環境和枸杞產品被污染,枸杞樹大量死亡,副效應日益凸顯。為了研究出適宜靖遠縣枸杞產業發展的N、P、K 肥配方施肥技術,促進枸杞樹體恢復、生長,以當地牲畜糞便和有機菌肥為原料,進行了本次試驗。
試驗設在靖遠縣五合鎮白塔村,試驗區總面積約3 333.3 m2,土壤質地為淡灰鈣土,排灌暢通。枸杞種植行株距為3 m×1 m,樹形為自然半圓形,樹齡為4 年、6 年,樹體基本一致,生長發育正常。試驗區位于引黃灌區,光熱條件良好。3 個試驗田均為中低產田,土壤測試結果見表1、表2。

表1 春季枸杞施肥前土壤測試結果(4 年樹齡)

表2 春季枸杞施肥前土壤測試結果(6 年樹齡)
供試枸杞為寧杞1 號。4 年樹齡和6 年樹齡分別設3 個試驗點,各試驗點均設習慣施肥、枸杞專用微生物有機肥配方2 個處理(簡稱配方施肥),不設重復(表3)。小區面積252.0~387.2 m2。枸杞專用配方肥由寧夏中農金合農資有限公司生產,習慣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為主。根據不同生長期的需水情況,分別在4 月18 日、6 月10 日、8 月5 日進行3 次灌水,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表3 各處理施肥量
由表4 可知,習慣施肥區與配方施肥區各生育時期相差不大,說明施肥量和不同肥料品種對枸杞生育期無明顯影響。

表4 枸杞生育期調查
收獲后各處理分別取0~20 cm、20~50 cm 土層樣品,測定其理化性狀。由表5、表6 可知,4 年樹齡和6 年樹齡的枸杞在習慣施肥區與配方施肥區不同土層吸收消耗養分量完全不一樣,0~20 cm 土層和20~50 cm 土層都需要消耗大量養分。

表5 秋季枸杞收獲后土壤養分含量(4 年樹齡)

表6 秋季枸杞收獲后土壤養分含量(6 年樹齡)
由表7 可知,4 年樹齡配方施肥區增產效果明顯,平均干果產量為10 680 kg/hm2,較習慣施肥區增產355.48 kg/hm2,增產率3.44%。較習慣施肥區增加產值18 485 kg/ hm2,節約肥料成本475 元/hm2,除去水費、人工工資等費用后經濟效益增加7 394 元/hm2。

表7 施肥處理的枸杞干果增產增收結果(4 年樹齡)
由表8 可知,6 年樹齡配方施肥區增產效果明顯,平均產量為10 855 kg/hm2,較習慣施肥區增產354.81 kg/hm2,增產率為3.38%。較習慣施肥區增加產值18 450 kg/hm2,節約肥料成本405 元/hm2,除去水費、人工工資等費用后經濟效益增加7 380 元/hm2。

表8 枸杞干果增產增收結果(6 年樹齡)
試驗結果表明:4 年樹齡和6 年樹齡的枸杞,在習慣施肥區與配方施肥區不同土層吸收消耗養分量完全不同,0~20 cm 土層和20~50 cm 土層都需要消耗大量養分;4 年樹齡和6 年樹齡配方施肥區均較習慣施肥區增產明顯,增產率分別為3.44%、3.38%,經濟效益分別增加了7 394 元/hm2、7 380元/hm2。為使枸杞氮磷鉀配方施肥更加科學合理,還需進一步研究枸杞生長發育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規律及其保障供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