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王娟娟
(湖北開放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4)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高校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1];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廣泛共識,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這需要學生深入創作一線進行實習實踐,但是,從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多數設計類公司自身的公司規模受限,無法一次性滿足大量學生的實習需求。并且在實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企業也不愿意讓學生接觸到實質性的設計環節,這使得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鍛煉[1]。從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的師資力量上看,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隊伍當前還比較缺乏,有待進一步擴充。具體體現在質量和數量兩大方面.首先,數量上不足,造成教師授課、輔導的負擔過程,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程、教學的創新與探索。其次,缺少懂設計、懂市場、懂營銷的復合性人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并且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綜合因素影響之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實際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亟待變革[2]。
《定格美術造型》課程改革切入“項目化教學”,以“項目+流程+案例”的項目導向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案例實施教學模式。課程教學中,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課程大作業要求制作一本原創的超輕粘土制作教程,指導老師擔任書籍制作總監和責任編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分步拍攝并排版,最后共同完成一本《定格美術造型——超輕粘土制作教程》。在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其主要特色在于采用了項目制。《定格美術造型》課程改革中有60%是原有課程,有40%是改革課程,并將項目融入課堂。在有效單位時間內完成了超教學任務量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真正做到了高效課堂。
《定格美術造型》課程改革后,分為了解與粘土的相關基本知識講解、基礎簡單造型臨摹練習和基礎復雜造型臨摹練習、細節把握、基礎簡單造型創作練習和基礎復雜造型創作練習、綜合創作練習、課程習作展覽這6 個環節。比改革前多了細節把握、實驗性創作練習、課程習作展覽這3個環節。
基礎復雜造型臨摹練習后添加的一個實踐環節,當學生在遇到復雜的粘土造型時,會出現制作不精致的問題,所以專業教師要求學生制作第二遍或第三遍,在反復練習和比較的過程中,精益求精。
實驗性創作練習環節有兩個內容,一是制作一本指導性教程性粘土書;二是制作相關的衍生品設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結合了該學期卡通繪畫課程,對卡通形象的一個立面理解,培養學生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和感興趣的東西。手工制作蘊含了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造的一系列過程,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3]。完整的書籍制作流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體驗到項目中所要面臨的問題和難題,并提前接觸、參與項目,從而真正做到學校與企業接軌,教學過程與制作過程接軌。
課程習作展覽環節的重要性在于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且起到督促教學的作用。在互動評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分享自己在實踐中的經驗和樂趣,在寓教于樂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更加自信。
《定格美術造型》課程改革切入“項目化教學”,以“項目+流程+案例”的項目導向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案例實施教學模式。課程教學中,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課程大作業要求制作一本原創的超輕粘土制作教程,指導老師擔任書籍制作總監和責任編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分步拍攝并排版,最后共同完成一本《定格美術造型——超輕粘土制作教程》。2名專業老師帶領插畫班5 位同學在4 個月的時間內完成3 本超輕粘土制作教程,并出版發行。這套手工書系列圖書還參加了參加2016年深圳文博會的展覽,這是傳媒藝術學院項目化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也是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走向市場的有益嘗試。
課程改革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績并實現對成果的鞏固,就需要做一定的延伸和拓展,由于之前的《定格美術造型》課程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因此,在課程改革中針對原有的模式進行一定的拓展,對后期的《插畫衍生品設計》課程再做改革,下面簡要介紹一些探索經驗。
學習是有特定規律的活動,在進行課程改革時,要從人的認知規律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專業基礎,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安排與組織。在課程中,要能夠體現出層次性、漸進性,要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理論知識實現成長,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對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課程來說,在進行課程改革時,需要考慮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連貫性,將課程與職業技能對接市場崗位的具體需求,實現綜合模塊能力的共同開發。在進行改革設計的過程中,要使每個具有連貫體系的階段性課程,或單獨課程能夠與相對應的職業技術能力相匹配,即,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根據從事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等對學生進行要求,使高職學生能夠在實習實踐中具備職業的創新思維能力、責任意識、團隊意識等[4]。
在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中,教師大多以直接講授課程內容或具體知識為主要形式,學生需要在知識學習中接收、理解、內化知識點。然而,由于高職教育中學生普遍在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上較微弱,尤其是對于一些文字類知識。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規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也能夠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不再成為高高在上的單純性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實踐情況的了解,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職業素養,進而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職業的基本操守,這也是未來學生在步入社會進入職場時所需要具備的重要內容。在進行課程改革時,要確定確立課程性質、確定課程與行業之間的聯系,并在培養方案中設置承上啟下的銜接部分,這需要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制定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邊實踐邊學習。同時,教師要做好市場調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定格美術造型》真正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完成訓練,通過實際的工作完成學習。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將課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和知識,具體拆解成一個個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了能力的提升、知識的進步,在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下,實現新舊知識的高效互動。任務驅動的價值在于給予學生充分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學生能夠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并且更加具有學習拆解成具有層次性任務活動,更加便于執行。項目教學的優點在于能夠為學生創設出真實、具體的情境,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項目中提供的條件、任務進行實踐操作,并且能夠在項目中獲得具體的成果,學生不僅在項目中實現了知識的演練,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而且完成項目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報酬和獎勵,能夠給予學生以滿足感和積極性[5]。
“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和工作情境,有效實現了產學結合一體化。學生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也對《定格美術造型》的知識有所認識,并能有效運用。同時,在工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熟悉市場,熟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了解差異化、多元化的審美,這對于學生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進步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考評時,也可以以具體的項目化考核為基礎,根據學生本身的崗位能力起點,設計相應的考核評價方案。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態度、質量、效率等進行成績評定,這種考核方式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作業評分標準,更多地采用企業的任務式考評體系,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在項目教學之下,課程內的幾大主要部分被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的集合,每個項目又由若干組進行分別完成,每組內設計有一名組長和若干組員,學生在具體的職場情境下,以每組競爭的形式進行項目完成和項目匯報,而在考評環節,主要由各小組針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提案匯報,以比稿的形式進行競爭。這種模式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也能夠在這種模式下進一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解決問題,更好地起到指導作用。
課程改革延展性探索時,必須要明確課程發展目標,不能偏離主題,要聚焦于職業發展能力要求,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要針對具體的職業要求制定課程改革和延展目標;要培養一專多能的設計人才,實施專業方向寬口徑的改革策略,提升藝術專業的復合性、實用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展學生的就業技能,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和課程改革。
目前,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之下,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時代契機,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規模也不斷擴張,為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工作室項目教學成為重要的應用方案。通過學校與企業有效合作,將真實項目引入校內工作室中,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效對接,這對于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效果,都具有重要價值,如何發揮好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優勢,需要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發展的方向,深刻理解藝術設計本身對于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并在課程組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對接。工作室教學本身將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實踐中,能夠在真實的工作流程中培養學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整體的團隊合作能力,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崗位技能的培訓具有重要價值,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中深刻理解學習,對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開展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時,需要優選相應的項目,使課程教學內容與社會就業市場相接軌,在設備投入和具體要求上,都要與實際的市場情況相一致。同時,要保障師資和人員配備,吸引更多的優秀設計公司前來工作室開展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強強合作。
推行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這是一從作業到作品,從作品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成長過程。如果教學過程中,老師給出的標準比較低,那么最后學生提交的也就只能是作業,而不是作品[6]。實驗性項目必須按照項目化流程和標準來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打造學校的品牌,更好地推進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的長遠發展,學生在高標準的要求下也會有反思和對專業技能更高的要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學生如果能提前接觸社會并獲得平等的待遇,也會對自身有一個高要求。做項目的時候對待項目的心態會發生轉變,不是學生在幫指導老師做事,而是自身在項目中的成長,擺正積極的態度,做項目時就不會是被動,而是主動完成,并積極去協調和解決問題。
高職教育不只為了教授專業技能,而要通過藝術設計項目去培養和喚醒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教育要培養學生宏觀、開闊的格局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還要讓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成為以后創新創業的職業習慣。除了培養學生的智商和情商之外,也要培養學生的“愛商”,也就是情懷、責任和擔當[7]。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學生除了專業能力強,還需要具備意志力、責任心、冒險精神和挫折承受力等心理特征。創新創業認知和態度參與并決定個人創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導向作用。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是創新創業思維的基礎。因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不僅要重視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更要創新創業人格的錘煉和創新創業認知、態度的培養。
“課程與項目融合”通過“課程項目化”“項目課程化”來實現。“課程項目化”是將原有課程體系中的知識與技能要求融入系列創業訓練項目之中,將課程體系轉化為創業項目體系。“項目課程化”是基于創新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與素質要求,重新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全新課程體系。指導教師將自己所做的項目講授于學生,并在課堂中與學生共同制作項目,專業教師應該加強指導工作,并且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8]。在初級階段,作為項目執行團隊的學生,不需要完全了解指導老師的意圖,只需要按照要求和標準去執行即可,在執行中理解和領會項目運行的流程。對于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學生,可以把想法告訴指導老師,和老師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的不足。想法、時間、精力和能力都匹配的時候,指導老師只做引導,起著鼓勵和輔助作用,指導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指導方案,提升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今后的高職藝術專業教學中,要能真正滿足職業教育的要求,要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轉變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鍛煉出“有素養、懂藝術、會設計、能制作”及綜合應用能力強、適應社會用人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