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文體旅游局 貴州遵義 563200)
老年群體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并且屬于各項活動內部的主要參與者,促進了群眾活動體系的變革與發展。社會的進步與群眾文化的不斷更新,為老年群體文化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實現了對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大量的老年群體融入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并且成為了文化的主要參與者,其自身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1]。
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增加老年群體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還促進了我國和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推進。因此,各級政府以及社會的支持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也至關重要,為其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運行平臺,保障以老年群體為主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獲得理想的文化傳承效果。另外,由于老年群體的空余時間較多,并且具備良好的作息習慣,促使老年群體參與到了群眾文化的發展以及建設過程當中,有助于發揮出老年群體的積極性、組織性以及紀律性等多方面的特點,并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實施。現階段,大多數的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都需要依靠社區以及企業等組織的自發性支撐,并開展相應的群眾文化活動基礎建設項目,但由于實際的活動過程存在不規范的行為,導致群眾文化活動在實施階段缺乏完善性的保障,同時也難以確保互動交流平臺的持續性運轉,導致使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機制不能長久地運行[2-3]。老年群體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并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平臺的搭建過程中,有助于保障群眾化活動的規范化與標準化轉型。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對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做出了合理的規劃,加強了對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階段的重視程度,對老年群體文化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創新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支撐,為其提供了充足的運動以及活動場所,在規范化的管理制度的指導下,推動了文化平臺建設的整體進程。
在群眾文化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地位十分重要。只有把傳統文化與群眾文化相融合,使其達到協調統一的發展才能有限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在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更好地被群眾所接受,從而達到良性的循環發展,從而達成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基礎目標。老年群體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4]。一方面,老年群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要明顯高于年輕人,他們在傳統文化推廣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以老年群體與傳統文化活動的關系密不可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有著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并這一原因促使老年群體為群眾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老年群體在長期化的生活以及工作過程當中,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儲備與文化底蘊,并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與文化傳承、理解能力,同時對于傳統文化也具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見解,從而成為了主要的文化傳承與發展載體。不僅如此,老年群體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實踐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著更深的感悟,可以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自身對于傳統文化的研究與理解傳遞給大眾,確保更多的民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并加深對于群眾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為傳統文化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5]。
在群眾文化活動長期化發展的過程中,促使社會各界引起了對此項活動的高度重視,但由于依然采用的是單一化的活動形式,從而降低了大眾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群眾文化活動難以得到有序開展。現階段已經逐漸進入了老齡化的時代,而大多數的老年人也積極地參與到了群眾文化活動以及文化建設工程當中,推動了文化活動形式不斷創新,促進以老年群體為主的群眾文化活動逐漸走向了繁榮昌盛的時期。另外,在不同地區宣傳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當中,在創新理念的支撐下,打造了以企業經營、合作共贏為主的活動形式,推動了群眾文化活動與社會經濟建設的協同發展。目前老年群體已經打破了傳統以唱歌、跳舞為主文化活動形式的局限性,并融合了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撐下,拓展了多樣化的信息獲取渠道,實現了對群眾文化內容的全方位了解,通過對文化活動形式的不斷創新,打造了與老年群體需求相互契合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促使老年群體能夠在參與傳統文化傳播以及傳承工作的過程中,主動承擔起了文化志愿者的任務,以組建合唱團、參與演出等有效方式,使其在社區活動、鄉村建設、敬老院慰問以及企業的內部開展了相應的文化演出活動,推動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播,提高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普及程度,促進了文化活動形式的創新發展[6]。
一方面,需要充分地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途徑,加大對老年群體文化體育工作的宣傳力度,并實現宣傳范圍的廣泛性,從而確保老年群體能夠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為社會運行的穩定性以及和諧性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并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的全面化發展。除此之外,社會各界還需要加強對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并確保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主體人員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建設環節,在保障活動內容豐富性的基礎上,真實地展現出老年群體的精神風貌,從而加強老年群體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社會群體主動地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另一方面,還需要保持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確保文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能夠為老年群體提供適宜的活動場所,并帶來更加專業的指導與服務。另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管理部門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對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規模的合理化設計,打造與老年群體需求相互適應的文化娛樂場所,并建設與老年群體活動相關的特色服務項目。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需要為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創造便利性條件,并采取對外開放以及因地制宜的方法,為老年人創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場地。
通過對現階段的老齡化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并充分地滿足老年群體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及時地根據老年宜居環境的總體要求,將老年群體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納入文化服務體系以及城鄉規劃工作的過程當中,融入了財政方面的資源作為基礎支撐,同時還需要嚴格地遵循公益性、根本性以及便利性等原則。除此之外,還需要實現對各個基礎設施建設部門的統一管控,并加強各部門在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項目當中的合作力度,實現統籌規劃目標,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確保對群眾文化基礎設施的有效共享[7-8]。除此之外,還需要增設相應的參觀區域、瀏覽飯店、餐飲飯店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為惠民工程項目的建設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另外,還需要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部門的管理,通過明確現階段基礎設施功能與老年群體之間的適應程度,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可行性。同時,還需要建立老年群體文化活動中心,并且結合老年群體的生理特點以及特殊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實用性較強的文化用品與活動用具。
在城市老年群體文化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在消費偏好等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問題與不足,并為老年群體帶來了嚴重的利益損失,對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老年群體的旅游活動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的組成部分,需要提出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為老年群體的文化旅游活動予以正確的指導。首先,需要提升老年群體的文化辨別能力,通過對社區、居委會、媒體平臺以及互聯網等多種宣傳渠道的合理化利用,實現對良好文化知識的有效傳播,并擴大群眾文化知識的普及面積,實現對文化知識的科學運用,確保老年群體能夠在參與群眾文化旅游活動的過程中,及時地掌握正確的文化發展以及旅游經濟建設理念。其次,還需要引導老年群體能夠將日常的消費目標轉移到良好的文化附加值產品當中,并順應經濟的轉型趨勢,提升老年群體的消費水準,并結合老年群體的生活習慣與文化需求,適當地引領老年群體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以及旅游經濟發展環節中,提高老年群體的物質、文化以及生活水平。再次,老年群體也可以通過對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學習,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地了解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以及旅游咨詢,并保障信息接收環節的實時性,豐富自身的老年生活。最后,監管部門也需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理,對違法、違規的旅游商家以及旅游信息發布平臺予以嚴厲的打擊,通過對此類行為的嚴格查處,保障老年群體旅游活動的安全性,從而打造健康、積極的群眾文化旅游環境。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人民群眾思想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把不同地區特有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有效展現,從而打造更加優質的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區域,保障文化娛樂活動內容的豐富性,通過培養大眾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推動和諧社會的轉型進程,進一步達到提高民族文化傳承水平的效果。不僅如此,老年群體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創造者,對傳統以及其他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彰顯老年群體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的重要價值,并實現對繁榮文化、政策支撐、人力基礎以及資金支持等方面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地發揮出老年群體在社會當中的作用,在豐富老年群體晚年生活的基礎上,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建設與文化傳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