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園園
“她把我的光借走了,我的世界一片黑暗……”
這是我在班級溝通本中看到的一句話,短短一句話,傳遞的消極態度使我大吃一驚!這句話的落款是文文,她是一個性格內向、內心敏感的小姑娘。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很擔心她。趁著大課間,我邀請她陪我去操場走一走。
我先和她聊了聊最近的學習情況,察覺到她慢慢放松了,就詢問她最近有什么煩惱。文文猶豫再三,終于說出來了。原來,小萱是文文之前的同桌,她們一直是好朋友,但是最近換座位,小萱和悅悅坐在一起,她們也成了好朋友。文文下課找小萱聊天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悅悅經常用不會做題或者玩游戲等理由把小萱“借走”。文文覺得自己在她們之間好像是多余的,感到無比失落。文文說,她非常希望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朋友,一個不會被“借走”的朋友。
通過與文文聊天,我意識到,孩子渴望友誼,但缺乏對友誼的正確認識。他們眼中的友誼具有明顯的排他性,但真正的友誼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多元的。該怎樣引導他們呢?我陷入了深思。我想起文文說的“借走”,靈機一動,準備召開一場名為“借光”的主題班會。
在班會課上,我邀請提前溝通過的小萱和悅悅以及不知情的文文一起參與活動,給她們每人發了一根蠟燭。我先點亮了文文的蠟燭,問她:“這燭光代表著你對朋友的關愛之心,你愿意把它傳遞給你的好朋友嗎?”
文文主動用自己的蠟燭點燃了小萱的蠟燭,小萱說:“謝謝你,文文。你平時總是關心我,我感到很溫暖,能遇到你,是我的幸運。”
接著,悅悅說:“座位調整后,我和小萱成了新的同桌,也成了好朋友。”說完,她借用小萱的燭火點燃了自己的蠟燭。
這時,我說:“文文,你看,友誼就像這燭光一樣,是借不走的。你把燭光傳遞給了小萱,小萱把燭光傳遞給了悅悅,但你的燭光并沒有因此減少。”
接著,我引導她們把蠟燭放在一起,說:“看,燭光更亮、更暖了!友情就如同這燭光,光芒不會因為別人的加入而減少,反而會更加耀眼。只要用真誠呵護,友誼之光就會溫暖而明亮。這樣,我們不是丟失了朋友,而是收獲了更多的友誼啊!”
小萱說:“文文,我一直都是你的朋友,我們可以和悅悅一起玩,一起學習。多一個朋友,快樂也會更多的。”
文文、小萱、悅悅都開心地笑了,笑臉在燭光的映照下分外美麗。同學們也為她們送上熱烈的掌聲。
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呢?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得出:友誼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相互包容和接納;友誼如同點燃的燭光,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我也與大家分享了一些交友小技巧:要用真誠去播種,用信任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維護。
這次班會后,我明顯感受到了班級的變化:同學們的交友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體會到友誼的珍貴,遇到一些小矛盾時不再斤斤計較,逐漸學會了接納和包容。(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河南省鞏義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