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初陽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平昌縣建強組織、工作、服務、保障“四大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構建“人人享有、美美與共”的治理新格局。
建強“組織體系”,增強基層治理“引領力”。完善組織網絡。結合行政區劃調整,全面優化組織設置,推行產業鏈上建組織、聚居點上建組織、跨行業聯建黨組織、“機關、兩新、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等,構建縣鎮村組織治理體系。堅持縱向引領貫穿。構建“縣級部門-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單元-樓棟(院樓)-黨員中心戶”六級“縱向到底”黨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引領各類組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堅持橫向協調聯動。建立組織、政法、宣傳等部門橫向到邊“信息共享”聯動機制,定期集中分析研判治理形勢、問題短板、制定舉措、會商調處重大問題,形成協作聯動的治理格局。
建強“工作體系”,提高基層治理“執行力”。構建“黨委領導”責任機制。建立鎮(街道)“七辦五中心”,壓實組織建設、便民服務、產業引導、綜合治理等工作機構職責,確定鎮(街道)權責邊界,建立村依法自治事項和清單,實行村級事務準入制度,提高鎮村統籌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構建“縣級部門”指導機制。結合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堅持擴權賦能、減負強責,下放便民服務審批事項199項,采取部門業務骨干“巡回指導+重點指導”的方式,賦予履行職責必要的發展自主權、委托執法權、人事管理權,激發治理活力。推行“三治融合”治理機制。堅持“自治為本”,完善村(居)委會“兩約七會”自治制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把準“法治為要”,建立健全“廉政專干+村務監督委員會”,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突出“德治為魂”,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加強身邊典型選樹,持續培育鄉村文明新風。
建強“服務體系”,凝聚基層治理“向心力”。完善服務機構。建立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村(居)小組便民服務點“三級服務體系”,構建“資源、項目、需求”清單,逐步實現便民服務、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強服務隊伍。推行部門包村示范、干部駐村抓點、黨群結對解困等制度,因地制宜建好駐村工作隊、網格員服務隊等隊伍,常態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務活動。搭建服務平臺。用好“支部黨員微信群”“綜治中心”等平臺,大力推廣網上黨務、網上政務等信息服務,暢通訴求渠道,方便群眾辦事。
建強“保障體系”,提升基層治理“驅動力”。突出考核火力。推行權責清單管理制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治理工作納入縣級部門、鎮(街道)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健全以群眾“滿意、高興、答應”為主體衡量標準的治理評價體系和評價結果公開機制。匯聚工作合力。回引一批有意愿、有情懷、有能力的優秀農民工、創業成功人士擔任“名譽”村主任;精選一批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老律師等,回村擔任政策宣傳員、民情收集員、矛盾調解員。激發基層活力。建立城鄉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正常增長機制,研究出臺《村(社區)常職干部補助標準》等文件,根據工作年限、成效增長同比調整提高待遇;加強政策、資源、力量統籌力度,推動部門項目、資金投入、服務供給等向基層一線下沉,持續提升治理效能。(作者系中共平昌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