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芳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最初出現時只被人們當做泡茶的容器,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隨著紫砂藝人的不斷創新,紫砂壺被融入了更多的工藝美術形式,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體現了歷史性、文化性等藝術價值,讓人們趨之若鶩。歷經幾百年的發展由盛轉衰又衰復轉勝,紫砂壺遵循著歷史規律不斷成長,最終由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以高雅的姿態聳立于世界文化藝術之林。如今,紫砂壺不僅是實用器,它更象征著一種生活方式,象征著文人態度和詩意情懷,讓人們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也能偶爾擁有悠閑從容的時光,于忙里偷閑中返璞歸真,感受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欣賞一把壺,要從其造型入手,造型體現了一個人的氣質,一壺如一人,一把真正耐看的壺并不是各部位的簡單疊加,正如有時候單拎出來漂亮的五官湊到一起卻并不耐看,真正的美女或許是單看一個部位并不驚艷,但是五官、身材等十分協調,而給人以大方的氣質,從而驚艷了時光和歲月。紫砂壺造型豐富多樣,一把真正的好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或質樸、或清麗、或端莊,能從造型流露出自己的氣質和生命力。紫砂套組“茶當酒”(見圖1)由一把壺和一個口杯組成,在光器的造型基礎上輔以描金的裝飾技法,兩者相互呼應,給人以清雅大方的氣質。紫砂壺的造型如同酒壺,汲取了古代酒壺的式樣,壺身造型高雅挺拔,腹部圓潤飽滿,給人以有容乃大之感;上部為束頸形式,平緩過渡,十分自然,曲線柔和流暢,束頸較高,給人以高雅的氣質;壺底圈足,穩定地撐起壺身;壺蓋為壓蓋形式,與圈足上下呼應,圓形壺蓋穹起為半球形;橢球形壺鈕豎立在壺蓋中央位置,如同一顆飽滿的佛珠,與壺身造型比例協調,可謂畫龍點睛,流露出悠遠的禪意,提升了作品的意境美;三彎流修長優雅、轉折有度,與圈把相輔相成;耳型圈把堅挺有力,提把上揚,流、把銜接自然有勢,提升了作品的氣質。壺流與壺身之間以兩個相連的圓圈相接,別有一番意趣。同時,茶壺還采用描金的裝飾技法,在束頸部分描飾金色不規則狀線條,如同自然而生的吉祥紋,給人以和諧高雅的意境。茶杯造型與紫砂壺下半部分身筒相呼應,高圈足,腹大能容,杯口微收,茶杯與紫砂壺和諧相融,極具形式美。此套組皆選用優質原礦紫泥制成,色澤紫潤醇厚,給人以幽靜、高雅之感,茶壺配以茶杯,儀式滿滿,更顯格調,酒壺的形式又契合了“茶當酒”的主題,造型既有酒的疏放不羈,又有茶的質樸高雅,同時又流露出幽深的禪意,耐人尋味。

圖1 茶當酒套壺
古人云:酒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與酒是中國人的兩大樂事。有人說,酒代表了豪放,代表了心中的理想世界;茶代表了平淡,代表了現實的生活。不過,無論茶與酒風格如何迥異,它們都是有相似之處,能讓人沉浸其中。我想,酒不能日日喝、時時喝,但茶就不同,可以隨時品味。生活,畢竟平淡才是真,以茶當酒,品味人生。生活就像喝茶的過程,要慢慢回味才能品出它的真諦來。有的時候茶泡久了就苦了,就像遇到不開心的事一樣很苦。有的時候水溫剛好,泡出來的茶就好喝,會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入口之后齒頰留香,像遇到開心的事情一樣會很幸福。人生有苦有甜,苦盡自然甘來。人生是艱辛的,就像茶一樣開始是帶點苦澀的,到中年時苦盡甘來,最后到老年時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成也好,敗也好,誰都逃不過三尺黃土。一壺茶,茶壺有量,茶味無量,真正值得我們品的是茶味。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盞茶去。好茶,不論遇到什么人,都能釋放生命的滋味;不論處貴處賤、順遇或橫逆,都不改自己的香、自己的本色。浮生若茶,喝一杯禪茶,但愿您能體悟人生的真諦。人生一世,總是伴隨春夏秋冬、風花雪月、酸甜苦辣。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歡笑,也有眼淚;有順境,也有逆境,關鍵是我們應以何種心態而面對。“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生活瞬息萬變,無論人生是選擇酒的豪放與精彩,還是選擇茶的平淡,無需顧慮太多,只要適合自己就好,無論是酒還是茶,其中都有千般滋味,唯有自己知道。“茶當酒”所寄托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懷:該疏放時便疏放,該返璞歸真時便返璞歸真,收放自如,自在享受人生,一碗禪茶當酒,敬這多彩的人生。
一把紫砂壺包含了泥料、制作、篆刻、書法、繪畫、雕塑、燒制等元素,我們不僅是在用紫砂壺泡茶,更是在享受文化大餐,在與先賢溝通和交流。紫砂壺結合中西方美術形式,承接了傳統美學與現代美學,在不失傳統特色的同時又有現代時尚感,既適合日常使用,又能做文房雅玩,身為一名紫砂手藝人,應著重發揮紫砂壺的文化特性,推動紫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