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儀
(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 333403)
北京保利在2011年將畫家王步的青花靈禽春夏秋冬四屏釉下青花繪畫作品拍出2 700多萬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景德鎮青花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我們傳統青花繪制領域中有王步,有很多優秀的青花畫師,他們的造詣、影響力、狀態都非常好,但是景德鎮青花繪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處在一個比較遲緩的發展階段,更深入地探討景德鎮青花繪畫的現狀,力求在東西方文化藝術關系中尋找營養,在精神和媒材相互碰撞中尋求平衡,為當代青花繪畫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青花始于唐代,但是由于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青花一直處于萌芽階段。在唐代出現了許多名窯,北方有刑窯、定窯等名窯產白瓷,南方以越窯為代表產青瓷,南青北白的格局開始形成,瓷器呈現繁榮的發展勢頭,并且源源不斷地出口國外。宋代,瓷器工藝進一步發展,景德鎮被封為瓷都,主要進貢瓷器種類是青白釉。到了元代,景德鎮成了陶瓷繪畫的中心,這時候的瓷畫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且繪畫風格也融合了先前現實主義的優點,青花瓷有了風景、山水、動物,還有許多融入傳統的人物故事的繪畫內容。
元代青花筆法精巧細致,青花裝飾層次豐富,從器物底部到頭部布滿龍紋,有些高達十層,在元代還創燒了釉里紅,元青花繪畫技法的成熟為明清后面釉上彩繪的發展創造了新勢頭。
明代是青花的時代,這時候青花瓷的工藝十分成熟,早期以永樂、宣德為代表的青花瓷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中期以成化為代表,到了晚期以嘉靖、萬歷為代表。明代青花紋飾豐富,裝飾題材極其廣布,色釉青花、青花加彩,精美絕倫。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都景德鎮一家獨大的局面進一步加強,為中國古代制瓷史寫下輝煌的一筆。清代青花內容題材廣布,人物是清代重要的繪畫題材。青花發色呈寶石藍,與明代相比更加純凈通透。其中康熙時期是青花裝飾的頂峰,色澤青翠艷麗,畫面出現“分水”技法,料分五色與中國畫中的墨分五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代青花從粗獷隨性的畫風到繁復的細致描繪,從簡單的圖案裝飾到逼真的真實場景再現,青花藝術一直處于不斷地發展和演變。當代景德鎮青花藝術在歷代青花的優點中繼承和發揚,也綻放出耀眼的光輝。上個世紀,王步在青花藝術創作中將文人畫和中國畫的精神內涵和技法結合起來,獨創了“分水寫意法”,這使得青花繪畫突破了傳統繪畫的桎梏,為當代青花繪畫開創了新的繪畫風氣,但他將僅僅作為一種陶瓷裝飾語言的青花藝術的奠基人。羅小聰教授從1989年分配到景德鎮陶瓷大學任教,立志于開辟一條新的青花路徑,通過20多年的研究,創造了青花“剃青”工藝,作品多以風景為主,用寫實與現實主義的形態展現他個人對青花藝術的熱情。當代青花創作的新起點代表人物干道甫先生,通過這次展覽把他作為傳承發展的另一個起點,他同時也是將青花用現代繪畫方式來表現的探索者,干道甫的青花瓷作品注重在瓷板上重現我們的日常視覺體驗,他很好地利用了青花瓷獨特的發色,將他的作品表現得雖看似虛無飄渺但又有精神內涵,在肌理感中追求別致細膩之美。這些青花繪畫將中國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了豐富的審美內涵。
當代青花是指在汲取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它更多表現的是當代人對于美的理解認知,同時也汲取西方藝術的精華,因此它是一個中西交融的當代青花藝術,它體現的是當代藝術理念,表現的是藝術家當代審美內涵,呈現新的語言特征。景德鎮青花繪畫藝術的歷史發展長達七百年之久,它不僅是景德鎮青花繪畫匠人的心血,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以后,出現了以王步為代表的景德鎮早期當代青花藝術畫家,他們將景德鎮的傳統文化與西方優秀的藝術審美觀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景德鎮當代青花藝術,非常具有時代特色?,F在看來,景德鎮青花藝術進一步提升的主要矛盾是傳承與發展、傳承與創新的矛盾,我們不應該將傳統與創新孤立起來,尋找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才是繼續發展釉下青花繪畫的關鍵。
上千年青花繪畫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有了分水、描線、寫意、斗彩等手段。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羅小聰通過學習研究,對青花有了自己的理解,并開創了一種稱之為“剔青”的新的青花工藝,在他的藝術風格上,他選擇將東西方文化的繪畫語言相融合,通過把西方繪畫中的黑白對比與東方藝術中的水墨相結合,使畫面具有極強的繪畫感,使作品能從傳統的陶瓷繪畫中走出來,創造出自己的藝術。他的繪畫風格受到了版畫、傳統水墨和剪紙藝術的影響,通過中國畫的水墨潑染技術,融合西方版畫藝術語言,并以刀代筆運用了獨創的“剔青”手法。羅小聰將多種繪畫方式和形式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屬于他自己的繪畫語言,按現代構成的規律來協調畫面與器型的關系,他別具一格的審美和繪畫風格形成了具有現代意義的裝飾效果。羅小聰的陶瓷繪畫作品和傳統的青花繪畫方式大有不同,但因繪畫的考究,表現出御瓷的另一番風韻。青白有度、意到“筆”隨,屋舍庭院、飛鳥松石、青天白云,一剔一劃,線到之處盡顯樸拙雄奇的韻味,所以說羅小聰的這種屬于他個人的青花瓷藝術語言,利用了青花釉料本身屬性的解讀和自己對于藝術的理解,他的這種對現代青花繪畫藝術的探索精神值得每一位從藝者學習。
通過研究景德鎮傳統繪畫和當代繪畫,不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傳統青花的發展歷程、繪畫方式和特點,也讓我們看到了景德鎮當代青花藝術是如何形成的,景德鎮當代青花藝術是藝術家用他們對當代審美的認知,在傳統青花的繪畫基礎上最終形成了景德鎮當代青花藝術。近些年,畫家對傳統青花認知的更新和對當代藝術的探討不斷深化,涌現出來不同的內容題材、表現手段和繪畫方式。藝術家們以新思維、新視野、新語境去探索青花的新世界。作為中國國粹之一,景德鎮青花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元代青花一直流傳至現在,始終被世人所推崇,受世人所贊嘆。一定意義上來說,景德鎮青花在歷史上輻射影響了景德鎮在歷史上的地位,由此而讓以青花為名的景德鎮享譽世界,也讓中國瓷器走向世界。青花瓷已成為中國特有的一個符號,也是中國在美術界的自豪,青出于藍,存乎黑白萬象,瓷與土、木與墨,本相生相克,卻幻化無窮生機、歷久彌新,仍見玉圓玉潤,不失燦爛可愛。當我們以一種自由的語言去詮釋心中的青花瓷畫時,傳統的豐厚饋贈便與自由的創造相融無違,我們敬畏傳統,但傳統并不能成為我們因襲保守、裹足不前的理由,同時社會的進步與變革主要依賴思想的革命,藝術的發展同樣要依賴于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學習和思考是現代青花繪畫進步的關鍵和重要環節?,F代青花藝術會在傳統青花藝術中繼續向前發展,將當代藝術的思想、審美、情感融入其中,當代青花藝術會在繪畫構思、內容題材和表現方法等方面更豐富地去展現現代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理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是也,唯愿以努力與勤奮去創造屬于自己的青花世界,庶幾無愧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