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眾所周知,股骨頸骨折一般在老年群體中發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各方面機能明顯降低,而骨質中的鈣也會流失,從而導致骨質疏松,引起骨質量降低,因此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更高[1]。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下肢外展、縮短且外旋,發展至后期還可能出現股骨頭缺血壞死,一般是間接暴力或者直接暴力導致,在行走或者站立時摔倒[2],同時側面著地或大腿外側被撞擊,都是股骨頸骨折的發生因素,臨床將其分為Ⅰ、Ⅱ、Ⅲ、Ⅳ型,股骨頭下骨折等類型,一旦發生骨 折,患者下肢的活動會明顯受限[3,4],行走站立非常困難,需要及時進行診斷與治療[5]。通常情況下來說,股骨頸骨折的發病人群一般是老年患者,加上他們自身伴隨有其他疾病,因此耐受麻醉以及手術的能力很差,同時手術后康復能力不強,因此麻醉的風險很高,所以關于髖關節患者進行麻醉時要格外小心。當下腰硬麻醉作為一種全新的麻醉方法[6],該方法主要是把腰硬聯合麻醉和脊麻融合一體,其見效快,可以促使肌肉松懈程度更完全,還可以用其他藥品來將麻醉時間延長,同時對于手術后的陣痛效果也非常好,如今該方法多數用于下肢手術以及下腹部手術中[7,8]。本次實驗對象為本院2017 年6 月~2018 年9 月間進行醫治的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探究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股骨頸骨折手術的臨床效果,且獲取較好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90 例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 例。實驗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63~ 85 歲,平均年齡(71.8±4.4)歲。對照組男26 例,女 19 例;年齡65~84 歲,平均年齡(72.2±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經臨床診斷,符合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按照要求簽署同意書和知情書;患者基本資料可接受調取。排除標準:排除存在嚴重血液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患者;排除基本資料不滿足本次實驗要求患者;排除無法進行后續隨訪調查或患者家屬不同意本次試驗開展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術前半小時注射地西泮 8 mg,阿托品0.3 mg。進入手術室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如心率、脈搏、血壓等。麻醉誘導順序從靜脈推注丙泊酚1.8 mg/kg,瑞芬太尼0.8 μg/kg 等。對照組應用氣管插管全麻,將0.8%異氟醚吸入,持續添加0.05~0.07 mg/kg 維庫溴銨等,應用微泵連續靜脈注射1.8~2.8 mg/(kg·h)丙泊酚保持麻醉狀態。實驗組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患者行左側臥,應用腰硬聯合阻滯辦法用L3~4縫隙當作穿刺位置,再使用AS-E/S 型15 號 腰硬聯合麻醉穿刺針實行穿刺,成功后按照0.1 ml/s 的速度注射0.70%羅哌卡因1 ml+8%葡萄糖注射液0.8 ml,輸注結束后留存一部分的硬膜外導管。隨后依據手術期間實際情況添加硬膜外局部麻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應用本院自制表格對兩組患者麻醉用藥劑量、見效時長、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和不良反應(惡心)發生率以及血液動力學變化(HR、DBP、SBP)進行記錄和對比。疼痛程度判定標準:無痛:患者的疼痛感極弱或無疼痛感;中度:患者偶感疼痛,但不影響生活,疼痛感較弱;重度:患者的疼痛感較強,影響正常飲食和睡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用藥劑量、見效時長、麻醉效果對比 實驗組麻醉用藥劑量(16.2±3.5)mg 少于對照組的(140.3±22.6)mg,見效時長(48.3±15.3)s 短于對照組的(245.2±35.6)s,麻醉優良率95.56%(43/45)高于對照組的77.78%(35/4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疼痛程度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惡心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2.3 兩組手術前后血液動力學變化對比 術前,兩組HR、DBP、SBP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HR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DBP、SBP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液動力學變化對比()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液動力學變化對比()
注:與對照組同期對比,aP<0.05;1 mm Hg=0.133 kPa
當代實驗表示,腰硬聯合麻醉具備見效快、用藥劑量少、麻醉效果好等優點,此外該方法可以將肌肉松弛完全,促使手術視野更好,手術操作者可以輕松將深部組織進行處理,防止發生暴力操作,同時也能防止給周邊臟器帶來損害,避免手術中過多的出血,更有助于手術后傷口的恢復[9,10]。腰硬聯合麻醉最大的優勢是這種麻醉方式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的呼吸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相較于其他的麻醉方式來說,這種麻醉方案對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和血液系統以及免疫系統造成的影響較小,患者在手術完成之后[10,11],機體功能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狀態,患者也并不容易出現靜脈血栓的情況。一般情況下來說,相較于成年人患者腰硬聯合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劑量相對來說較小,由于人硬膜外間隙和椎管相對來說較窄會導致椎旁間隙擴散,麻醉量降低,由于人的脊椎韌帶出現了纖維性變和鈣化,所以在進行操作時,總體來說較為困難[12],患者的置管和硬膜外穿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所以在對患者進行穿刺時,選擇旁入法,更加容易獲得穿刺成功。腰硬聯合麻醉不僅可以將麻醉效果快速起效、使肌肉完全松弛,還可以依據手術實際情況從硬膜外導管中注射藥品來延長麻醉時長。對于股骨頸骨折手術中改善關節功能有很大作用,因此當下臨床中此方法被廣泛應用,通常在該手術中,主要在于手術后的鎮痛和手術后的恢復,盡早實行康復訓練可以使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可以更好的適應人工關節。相較于全身麻醉來說,腰硬聯合麻醉所產生的作用其實是基本一樣的,腰硬聯合麻醉能夠通過阻滯患者的神經傳導來達到麻醉的效果,并且腰硬聯合麻醉在開展過程中患者所使用的麻醉藥物的劑量相較于全身麻醉來說少很多,能夠大大降低患者受到麻醉藥物的刺激,避免對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和免疫功能造成影響,所以腰硬聯合麻醉具有一定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效果顯著,可以促使血液動力學平穩,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應在臨床中多加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