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吉
卵巢交界性腫瘤作為臨床上一種獨立存在的卵巢疾病類型,在組織學上為一種異質性病變,以不存在間質浸潤、不典型上皮增生為主要表現[1]。該病一般選擇影像學診斷方法,尤其是超聲診斷,但是該病的超聲影像學表現多與卵巢惡性腫瘤或良性腫瘤重疊,因此,容易導致誤診情況發生,尤其是在手術之前較難利用超聲診斷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和卵巢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2]。特別是在發病早期,腫瘤體積較小,僅在卵巢中成長,呈現局限性,不仔細觀察其內部結構會誤診為良性腫瘤或漏診。本研究分析超聲在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與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鑒別中的價值,以便盡早診療,提升治療和預后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在本院就診的64 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和52 例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年齡28~68 歲,平均年齡(54.08±14.75)歲;腫瘤直徑15~105 mm,平均直徑(65.02±38.35)mm;血清糖類抗原CA125(15.38± 9.68)U/ml。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年齡30~69 歲,平均年齡(52.40±20.45) 歲;腫瘤直徑20~120 mm,平均直徑(83.90±30.78)mm;血清糖類抗原CA125 (239.75±171.54)U/ml。兩類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通過本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超聲診斷:采用超聲診斷儀,選擇腹部探頭,設置頻率2~5 MHz,或者選擇陰道探頭,設置頻率為5~9 MHz,對患者盆腔、雙附件、子宮情況實施觀察,對腫塊大小進行測量,并觀察是否存在腹水、血流情況、分隔、回聲、邊界情況、病灶形態等。病灶回聲分為3 類,1 類為無回聲,2 類為囊實性回聲(實質成分<80%),3 類為實質回聲(實性成分≥80%)。以彩色多普勒成像(國際卵巢腫瘤分析組織)分級標準為依據,病灶血流信號分為4 級,1 級為無彩色血流信號,2 級為彩色血流信號少量,3 級為彩色血流信號中等程度,4 級為彩色血流信號豐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腫瘤的超聲影像學表現,主要為腹水、血流、分隔、回聲囊實性、單雙側情況。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對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的診斷效能,在超聲檢查結果中惡性腫瘤或交界性腫瘤被提及判斷為陽性,相反為陰性。計算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超聲診斷的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特異度和靈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腫瘤的超聲影像學表現比較 52 例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共有腫塊60 個。其中:8 例為雙側腫塊,占比為15.38%(8/52);20 個單房,占比為33.33%(20/60);56 個囊實性,占比為93.33%(56/60);病灶內乳頭結節最大直徑平均值約為26 mm;超聲顯示,10 個腫塊有血流信號,占比為16.67%(10/60);9 個2 級血流,1 個3 級血流,50 個無血流信號,占比為83.33%(50/60)。64 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共有腫塊68 個。其中:4 例雙側腫塊,占比為6.25%(4/64);36 個單房,占比為52.94%(36/68);68 個腫塊均表現為囊性包塊,腫瘤內部未見乳頭狀結節;超聲顯示,4 個2 級血流,64 個無血流信號,占比為94.12% (64/68)。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單雙側、腹水和腫塊分隔、血流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腫塊的囊實性回聲占比高于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腫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超聲影像學表現比較(n)

表2 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腫塊的超聲影像學表現比較(個)
2.2 超聲對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的診斷效能分析 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64 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全部診斷準確,52 例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中誤診為良性腫瘤者4 例。對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實施超聲檢查,陰性預測值為94.12%(64/68),陽性預測值為100.00%(48/48),特異度為100.00%(64/64),靈敏度為92.31%(48/52)。
卵巢交界性腫瘤以中青年為常發人群,一般以35~40 歲為主,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年齡段[3]。該腫瘤的特點為緩慢生長,一般在卵巢內部,病程呈現惰 性[4]。10 年生存率較高,一般在95%~100%,部分患者會累及淋巴結和腹膜組織,然而一般呈現較好的預后。即使累及淋巴結和腹膜組織,增加復發和進展為低級別漿液性惡性腫瘤的風險[5]。上皮性腫瘤在卵巢癌組織學分型中包括兩種類型[6],Ⅰ型包括透明細胞癌、惡性Brenner 腫瘤、內膜樣癌、黏液性腺癌、低級別漿液性癌,主要通過癌前病變進展所致,屬于交界性腫瘤;Ⅱ型為高級別腫瘤,一般與癌前病變無相關性,這種模式證實了大多數低級別漿液性癌來源于交界性漿液性腫瘤,因此,必須盡早診療。
交界性卵巢腫瘤在臨床上一般選擇影像學方法實施診斷,但是CT 和磁共振成像(MRI)卻存在限制性[7],一般選擇陰道超聲實施術前檢查。超聲可對良性和惡性腫瘤進行有效鑒別,超聲診斷卵巢腫瘤,影像學表現一般認為浸潤性惡性腫瘤和交界性腫瘤為同一類,針對卵巢交界性腫瘤的特別關注較少,也很少研究單獨研究其超聲影像學表現[8]。術中冰凍和血清學腫瘤標志物都無法對交界性腫瘤進行準確判斷。在手術之前,要對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和交界性腫瘤實施鑒別診斷,準確評估,才能有效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促進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提升。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呈現多樣的超聲表現,腫塊大小不一,囊腫可為單房,也可為多房[9]。超聲多普勒呈現較大差異性表現,血流可豐富。很多表現重疊于卵巢惡性和良性腫瘤,進而該腫瘤利用超聲診斷難度還是較高的。本研究分析,超聲對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與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的鑒別價值,以對特異性的超聲影像學表現進行尋找,促進交界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和檢出率,防止混淆于良性腫瘤,導致誤診情況發生。
52 例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共有腫塊60 個。其中:8 例為雙側腫塊,占比為15.38%(8/52);20 個單房,占比為33.33%(20/60);56 個囊實性,占比為93.33%(56/60);病灶內乳頭結節最大直徑平均值約為26 mm;超聲顯示,10 個腫塊有血流信號,占比為16.67%(10/60);9 個2 級血流,1 個3 級血流,50 個無血流信號,占比為83.33%(50/60)。64 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共有腫塊68 個。其中:4 例雙側腫塊,占比為6.25%(4/64);36 個單房,占比為52.94%(36/68);68 個腫塊均表現為囊性包塊,腫瘤內部未見乳頭狀結節;超聲顯示,4 個2 級血流,64 個無血流信號,占比為94.12%(64/68)。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單雙側、腹水和腫塊分隔、血流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腫塊的囊實性回聲占比高于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腫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64 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全部診斷準確,52 例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中誤診為良性腫瘤者4 例。對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實施超聲檢查,陰性預測值為94.12%(64/68),陽性預測值為100.00%(48/48),特異度為100.00%(64/64),靈敏度為92.31%(48/52)。
漆玖玲等[10]研究中選擇卵巢漿液性囊腺瘤16 例 和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13 例,均予以超聲診斷,比較影像學表現,發現兩種腫瘤在囊性、囊實性回聲和血流方面存在差異性,對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實施超聲檢查,陰性預測值為94.1%,陽性預測值為100.00%,特異度為100.00%,靈敏度為92.3%,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實了超聲診斷效能較高,可利用影像學表現實施鑒別診斷。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呈現多樣,和卵巢漿液性腺瘤多數超聲征象發生重疊,卵巢囊腫超聲診斷中一旦發現多個或單個乳頭,可能為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應與卵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進行鑒別,防止與良性卵巢腫瘤混淆,發生誤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