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東 楊宋娟 吳濤
骨髓抑制在放化療中較為常見,是放化療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容易引起患者貧血、感染以及對放化療不耐受等癥狀,尤其是對于發生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來說,更容易造成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藥物使用劑量,降低治療效果,不利于惡性腫瘤患者恢復,患者預后效果較差。目前認為[1,2],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從而減輕化療毒副作用,使患者耐受化療治療。在降低化療患者骨髓抑制發生率上具有一定效果。但隨著PEG-rhG-CSF 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人們發現單純使用PEG-rhG-CSF 效果有限,大部分化療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仍然存在骨髓抑制現象。近年來隨著中醫學的迅速發展,中藥生血寶合劑具有滋補肝腎、益氣生血之效,能有效增加人體免疫力,達到抵抗藥物毒副反應的作用[3]。其和PEG-rhG-CSF同樣能夠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加強患者身體素質,從而降低藥物毒副反應。因此多數中醫學者認為,生血寶合劑與PEG-rhG-CSF 應該具有同樣降低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發生率的功效。為進一步探究生血寶合劑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預防作用,本文對本院2020 年1~12 月期間84 例化療后出現Ⅳ度骨髓抑制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0 年1~12 月期間在本院化療后出現IV 度骨髓抑制的84 例惡性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2∶20;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6.8± 6.4)歲;腫瘤類型:乳腺癌、宮頸癌、肺癌、胃癌分別為11、8、16、7 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4∶18;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5.8±6.8)歲;腫瘤類型:乳腺癌、宮頸癌、肺癌、胃癌分別為10、6、17、9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病理學檢查確診者;②首次出現 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③預計生存期>3 個月的患者;④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進行過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等相關治療的患者;②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③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④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根據患者腫瘤類型制定化療方案,包括紫杉醇+表柔比星、表柔比星+環磷酰胺、紫杉醇+卡鉑、依托泊苷+順鉑。兩組患者在化療結束后48 h 均給予PEG-rhG-CSF(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 字S20150013,規格:1 ml∶3 mg) 皮下注射1 次,100 μg/kg。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生血寶合劑(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770,規格:100 ml/瓶)口服治療,15 ml/次,3 次/d,連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對比(,×109/L)

表1 兩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對比(,×109/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2 兩組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骨髓抑制發生率26.19%低于對照組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對比[n(%)]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發生骨髓抑制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性粒細胞計數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者極易發生感染,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目前臨床多采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療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的惡性腫瘤患者。rhG-CSF 具有加速造血干細胞分化為中性粒細胞的功效,同時還能極大促進中性粒細胞的成熟,從而使大量成熟的中性粒細胞被釋放進入血液中,增加其數量,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加強患者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從而降低感染的發生率[5-7]。但多數研究顯示[8],由于rhG-CSF 的半衰期較短,其容易被水解,還容易通過腎臟被代謝,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多次注射治療,這不僅給患者帶來諸多痛苦,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同時也導致大部分患者畏懼和抵觸rhG-CSF 治療,患者配合度較低,影響整個化療的治療進程。近年來人們發現聚乙二醇(PEG)易溶于水,是一種無毒多聚體,能與rhG-CSF 相結合,使rhG-CSF 分子量增大,成為不易被酶水解的大分子,并能延長rhG-CSF 的半衰期至46~62 h,使患者在1 個周期的化療中僅需要給藥1 次,即可維持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和穩定性[9]。因此PEG-rhG-CSF 相對于rhG-CSF 來說更具備利用價值和優勢。
近年來研究發現[10],中藥生血寶合劑在提高人體免疫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其具有滋補肝腎、益氣生血之效,能有效增加人體免疫力,在與PEG-rhG-CSF 聯合使用時,能強化機體免疫功能,使患者對藥物的毒性抵抗力更強。生血寶合劑主要由何首烏、黃芪、女貞子、桑葚、墨旱蓮等多味中藥組成,能提高脾腎功能,具有養精生血之效。有學者采用生血寶合劑治療腫瘤化療患者,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白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增加,增強了患者的造血能力和免疫力,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結果提示生血寶合劑能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毒副反應發生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有效增加了血液中成熟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這是由于rhG-CSF 促進了造血干細胞分化為中性粒細胞,并促進中性粒細胞成熟,大量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在觀察骨髓抑制發生情況時還發現,觀察組治療后骨髓抑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觀察組骨髓抑制發生率降低,這可能與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有關。還有學者對發生骨髓抑制的患者進行生血寶合劑聯合PEG-rhGCSF 治療進行研究[11,12],結果發現,有部分嚴重骨髓抑制的患者在治療后骨髓抑制程度從Ⅳ度變為Ⅰ~Ⅱ度,且無需進行特殊處理,Ⅰ~Ⅱ度骨髓抑制患者也能進入下一化療周期,結果認為發生Ⅰ~Ⅱ度骨髓抑制的患者由于骨髓抑制程度較輕,患者自身體質量在標準范圍內,能抵抗部分不良反應,促進患者康復,降低不良發應的發生率。而采用PEG-rhG-CSF 治療和PEGrhG-CSF 聯合生血寶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并無差異,表明PEG-rhG-CSF 聯合生血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觀察本文結果時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藥物聯合治療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結果與目前多數學者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生血寶聯合PEG-rhG-CSF 能改善骨髓抑制情況,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