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婷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主要由腰椎間盤纖維核破裂引起。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組織從纖維環突出,然后壓迫和刺激脊神經根,導致腰部和腿部疼痛。疼痛通常以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為特征,或伴有下肢無力和麻木,導致運動障礙,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臨床上,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由于手術治療具有侵入性,易發生并發癥,對患者的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中醫和針灸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青睞。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的“腰痛病”、“痹證”范疇,與風、寒濕、腎虛等身體病機密切相關[2]。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針灸推拿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 收治的120 例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和B 組,每組60 例。B 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61~76 歲,平均年齡(68.23±5.92)歲;病程4 個月~7 年,平均病程(4.29± 1.32)年。A 組男32 例,女28 例;年齡62~76 歲,平均年齡(68.56±5.95)歲;病程5 個月~7 年,平均病程(4.25±1.2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 組采用常規方案治療,給予牽引治療,首先,醫生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伸展放松下肢,確認患者病變節段后,再固定骨盆和上身。同時,醫生控制牽引力為20~35 kg/20 min、1 次/d,連續治療14 d。B 組在A 組基礎上采用中醫針灸推拿治療。①中醫針灸。于大腸俞、關元俞、阿是穴、環跳穴、腎俞等穴位進行針灸,根據患者情況增加秩邊穴、風市穴、承扶、承山、太沖、丘虛穴、昆侖、委中穴、足三里穴、絕骨等配穴進行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時,讓患者俯臥在理療床上,用醫用消毒酒精對針灸部位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0.3 mm 的毫針按穴位依次進行針灸治療,每隔10 min 用針刺1 次,然后留針約0.5 h。②推拿:讓患者俯臥在理療床上,第一次肌肉放松,醫生要站在患者身邊,肘部滾動在患者腰部和下肢進行肌肉放松,從腰部到下肢進行一輪,要進行4~6 輪。然后,用兩個拇指按壓患者的承扶、關元俞、承山、委中穴、腎俞以及脊穴,不過度用力,患者適宜承受范圍內的疼痛或酸痛。患者應側臥理療床,用手抖動腰部肌肉,達到放松腰部肌肉的目的,之后,用肘部和手臂支撐患者的腰部,并將腰部旋轉至患者腰部的最大程度,此時可以聽到腰椎之間的骨彈動聲,然后拍打患者的背部膀胱經,一直拍到下肢,拍督脈,這是一個完整的周期,共進行4~5 個周期。兩組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腰腿疼痛逐漸減弱或消失,在沒有輔助情況下直腿抬起約90°,且不影響日常生活;有效:治療后,患者腰腿疼痛明顯減弱和改善,但未完全消失,在沒有外部輔助情況下直腿抬起30~40°左右,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改善;無效:治療后無明顯效果,患者腰痛有明顯不適甚至更嚴重的感覺。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3.2 NRS 評分、腰椎功能JOA 評分 采用NRS 評分評估腰椎疼痛情況,分值為0~10 分,分值越低說明疼痛越輕;采用腰椎功能JOA 評分評估腰椎恢復情況,分值為0~29 分,分值越高說明腰椎恢復越好。
1.3.3 復發情況 患者治療結束后隨訪2 個月,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B 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7%,高于A 組的7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n(%)]
2.2 兩組NRS 評分和腰椎功能JOA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RS 評分和腰椎功能JO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RS 評分、腰椎功能JOA 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且B 組改善程度優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RS 評分和腰椎功能JOA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NRS 評分和腰椎功能JOA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A 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治療后,B 組37 例顯效患者中8 例(21.62%)復發,A 組16 例顯效患者中9 例(56.25%)復發;B 組復發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大約10%~ 20%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但手術是創傷性治療,會損害患者的身體和周圍組織,加速肌肉萎縮,破壞脊柱的穩定結構,術后患者會出現腰痛等癥狀。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4]。研究表明,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占4.7%,病程長,腰痛范圍廣[5]。雖然手術對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有效,但由于患者的特殊情況,還需要重視術后康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腰腿痛、放射性下肢痛、局部麻木等。臨床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指椎間盤退變、纖維環斷裂、骶核組織突出、刺激壓迫神經根所致的綜合征。近年來,該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降低了我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中醫認為,該病屬于“痹證”范疇,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癥可由腰肌勞損、家族遺傳、免疫系統或年齡引起,腰椎退行性病變會通過多種內因和外因的直接或間接作用而發生。這種病變會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癥,壓迫腰椎神經,長期過度累及腰椎肌肉功能[6,7]。腰椎間盤突出癥會引起腰部酸痛,進而影響腰部的日常生理功能。如果不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會加重病變,使腰肌萎縮甚至退化,降低脊柱的穩定性,形成惡性循環,使患者更加痛苦[8]。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結合傳統治療方法,中醫針灸推拿可以更有力、更有效地治療。一方面,針刺可以減輕患者疼痛,減少腰肌痙攣,有助于腰肌松弛,減輕鎮痛和神經衰弱反應。另一方面,在治療過程中按摩可以在纖維環和后韌帶產生推力,幫助返回髓核,既能緩解腰椎疼痛,又能緩解腰椎和脊神經受壓[9]。
根據物理方法,推拿可以有效解決脊柱平衡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恢復等問題。針灸治療是指根據中醫理論,按照一定角度或相關穴位,將針刺入患者體內,并進行相關的捻轉或提插等針灸方法,刺激人體指定部位。根據最新的針灸研究調查,在傳統推拿療法中加用針灸能有效提高療效。針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后神經壓迫引起的肌肉痙攣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后的針灸治療主要是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背部和臀部腿部肌肉痙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恢復腰椎間盤突出癥和神經根受壓所致的神經根水腫[10]。
綜上所述,中醫針灸推拿聯合常規方案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復發率低,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減輕疼痛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